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隽 《中国文化》2013,(2):77-90
顾名思义,禅宗与传统佛教史上的"坐禅"当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关联,在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中,对於禅坐的观念也可谓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典范转移"(paradigmatic shift),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坐禅"观念。这些不同类型的禅坐观念间既有内在的思想联系,也存在异质性的变化。简单地把中国禅宗各家有关"坐禅"的观念理解为佛教历史上一次思想革命或旧传统的复归,都无法深入解释禅宗史上"坐禅"思想的复杂性。①本文拟就中国禅学史——主要是六到九世纪这段禅学史中有关"坐禅"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严格地说,这并不是对禅史中的"坐禅"概念进行全面的历史论述,而是抽取其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作思想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州语趣     
赵娜 《华夏文化》2010,(3):29-31
<正> 唐末五代时期是禅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时期。它是祖师禅和分灯禅的连接点,是禅宗教示方法丰富多彩的时期。禅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在禅师和弟子之间逐渐形成了机锋对答。禅师们不再苦口婆心地宣讲禅法的义理,而是在看似有口无心的随机应答中开示道理。细读禅师的语录,往往可以看到不少的妙语,在轻松的看似不着边际的问答中可以获得诸多乐趣。赵州从谂,南泉普愿的嗣法弟子,被参公案最多的"狗子有无佛性"的提出者,被雪峰义存称为"古佛"。他的禅示方法既有"老婆  相似文献   

3.
日前,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观复博物馆(下称"观复")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联手推出全新高端茶文化精品——"茶禅一味"。此款全新茶品融会中国佛家文化和传统茶道,以禅之视角提炼茶中人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圆融"是"中国化"佛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中国佛教理论家所创造.圆融思想虽是中国佛教大德禅观中的智能并主要运用于禅观,然其理、境无不本于印度大乘经教.在中国佛教中,圆融思想并非只是哲学的玄想、思辨的游戏,而是宗教修持和世俗应用的指针,这是佛陀说法的基本精神,也与本土儒、道诸家哲学终归于伦理践履的传统相符契.圆融精神,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优良传统,深深影响着古今的中国佛教.其深刻的意蕴和独具的价值,对当今世界和全人类而言,特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禅与如来禅洪修平自从禅宗六祖惠能之禅流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以来,禅似乎成了惠能一家的专用名词。禅理、禅趣、禅味、禅机,以及祖师禅、分灯禅,说的都是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禅。然而,当我们面视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禅其实内涵丰厚,名目繁多。在印度...  相似文献   

6.
蔡运章 《寻根》2022,(2):26-30
"图画文字"是人类文字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1987年,在浙江杭州余杭南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罐腹部刻画的一圈"图案",为研究我国史前时期的"图画文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谨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试对这则"图画文字"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7.
清人门应兆创造性地以"图注"方式来阐释《楚辞》香草,实现了研究方法的一大变革。门氏之"图注"采取了集中阐释与分散表现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左注右图"方式组织全书;根据注文内容对所绘图像予以匠心安排,使之与文字形成佐证、延伸与补充关系,从而对《楚辞》草木蕴涵阐释得更为具体全面。与"文字注"相较,此种"图注"诠释方式能拉近民众知识素养与《楚辞》文本间的距离,消解部分阅读障碍,从而扩大《楚辞》草木研究之影响,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有更为广泛之传播。  相似文献   

8.
何燕生 《中国文化》2014,(1):175-187
也许有人会说:“禅和儒教不是舶来品吗?”禅,的确诞生於中国,但在中国没有完全扎根下来。禅於镰仓时代传到日本之後,却瞬息之间扎根於日本,这说明禅与中国人的想法并不相容,而与日本本土的想法却有着非常高的适应性。依照铃木大拙氏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正茶禅文化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生活哲理的光芒。茶禅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的茶禅文化传播至日本,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为提高日本国民教养和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奉为日本煎茶道始祖的"卖茶翁"高游外(1675—1763),原名柴山元昭,肥前国(今佐贺县)人。11岁入当地黄檗宗寺院龙津寺学禅,经过40多年的禅僧历练,57岁时放弃  相似文献   

10.
理学、禅学与欧阳修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所处的宋仁宗、英宗及神宗朝初期是理学的酝酿和草创时期 ,也是禅学向儒学靠拢 ,通过援儒证禅来寻求发展生机的时期。他对理学的形成有导夫先路的贡献 ,也受到禅学教义的沾概 ,而这些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水目年華     
水目山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方向,是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登山远望,群峰秀色蜿蜒,下川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佛门圣物肉身"舍利子",更有"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的佛家禅缘.  相似文献   

12.
黄震与谢良佐同为理学大家,但因所属年代不同,黄震对谢良佐的理学思想颇具微词.《宋元学案》中黄震对谢良佐的批评集中在三处:其一,对"信得命及"的天理论批评;其二,对"养得气完"的修养工夫论评析;其三,对"以禅证儒"的道统论诘难.这三处批评彰显了黄震经世致用的理学特色,维护儒家道统的强烈责任感,也从侧面展示了谢良佐天理论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庄存与时代的学术与他的经学道路的分析,说明清代经学的发展到乾嘉时期出现的以文字训诂为中心的汉学,乃是中国经学发展的逻辑的"天",与清代社会状况的"人"结合的产物;而庄存与的家学与个人的学术兴趣,及其所形成的学术品格,则促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乾嘉汉学的治学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文明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文字、经典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文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秦始皇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便于传播中华文化。文字的统一,有效地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的畅通,对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以探究社会人生问题为主,有明显的经世致用特色。儒学的开创者孔子用《诗》《书》《易》《礼》《春秋》(因《乐》经佚失,故称"五经")教育  相似文献   

15.
密宗和禅宗是佛教中的两大宗派,两派对语言功用论述各有其独特之处,密宗宣扬“不离文字”,“自致成佛”;禅宗则声称“不立文字”,“见性成佛”。本文拟就密、禅。宗的语言观略作探讨。一、得性忘言,自致成佛密宗的“三密法门”为身密、语密和意密《发菩提心论》说:...  相似文献   

16.
九华山佛教起源于5世纪初,唐中期成为地藏菩萨道场,中经唐末五代及宋元时期的曲折发展,至明清时形成为我国佛教重要传播中心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佛教在文化特质上表现为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和三教交融的同时并存。该传播中心的形成对丰富皖江佛教的内涵、延续安徽佛教的命脉、促成安徽地域文化儒道佛鼎立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蔡运章  乔保同  李迎年 《寻根》2021,(3):106-113
二里头文化是否发现记事文字?夏代是否进入有文字记录的信史时代?这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方城县八里桥遗址器物上发现的"刻画符号"和卜骨文字(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1994年春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12期),对研究夏代文字以及姒姓曾国始封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代扬雄《蜀都赋》记:"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南则有犍?潜夷,昆明峨眉"。据此记载及其它相关资料考证后,笔者认为:青藏高原东缘至峨眉山自古就是一条自然生物、民族迁徙走廊,峨眉山生态、文态资源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世界瑰宝峨眉山不仅是古代巴蜀民族崇拜的圣山,也是古代巴蜀民族孕育之地和巴蜀民族"浪漫主义、球型思维、想象力的膨化之地",更是巴蜀民族走出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经之地,对南方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影响很大。峨眉山仙禅合一的普贤文化是串连南丝路、东南亚及欧洲佛教文化颗颗明珠的"金线"这个大旅游文化圈为促进国内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相信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支持下,通过资源整合,南丝绸将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社会中,祭祀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人对自然、鬼神等的盲目崇拜而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形成了名目众多、仪制繁缛的祭祀之礼。封禅即是其中尤为尊贵的一种祀典。“封”为祭天,“禅”为祀地,封禅是封建帝王祭祀天地一种礼仪,是古代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20,(4)
正苗族作为无文字民族,长期通过古歌、仪式、苗绣、器物等方式传承族群的历史记忆。古歌的讲唱作为口传叙事、仪式的展演作为仪式叙事、刺绣的图案作为图像叙事、圣物的传承作为物的叙事,共同叙说着苗族的族群历史,而苗族的文字叙事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缺席"。在苗族文字缺席的过程中,苗族的文字神话却一直保持着"在场"状态。神话观念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神话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