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现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后的各个大学出版社脱离了"事业性单位,企业化运营"的体制。绝大多数大学出版社也进行了机制改革,建立了适应出版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运营方式,但也有一些大学出版社机制缺乏创新。在体制和机制改革的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完善改革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2.
即将步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早已闻风而动,筹谋设计新世纪发展战略。面对国内的出版形势,我们要理性地看待业内的应激反应,对出版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多作研究。尤其是规模小后起的大学出版社,不要对“大船”有畏惧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具有许多后发优势。一、制度创新阻力小创新是发展的生命。后起大学出版社求变、争胜、翻身心切,经济变革的大环境为它们的创新改革增添了推动力,减小了制度创新的障碍和阻力。这些出版社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1市场竞争意识强。后起大学出版社诞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它所需要…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要努力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会员单位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大学出版人的思想和管理水平。要有计划地开展调研、交流、研讨和对外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大学出版业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2007年工作主要分以下三部分:一、重点工作(1)协助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出版改革的方针政策,协助做好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推动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发展、管理、创新;(2)研讨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出版问题,推进数字…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发展为大学出版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出版社依靠自身的人才优势、学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在教材、教辅书籍出版,服务教学科研方面独树一帜。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要走创新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大学出版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书业人语     
大学出版社改革的方向不能脱离大学教学科研,不能够变成完全商业性的企业,这是大学出版社最根本的定位。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大学出版社还要防止走入两个误区:一是要以服务大学为本,这是大学出版的特色和生存的基础,不能脱离这个根本来谈改革。大学出版社既要依托于大学,利用大学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明确要求大学出版社的转制不仅要有"路线图",而且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就是要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大学出版社的转制工作.在这个新的转型时期,大学出版社改革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坚持为教育、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探索一条既具有大学出版特色,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构建充满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的微观主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梁志 《出版科学》2007,15(1):48-52
本文分析了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特殊性,指出大学出版社的改革需要争取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并应根据各个大学出版社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大学出版社站在了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兴业大潮的风口浪尖,这对于大学出版社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初创时单纯的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制成为企业这三个阶段后,大学出版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大学出版社旨在通过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高校出版管理体制,形成充满活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高校出版企业和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高校出版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9.
虽然大学出版社近几年改革发展特色突出、出版成绩显著,但也存在着出版业普遍存在的库存高、品种过剩、精品缺乏以及利润率走低等问题.对此,大学出版社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在总结当前大学出版社基本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出版社在应对市场与行业大势、产品供应、内部管理等供给侧的主要“痛点”,并从思想认识、组织管理、宏观作为、微观谋划等方面给出了消除痛点、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出版业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要保持繁荣发展的局面,就必须不断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加快大学出版社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改革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大学出版社实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曹巍 《现代出版》2007,(2):15-19
记者: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业的改革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这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将会给大学出版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大学出版规律走有中国特色大学出版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斌杰署长的文章<只有高起点才能大发展>一文,以当代眼光和全球视野,对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定位、任务、特色以及下一步改革的方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高屋建瓴,气势恢宏,见解独到,为大学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里结合斌杰同志的文章谈一下我们对大学出版社改革和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翻开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历史,最早出现的真正以大学出版社命名的,是192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出版社,后因日本侵略华北而被迫停办.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出现的大学出版社是1955年5月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及1957年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个时期是所谓的我国大学出版社初创时期.我国大学出版社进入群建期,那要回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内重点大学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1985年这一年,我国就新成立了40家大学出版社.截至今日,国内共有大学出版社约108家(因时有大学合并而出版社合并,总数经常发生变化),占我国出版社总数约18%.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出版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大学出版社的改革也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大学出版社改革究竟如何进行?大学出版之路今后如何走?众说纷纭,可以说仁见仁智见智。教育部曾在全国高校出版社“十五”建设规划意见中指出:“高校出版社要建成出版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中而特的出版社。绝大多数努力建成专业特色强,学术水平高,在同类专业出版社中影响较大的小而专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认清大学出版社在图书市场中的位置郭鸿懋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商品的市场竞争广泛展开,图书市场也不例外。大学出版社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全国图书市场中的位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认清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外四家知名大学出版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各自管理模式的深入分析研究,提炼出国外大学出版社管理模式的共性特征,为我国大学出版社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出版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因 记者:出版社的改革近几年一直是很热门的话题,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省市出版集团相继成立,大学出版社的改革也在悄然进行,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您作为出版社社长怎样认识这场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全国出版界目前正在认真学习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学出版社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出版体制改革契机,创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大学出版社已基本完成出版体制改革,进入了规范管理时代.大学社要把握好体制改革促发展的契机,创建科学的管理机制,重点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约束机制.在搞活的基础上建立起规范,在规范的保障下灵活经营;建立制度约束,确保国有资产增值.内部管理要精细化,抓好成本核算,在财务上实行单书管理,减少库存资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产业集中度和发展不平衡性都要高于整个国内出版业.我国现有大学出版社一百多家,前四强出版单位销售额占大学出版社总销售额的23.3%,前八强占35%.码洋上亿的出版社只有十多家,很多大学出版社还在5000万以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学出版社规模还很小.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是大学出版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工作。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心任务展开。大学出版社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聚焦主题出版、教材出版、学术出版、融合出版、国际出版五个重点方向,把出版主业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上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