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社会治安控制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来自农村的冲击和城市自身的治安问题,使我国大中城市的社会治安控制难度加大。在社会治安控制方式上,正在构建以警察巡逻勤务、社区警务战略实施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控制格局。对巡逻勤务的深层认识,对社区警务的理解与实践,对突发事件处置的专业化要求,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探索。实现这种控制格局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是我国大中城市的社会治安控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社区警务的实施要求社会成员对警务工作树立一种新的理念。违法犯罪产生于社区,社会公众是防控犯罪的主要力量。社区警务的核心是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通过服务群众,实现社区警务社会化,达到社会治安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人以及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居民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社区在社会治安防范控制中发挥日益突出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公安机关也应继续致力于科学化、专业化研究.探求多元控制手段和措施,更好地预防控制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落实责任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的科学总结,也为今后的社会治安治理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教育环节上,重点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三大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则是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在思想上筑起道德防线和法制防…  相似文献   

5.
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民主建设、社会治安、道德风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中阐述了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加强社区党建、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会卫生、繁荣社区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及培养社区管理人才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筑现代社区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管理和犯罪预防两大问题同时摆在政府与公众面前。城市社区犯罪预防既有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只有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注重城市社区整体规划和市民教育,才能实现城市社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既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改造社会、改造人类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要完成这样一个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遵循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文运用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方法论研究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思想,提出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集团犯罪在我国仍然存在,在某些地方甚至潜生暗长,成蔓延之势,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其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人口膨胀和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无序流动为集团犯罪提供了充足的主体资源;2、腐败现象成为集团犯罪赖以存在发展的“生命线”;3、社会安全防范机制滞后使集团犯罪有了滋生发展的可乘之隙,防治这类犯罪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安全防范网络的建设;其二,整治腐败铲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其三.加强基层群体自治组织建设,提高对集团犯罪的社会犯罪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治集团犯罪,促进社会安定和大局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专业揭秘治安学专业是要求学生掌握治安学、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安全防范技术学、侦查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公安类的一个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治安管理方法和安全防范技术;具有管理大、中城市社会治安、处理各种治安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公安工作及社会治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治安学的理论前沿及其  相似文献   

10.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治安管理的前哨阵地,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组织。它作为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是稳定社会治安的重要支柱。全面改革和加强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增强其实战功能,提高公安机关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任务。公安派出所以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为主要职责,担负着查处或协助查处辖区内发生的刑事和治安案件,打击、制止、预防违法犯罪活动,指导治保会、企事业单位等群防群治组织开展治安保卫和安全防范等任务。同时,还必须履行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户口…  相似文献   

11.
谢波 《天中学刊》2014,(4):39-41
警察涉黑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是经济社会转型期警察权力异化的集中体现,其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警察涉黑犯罪防控机制是政治法律中的一种运行机制,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确保警察和警察系统不受涉黑因子的影响而使其权力的使用向良性化发展。警察涉黑犯罪,既有外部体制的原因,也有警察个体内部的原因。构建警察涉黑犯罪防控机制,要坚持强调内外结合的监督制约理念,在具体措施上应健全监督、制约警察的内部防控机制;建立公民参与公安执法和投诉警察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警察招录、考核和教育培训机制;完善惩处警察涉黑犯罪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2.
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研究是将犯罪现象中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即社会受容体与社会作用力进行细致分析,了解犯罪成因的深层社会机理。犯罪的控制在于两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即会诱发犯罪失控。解决当前犯罪控制不力应该从平衡体系着手,纠正受容体与作用力两大系统中不利于体系平衡的因子。当前犯罪控制不力是由于媒体形成的不良舆论氛围、公众容忍心理失衡、警务人员自身不适当行为激起社会抵触情绪等社会受容体与作用力失衡引起。要成功有效的控制犯罪,孤立的或片面的采取某一方面的措施都是不行的,而应该采取全方位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维护社会的群体和谐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目的。“该严”或是“当宽”,应以社会稳定与秩序为基点。稳定与秩序,是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石,内在地包含着犯罪控制和公共安全。随着西方国家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型,当代国际刑事司法理念与实践的一个共同趋势是加强犯罪控制、维护公共安全。中国社会历来以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为最高价值,强调群体和谐,崇尚对社会秩序的维系,注重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4.
个体恐怖犯罪:特征、社会影响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境内发生多起个体恐怖犯罪案件,如投毒、爆炸等,都造成了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大量的个体恐怖犯罪案例,就我国个体恐怖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对预防和打击个体恐怖犯罪活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零容忍”顾名思义就是零度容忍,不能容忍。“零容忍警务”是一种警务战略,又称“生活质量警务”,其核心是通过对轻微犯罪(特别是公共秩序犯罪)采取强有力的执法措施,以预防更为严重的犯罪,并最终促使犯罪率下降的一种警务运作方式。零容忍的理论基础是破窗理论,这一理论在西方以及我国部分城市均得到了有效的践行。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如何正确对待零容忍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社会犯罪不断出现新手段和新形式。加强城市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是提高社会治安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城市治安形势严峻的治本之策,是全面深化平安创建工作的重大举措。长三角城市大防控体系建设,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扎扎实实地强化人防、技防、物防和意识防等基本防范手段,着力构建动静结合、专群结合、人技结合,多层次、全覆盖的治安防控新格局,努力达到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破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刑事案件总量有效遏制,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率进一步提到提高,为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和谐社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举措。犯罪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治安形势非常严峻,社区犯罪主体、犯罪类型和犯罪手段等都与以前有所不同。加强社区基层党政组织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工作和社区治安建设,营造和谐舒适、文明安全的社区环境,对于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职业倦怠已经成为警察的严重问题,影响警务职能的发挥。社会支持作为应对职业倦怠的外部资源,警察能够获得的并不乐观。因此,建议从完善的政策性支持、长效的心理服务、警察组织内部和谐的心理氛围三个层次构建警察的社会支持系统,满足警察多元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衍生出许多社会的中介组织来替代原是警察的部分职责,这种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向民主法制社会迈进的趋势。本文立足高校教育,针对我国治安行政管理方面出现警察化的现象进行一些探讨,就治安行政警察化的可行性以及思路和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从调查数字分析,女性犯罪的比率不断上升,对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女性犯罪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我们应采取应对之策,遏止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