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乡村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返乡农民工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人才力量.在乡村建设行动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为乡村建设带来人才支撑,促进产业兴旺,优化社会治理,加快推进乡村规划.农民工返乡创业受个人能力、家庭、乡土情结、城市务工压力、政府帮扶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提出创建人才引导体系,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健全政策扶持管理体系,建设返乡创业服务和返乡创业示范平台,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创业者内在素质与创业外部环境等诸多障碍制约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基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要求,需整合政府、农民工、社会多方力量,合力破解农民工返乡创业难题。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返乡创业机会。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主要是从精准发展本村特色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互联网科技下的农村电子商务三条路径进行。要实现返乡大学生成功创业还需要从培育乡村创业意识、构建自身的乡村创业知识结构入手,提升其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汇聚与整合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农民工失业问题显得日益紧迫,全国有很多地区陆续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潮",而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但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文章从农民工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是经济危机下形成的新的发展趋势。然而,创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农民工返乡创业往往会碰到很多困难。基于创业者主体性视角,论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中自身制约因素,进而基于农民工主体性方面提出政府及农民工自身应对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我国外贸加工型企业订单大幅减少,迫使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而随着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和世界经济的逐渐回暖,农民工返乡创业出现了新的特征。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和劣势,从构建激励机制、创新引导模式、做好创业环境管理和强化对农民工的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以及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Holt的创业过程动态模型,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返乡创业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为例,分析新农村文化建设对青年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从原因、现状、存在问题等多个角度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对青年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旨在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新农村文化发展和青年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南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南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剖析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深层因素,最后提出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科学政策支持体系和行政服务体系的三大支持体系以及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开辟了新的道路.基于相关数据调查,分析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遇到的难题及财政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财政政策支持不足、财政支持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物品短缺、融资困难等方面的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工创业仍然举步维艰.指出要更加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支农作用,同时给农民工回乡创业以更多的税收减免.  相似文献   

11.
今年,湖北省谷城县赵湾乡返乡创业农民工在"三大产业"发展中争当致富领头雁,为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起到"领头雁"作用。据统计,1~7月,共有103名返乡农民工成为食用菌栽培和土鸡养殖专业户,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新的机遇,大量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劳动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村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融资情况的分析,发现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面临着信用较低、担保较难、抵质押物不充足、基层的融资渠道较少等融资困难,并从政府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政府部门携手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共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提供便利和鼓励农民工选择合作创业形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返乡创业大学生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去农村广袤天地施展才华,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梦想、贡献青春力量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就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制定相关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的就业压力变为大,以及国家政策推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但其行为决定因素却是多样.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诸多决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政策引导下,本研究聚焦于返乡创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信息需求特征,以期丰富对于这一特定人群的信息行为研究成果,同时为针对返乡创业人群的信息服务主体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文章以豫、冀、吉、辽四地的20名返乡创业人员为受访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其信息需求进行调查,并通过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对所得文本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结论】基于对创业信息需求存在形式的考察和对返乡创业人员信息需求实现屏障的分析,研究发现: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信息需求动机体现在寻找答案和意义建构两个维度,其所需信息在内容上包含产品信息、渠道信息、管理运营信息和政府政策信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自十九大会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促进乡村社会振兴发展成为地方政府与广大群众关注焦点,大学生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其培养水平高低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进程快慢密不可分.因此,乡村振兴视角下,深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推动高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有效增加乡村民众就业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撑的首要任务,对此,培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振兴乡村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将结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发行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服务模式研究》,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深入探索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创新路径,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进程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7.
充分认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和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其中,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技术和专业优势,可以为当地农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各方面合作。因此,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对于推动农业信息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和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Logistic模型,从个体禀赋和社会支持2个方面对461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技能对其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负;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在社会支持因素中,政策支持力度、地区经济水平、金融援助、创业教育培训以及亲友支持力度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大志  赵志成 《科技风》2023,(36):143-145
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地方高校LDXY为例,探讨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了返乡创业意愿的调研,并运用SPSS和AMO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从家庭因素、学校创业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与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独立、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有关;社会因素对高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与测试样本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理想、政府返乡创业政策有关;学校创业教育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高校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扶助工作是有成效的;家庭因素通过影响学校创业教育因素间接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说明家庭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高校选择,从而促进高校将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和高校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