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鹏  曹娟 《现代传播》2023,(12):48-54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应对现实挑战、建构未来传播话语体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范式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其话语表达、话语动员、话语更迭显示出主旨明确、推陈出新的创新内涵,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具有高度的同步性、契合性。与此同时,需要认识到,当前多元文化场域对已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的主导力、吸引力、阐释力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未来话语体系的智能化深层构境中,需要洞察“视觉化”传播趋势、嵌入“算法式”传播话语体系、构造“沉浸式”传播话语体系,从而巩固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内在情感关联。  相似文献   

2.
杨丽 《青年记者》2022,(23):19-21
当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国际社会各种声音杂乱交错,多级地域、多元文化交流互动愈加频繁,民间声音的表达权和传播权日益被重视,尤其在新全球化的背景下,从“跨文化”到“转文化”的文化传播新模式,也带来对外传播话语的深层次演变,对我国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争夺对外传播话语主动权,提出了新的改变与启发。本文从中外文化交流、共情能力开发、创新性表达等角度分析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话语转变方面的新趋势和新探索,以期创新对外传播话语表达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加剧演进、传播理念不断迭代、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网络语言是全媒体时代需要重点研究的因素,其对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影响日渐深化,也持续影响着主流话语体系的叙事风格、传播路径,并在博弈和扬弃中成为主流媒体丰富创新自身话语体系和引导主流舆论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建 《中国记者》2023,(12):37-39
<正>加快推进对外话语创新,是改进和加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1]。此后,他多次提出加快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要求,就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目标、原则、重点、方法做了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君昌 《中国广播》2016,(10):49-53
本文以建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认知传播话语体系为研究起点,阐述命题的现实性和重要性,探讨全球化语境下认知传播的特征。以跨越认知障碍为主线,分析论证认知话语的特质要求和体系架构,并在国际政治传播视域开辟认知话语功用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2013,(2):4-5
编者按:重塑话语体系、做强做实话语权是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把好话语权,才能提升引导力受单向传播的传统思维影响,不少媒体存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写自看"的话语弊病,主流话语权遭遇边缘化困扰。因此,要顺应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遵循新闻与传播规律,全面深化新闻创新,大力改造和创新传统媒体话语体系,既要生动有效地传达党委和政府声音,解  相似文献   

7.
弹幕是一种新的互动性话语体系,其伴随着视频传播的过程展现了极强的仪式感.弹幕是如何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创新传播方式的,又是如何创造互动仪式感来构建集体观念的,最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B站1986年版《西游记》弹幕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编码分类、强度分析和情境互动分析,研究发现其内容主题集中,刷屏强较大,互动情节关联化;在此基础上借用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来分析弹幕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所具有的创新之处和新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和实例结合分析经典影视弹幕,以期为弹幕文本和话语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齐爱军 《青年记者》2022,(21):80-8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建构中,“传播体系”的思想脉络一直未被彰显。本文从对马克思“报刊体系”思想的建构逻辑的分析出发,落脚于习近平的“现代传播体系与新型主流媒体”的话语创新,阐释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引领”二字界定主题出版“走出去”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关系是认识和实践的新表达。引领原因是方向一致的必然性、目标一致的战略性、路径一致的必要性。引领内容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在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和话语结构上的需要。引领路径是主题出版“走出去”在话语、传播和国际话语权上的创新突破。引领内容的逻辑点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需要,引领路径的逻辑点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创新突破,后者满足前者需要,二者结合昭示引领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靓  李明轩 《传媒》2024,(4):57-59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期我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话语,其走向国际舞台并获得广泛认同需要构建完备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首先,从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和世界意义的角度,确定其价值内涵以奠定共识的基础;其次,通过对当前国际舆论环境的分析,确定以对话、互鉴为指导理念的话语对接;再次,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话语创新实践,结合相关理论提取出相应的创新特质;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在表述体系上,提出要以平台思维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平 《新闻传播》2023,(15):4-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理论受众大众化、理论推送主动化、理论传送高效化、理论送达精准化和理论接受认同化。从当前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考察,相较传统大众传媒时代的“宏叙事”,新兴的“微叙事”更能满足新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中国广电媒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认识到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塑造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大国形象的重要性。需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新思维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体系,融通技艺提升新时代对外传播效果,复调故事充分彰显国际传播的中国元素,跨界融合培养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推动中国广电媒体国际传播跃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蔡惠福  顾黎 《现代传播》2013,35(1):29-33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一个坚持”应该成为中国法治传播研究的重要选题和核心内容,尤其需要加强对习近平关于法治文化和法治传播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研究,创新中国特色法治传播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特色法治传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法治思维和舆论监督的统一,统筹国内法治传播和国际法治传播,还要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众化普法宣传经验,建构中国特色法治传播话语体系,讲好新时代法治中国故事,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促进“八五”普法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11)
兰德尔·柯林斯的"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是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受个体的情感能量、学术网络竞争、组织发展以及国家政治需求的驱动,政府部门、大学机构、出版机构以及个体学者等行为主体通过文本互动和身体互动组成学术共同体互动仪式链,共同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存在创新性不足、碎片化以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国新闻传播学可朝着形成学科知识谱系的知识创新和坚持本土理论创新的方向继续努力,同时还需继续拓展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各种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7.
彭剑 《编辑之友》2021,(1):66-69,80
政治传播话语是我国历经宣传话语阶段、政治宣传阶段之后进入新政治话语阶段出现的一个概念,还未获得明确的阐释和共识.对此,文章通过对话语、政治与传播关系的研究,厘清政治传播话语的基本内涵,指出社交媒体环境下政治传播话语创新表达面临的竞争及出路.  相似文献   

18.
伴随技术的发展,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总是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良好的兼容性及优良的场景搭建功能使得H5技术在融媒体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H5技术逻辑的作用下,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在媒介内容层面、用户关系层面以及媒介市场层面相较于传统传播体系发生了内容多样、用户参与度高、多平台融合互通的话语建构转向。本文以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互动类获奖作品为例,分析在H5技术的实现下,新闻作品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9.
陈映锜 《当代传播》2022,(1):71-73,86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由谁去讲、话语权和主导权如何把握,这是亟需破解的现实课题.本文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以国内话语等同或代替国际话语、讲故事主体缺少协调性的问题,提出了下好先手棋、全面立体发出中国声音;注重中国话语体系的讲述方式、提高中国声音传播的有效性,厚植中国话语体系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9,(3):92-100
从文明维度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就是从文化交流、心灵沟通的层面来凝聚全球价值共识。遵循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实现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谐一致的,中国价值观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相通,跨文化对话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互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需要精心构建与国际话语融通的对外话语体系,运用大数据工具分析全球的涉华舆情,采用国际化叙事策略进行文本创新、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系统协同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等要素形成传播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