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晓吉  刘福林  周红 《考试周刊》2011,(16):201-201
《发酵食品综合实验》是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方向的独立实验课程,是针对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现代发酵技术》、《酿造酒工艺学》、《调味品工艺学》等课程之后所开展的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它涵盖的内容广,基础理论涉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工艺原理、发酵分析和发酵设备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并与啤酒、黄酒和葡萄酒等酿造酒,以及调味品的生产实践密切相结合。要求学生掌握酒类生产的工艺过程和操作要求,具有初步解决啤酒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将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在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尝试陈峥滢,陈仲培(中南工业大学)一、进行知识结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工程流体力学》是热能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由于流体不同于固体,公式形式也随之变化,内容繁杂,...  相似文献   

3.
《发酵工艺与设备》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工程等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文中针对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发酵工艺与设备》教学运行的现状,结合教改后取得的成绩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图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的基础课程,是当前职高学生普遍反应较难的一门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是学生立体思维的建立和空间形体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由于职校生没有接触立体几何知识,在学习机械制图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为此,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每个《机械制图》课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83):6-7
发酵技术是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发酵技术的课程理念,培养高质量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我们基于"互联网+教育"通过将慕课、微课引入民族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发酵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以期将其作为发酵工程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形成一种兼顾课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6.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与核心在于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本文针对专业选修课《连铸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中教学与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合理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精选教材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等,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专业选修课《连铸工艺与设备》教学中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高职模具专业是培养模具制造与使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定位在:模具CAD/CAM应用人员、生产现场的工艺人员和高新设备的操作员以及生产技术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这就要求模具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加强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我院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单纯的理论教学有时显得枯燥乏味,学生难懂,教师难讲。如《冷冲压模具设计》和《型腔模设计》专业课中有关模具结构方面的教学,学生感到很…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认识冯淑琴《工程力学》是工科类大中专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又与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否学好这门课,直接影响学员今后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员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把具体的工程实...  相似文献   

9.
《工程材料》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旨在寻找更好的教学改革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文从工程能力的定义出发,概述了《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在教学方法、形式及与实践实习有机结合等环节中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吴荣英 《快乐阅读》2012,(34):25-26
《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内容抽象、枯燥,且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既上承文化基础课,又下启专业技术课。教学中既要高度重视起始课教学,又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粉体科学与工程基础》课是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本文根据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特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学生科技竞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工程方法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矿物加工工程训练》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干课《矿物加工学》的配套实验课程,是学生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点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专业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针对目前《矿物加工工程训练》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作者以及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经验,探讨矿物加工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保障矿物加工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专业基础课是职工学校开设的重要课程,它是介于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技术基础课,是联 系基础理论与具体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桥梁。正因为它广泛地联系着工程实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的工程概念问题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笔者根据《材料力学》课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结合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广泛好评。    一、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树立良好的工程意识     《材料力学》有鲜明的工程特点,无论是从伽利略解决船舶和水闸中梁的计算问题,还是到…  相似文献   

14.
《冷冲压技术》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在以往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过多,而且抽象、难学、系统性不强,很难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围绕高职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我院对模具专业(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的《冷冲压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5.
《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节能新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拓展课。针对《建筑节能新技术》课程的特点,我们必须探索出先进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多样化的考试方式,以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创新素质教育思想必须落实到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之中,承担各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都要转变教育观念,根据课程特点,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电工学》作为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又由于它是一门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对工程能力培养很有意义,所以实验教学在《电工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在电工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是值得…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需求出发确定了发酵生产岗位能力,课程改革以发酵单元操作为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平台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完成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发酵工程》模块教学体系构建,培养学生的发酵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支撑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徐春芳 《职业技术》2006,(14):113-113
《工程力学》是土建、机械等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笔者多年从事力学教学,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罗忆源 《中国教师》2009,(Z1):66-66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先行课。该课程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上,主要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理论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实务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为了能吸引学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在《个案工作》第一堂课教学当中引入适当的案例和情境模拟方法,让学生接纳主要教学目标,并了解怎么学,学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希燕 《新疆教育》2012,(23):52-5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1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1.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让同学们掌握好汉语拼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