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谱牒档案是描述家族姓氏发展情况的档案资料。谱牒档案形成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发达于唐宋,形成了诸多的著述,到了今天这些档案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韩双 《山东档案》2011,(2):23-25
谱牒学是一门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学问。民间蕴藏着大量的各种谱牒。谱牒是中国家族组织活动的完备的档案材料,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记录。"谱"《广雅》曰:"牒"也。"牒"《玉篇》曰:"谱"也。由此可见"谱"与"牒"是同义词,或说家谱与家牒是名异而实同。  相似文献   

3.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要旨,是一门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学问,被誉为"传统文化的综合教科书".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有哪种档案比谱牒的历史更悠久,影响面更广.本文拟从学术研究作用及精神纽带功能两方面人手探讨谱牒档案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响 《湖北档案》2010,(3):9-12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 谱牒,又有族谱、家谱、宗谱、房谱、家乘、世谱、会谱、统谱等不同名称。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形式文化成果,谱牒档案记录了我国姓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为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开发素材.姓氏文化产业的壮大在丰富谱牒档案体系的同时,也赋予了谱牒档案新的属性.在当今经济环境下,随着谱牒档案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深入,姓氏文化产业也形成了成熟完备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家族档案是档案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名门世家都有家族档案。西方名门家族的兴盛及其在世界范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皆源于他们世代相传的家族文化传承。其文化传承主要表现为拼搏、团结、勤奋的家族精神和责任意识等,这对世人起到了与家族人同样的惊醒作用和启示作用。研究和整合碎片化的西方家族档案,实现它们的文化价值,传承优秀家族文化,从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谱牒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史学、社会人类学和图书馆学界,而实际上谱牒应归属于档案范畴,谱牒的性质与功能符合档案的定义。明确谱牒归属于档案范畴有助于推动谱牒档案的开发利用,也有助于档案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9.
谱牒应归属于档案范畴。目前研究谱牒的人士主要集中在史学、社会人类学和图书馆学界,档案界在这个领域并无话语权。档案界应该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更多地参与到这个话语圈中来,以完善自己的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0.
谱牒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应从树立谱牒档案保护意识做起,同时,应摸清家底,为谱牒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奠定基础;遴选技术,为谱牒档案抢救与保护提供方法支持;多方筹措,保证谱牒档案抢救与保护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1.
张欢 《北京档案》2018,(5):19-22
孟府是孟子及其后裔居住与生活的地方,千百年来在服务管理、祭祀孟子、续修家谱、字行排辈以及对外交往活动中,形成了以家族为特征的档案文化.本文梳理了孟府档案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物质文化和档案精神文化两方面;阐述了孟府档案文化价值与作用,指明了孟府档案文化对我们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程 《兰台世界》2010,(4):27-28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浅谈少数民族档案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玲 《云南档案》2003,(2):20-21
少数民族档案的概念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少数民族档案是少数民族地区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土司、家族和个人在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社会生活、民族习俗等各种活动中形成的以文字、图表、声象为符号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文件村料。有的又认为凡是反映少数民族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档案文件就是少数民族档案。有的则认为少数民族档案是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文件材料和其它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概括起来:少数民族档案是少数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其社会活功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它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产…  相似文献   

15.
档案事业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意义上广义的文化,实际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的精神动力。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以文学艺术为主体,包括音像、出版和与此相适应的文化艺术服务。无论是从广义的文化上,还是从狭义的文化上来考察档案、档案工作的文化品格、文化现象和文化背景,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档案是一种文化,档案工作是一项文化服务工作,档案事业是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的植根性视角探讨了档案文化力的形成及其作用规律.对文化力、档案文化力、档案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分析,提出文化植根性是档案文化力形成基础的命题,针对档案文化属性、档案文化价值、档案文化取向和档案文化力的形成问题进行表述.最后,对档案文化力的作用规律进行了归纳和说明并给出档案文化力作用发挥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6,(Z1):127-128
<正>谱牒档案是档案的一种类型,谱牒档案是指以一姓一族的历代繁衍世系为纲,记载该姓氏和系族的来源、繁殖生息、婚姻状况、任务事迹、迁徙状况、分布范围等等情况的档案资料。关于谱牒档案的起源,一般认为应当是在文字出现以后,即从殷商时期开始,这一时期文字开始出现,以文字形式记载家族事件成为可能。还有人认为,牒谱档案出现的很早,早在夏朝就已经出现,《史记·夏本纪》中就记载了夏朝的世系、祭祀表谱和贵族家谱。事实上,文字出现以前的牒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晚清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直受到世人的积极关注。其中,有关他的档案意识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曾国藩档案意识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家族耕读文化思想、弘扬传统文化、政军需要等方面。其档案意识经历了萌芽、形成和成熟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受耕读文化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资料典籍的收藏上;形成时期侧重于对档案文献的收集与管理方面;而成熟时期则侧重于对档案文献的藏用并重及编纂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的皇族档案,主要是宗室名籍和根据名籍编撰而成的帝王诸侯世谱、年谱。至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皇族档案的形式和编撰制度出现了新进展:在魏晋南北朝,皇族档案呈现出“谱牒化”和“士族化”倾向;至唐代,皇族谱牒编撰又展现出“制度化”和“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谭必勇 《浙江档案》2003,(11):18-19
在数字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重塑中华文化的绝好契机,是档案部门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第一,档案信息资源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信息的生产、交流和有效利用都离不开文化因素的作用,要受到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发展来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而文化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交流,这种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往往都是以社会的信息通道为基本渠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文献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