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巧妙的批评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以茶相待. 南隐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还继续注入.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相似文献   

2.
巧妙的批评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以茶相待。南隐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还继续注入。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在这个故事中,南隐用倒茶的方式批评了教授,心不诚、不虚心、杂念太多,是学不到禅的。南隐没有讲大道理,对自尊心很强的学问人,讲大道理效果不大,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教授悟性高,用倒茶水的…  相似文献   

3.
(一)虚空才能纳教南隐是日本明治的代的一位著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默而不答,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而后继续注入。这位教授颇感纳闷:喝茶跟禅有什么关系?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断地溢出杯外,流得满桌都是,再也不能沉默下去,终于说道:"师父,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乘机说,"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开,教我如何对你说禅?"教授听了忽有所悟,一面羞惭,一面伏地礼拜禅师。(二)云在青天水在瓶唐代散文家、…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日本明治时期,有一位大学教授向著名禅师南隐问禅。他刚落座就开始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南隐禅师以礼相待,并不说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访客的杯子中,杯子已满,但是他还继续往里倒。教授看着  相似文献   

5.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教授向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以礼相待,却不说禅,只将茶水注入这位客人的杯子,杯子已满,还在继续注入。那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终于忍不住大声说:“已经漫出来了,不能再倒了。”“你就像这杯子,”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你不先把杯子倒空,让我  相似文献   

6.
幽默之页     
自省一天,有位学者向一位著名禅师问禅。禅师先是以礼相待,却不说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客的杯子,杯子里的水已满,但禅师还在继续注入。这位学者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终于不能沉默了,大声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能再倒了!”“你就像这杯子,”禅师说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让我如何对你说禅?”禅师是有道理的。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自己的东西不放,就很难接受别人的东西。对于有些人来说,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取舍医生问病人是怎么骨折的,病人说,我觉得鞋里有沙子,就扶着电线杆抖鞋,他妈的有个人…  相似文献   

7.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期的一位禅师。一位学士自认为对禅的领悟已经到了很高深的境界,于是,某日前来向南隐禅师请教禅机。南隐禅师给来客沏好茶斟上,当茶水倒满时,仍然没有停手。学士看到茶溢出来,忍不住说:杯子已经满了,不能再添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老师到你家进行家访,你知道应该如何接待你的老师吗?除了进门让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给老师端上一杯茶水了。以茶待客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礼俗。大家都知道,茶叶是中国古人最早发现和利用的。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中国。到唐朝时,喝茶就已经成为一种人们交往的礼俗了。那么,按照中国传统礼俗,用茶水招待客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给杯子里放茶时,切忌用手抓茶。应该用一个小勺从茶叶筒里盛一点茶叶,放入杯中。其次,沏茶时水不能倒得太满。就是俗话说的“茶七酒八”(还有一说,“酒要满,茶要浅”)。意思是说沏茶待客从杯中斟七分为…  相似文献   

9.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很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为什么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故事里的访客之所以很傲慢,就是自恃自己有很深的佛学造诣;而老禅师非常规的举动则生动形象地给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先做自身反思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  相似文献   

11.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期的一位禅师。一位学士自认为对禅的领悟已经到了很高深的境界,于是,某日前来向南隐禅师请教禅机。南隐禅师给来客沏好茶斟上,当茶水倒满时,仍然没有停手。学士看到茶溢出来,忍不住说:“杯子已经满了,不能再添了。”南隐禅师说道:“你就像这杯茶,头脑中充满成见和臆想。在你把自己的杯子清空之前,我怎么能给你讲禅呢?”  相似文献   

12.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父亲于是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绩。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倒下去,站起来,倒下去,站起来,来来回回16次。父亲羞愧地说:“想不到他受了3个月训练,还是这么没用,一打就倒。”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的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  相似文献   

13.
一、“空杯”应空。虚心使人进步故事一: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  相似文献   

14.
1 原实验 现行小学中高年级《自然》第一册“怎样认识物体——空气”一课中有一个实验: 小林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别人清楚地看到,他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空气“倒”进第二个杯子里,又从第二个杯子倒回第一个杯子里。你试着想办法做一做。 现作“翻译”如下: 实验目的:将甲杯中的空气“倒”入乙杯中,再倒回甲杯中。  相似文献   

15.
(一)原实验现行小学中高年级《自然》第一册第三课“怎样认识物体——空气”中有一个实验:小林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别人清楚地看到,他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空气“倒”进第二个杯子里,又从第二个杯子倒回第一个杯子里。你试着想办法做一做。现具体介绍如下:实验目的:将甲杯中的空气“倒”入乙杯中,再倒回甲杯中。实验器材:玻璃杯两  相似文献   

16.
经典寓言     
《教育与职业》2003,(18):40-41
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就是成功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五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禅师说:“你把小孩留在我这边三个月,这三个月你都不可以来看他。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三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小孩。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来向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空手道的教练。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但是小孩才刚倒地便立刻又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16次。禅师问父…  相似文献   

17.
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也是一种智慧。然而,很多人很难做到。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居士见到禅师,向禅师诉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啬,不但对慈善事业毫不关心,甚至连亲戚朋友遇到困难也不肯接济。请禅师去我家开导开导她。"禅师就和这位居士来到他家中。果然,居士的妻子十分抠门,仅仅给禅师倒了一杯白开水,连一点点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06,(4):63-63
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地向日本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先是以礼相待,却不说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客的杯子,杯子已满还在继续注入。  相似文献   

19.
茶水变墨水     
晚上,我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杂志,一个题目为“茶水变墨水”的生活小常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有些半信半疑:茶水怎么可能变成墨水呢?我决定自己做一个实验来证实。我照着书上说的准备材料。我拿来一个杯子,里面倒上热乎乎的茶,又找来一些锈铁钉。  相似文献   

20.
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