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院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根据自身特点,以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医护人员、青年学生不同群体确定主题和内容,统筹学校和医院两块“阵地”,充分发挥媒介“宣”廉、课堂“讲”廉、制度“管”廉、环境“育”廉的作用,积极探索适合医学院校特点的有效途径,不断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红廉文化即红色廉政文化,是具有红色文化属性与廉政内核和本质的先进文化,革命圣地西柏坡孕育与培养了红色廉政文化血脉,形成了特有的西柏坡红廉文化。西柏坡红廉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质。弘扬西柏坡红廉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唐书》订补三则《旧唐书》卷70《王传》:“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顾待益厚,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新唐书》卷98《王传》则云:“封永宁县男、黄门侍郎,迁侍中。”两者记载略同。按《新唐书》卷5《...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宽容是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无论付出宽容的,还是得到宽容的,都会体会到一种快乐。还记得“负荆请罪”那则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吗?面对廉颇的妒忌与挑衅,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后面啊!”广阔的胸怀、恳切的言辞使廉颇羞愧不已,登门请罪,从此,将相和好,尽释前嫌,传为一段千古佳…  相似文献   

5.
在高适、李白、杜甫三人的相关年谱中,诸家一般认为有“济南之会”,但对聚会时间、相关诗作、前后行踪等方面存在分歧,对于高适和李白是否参加“济南之会”存在不同看法。通过研究高适、李白、杜甫、李邕等四人在“济南之会”的前后行踪,分析相关作品,可以发现:李邕是在天宝四载夏由汲郡转任北海途中路过济南,高适和杜甫参加此次聚会,三人各有诗作留下,而李白没有参加“济南之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源流辨——兼与杨昶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进行源头上的考察,必须把握廉政实践活动和廉政思想认识两个概念的区分。廉政实践活动与廉政思想认识的产生呈现出不同步性。“廉”作为一种为政道德实践活动,已经萌芽于上古原始社会末期,而廉政思想认识则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周初“六廉”的提出,是廉政思想产生的标志。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虽对廉政思想做出了不同解释,但廉政思想一直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思想家所继承和弘扬,从而为当代社会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断有人为潘金莲翻案、“正名”的文坛怪象,本文指出:潘金莲心肠狠毒,阴险狡诈;深怀嫉妒,满腹邪念;贪婪刻薄,说话尖酸;丧廉寡耻,淫邪下作;她几乎包含了封建社会中落后妇女的一切缺陷与丑陋。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搞好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大兵团”作战的体制、“大”的学生工作模式、“大”德育的工作格局、“三个课堂”的工作阵地和“两进两上”是创新学生工作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所谓“三、三、六“法,是为了提高课间操质量,我们采用的三抓、三突出、及严、细、查、补、新、鼓六字法。“三抓”一抓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从消灭小动作入手,规定全校上操集合时间在10秒至20秒内完成。二抓操的基本动作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动作的名称与术语。三抓学生的精神面貌,使神、声、动、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对内蒙古自治区“双语”、“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三语”教学是民族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也是民族教育、教学争论的焦点。我们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及教育学角度出发 ,对“双语”、“三语”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相应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市地理学科教学改革,“从学出发设计教学”,提出课堂教学“三个解放”、“五让”、“七导”的素质教育教学思路。“三个解放”是,解放学生的脑,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口,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五让”是,能让学生阅读的尽量让学生阅读;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就“搏斗技击”本身而能上升为艺术乃至哲学的层面,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哲学、艺术学基本理论,对武术发展的全貌从技、艺、道三层面进行系统阐释。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以“技”为根基,形成攻防搏斗的遁形内隐;中国武术以“艺”为演绎,表达一种艺术的展示和审美的诉求;中国武术以“道”为理想,体悟一种对“天道”的认知和“人道”的践行。通过对三层面的梳理和深究,发现技、艺、道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化技为艺、技艺双修是中国武术技术发展的内在必然;艺通于道、艺与道合是中国武术精神境界的完美转换;道由技生、技道合一是中国武术本体发展的自由超越。  相似文献   

13.
两《唐书》订补二则《旧唐书》卷70《王王圭传》:“王圭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顾待益厚,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新唐书》卷98《王王圭传》则云:“封永宁县男、黄门侍郎,迁侍中。”两者记载略同。按《新...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内容不够鲜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职业要求与时代发展不够紧密等问题构建起的一种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以“三贴近”为前提,把好教学“方向盘”;以“四融入”为模块,融通课堂“主渠道”;以“五结合”为原则,种好思政“责任田”。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五年的实践探索,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教学创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促进了思政课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本栏这一期特选登介绍“鲁师”、“鲁艺”的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对“朕”、“余”(予)、“吾”、“我”的初步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关于“我”字、“吾”字通过一些了解、分析,现在对“我”、“吾”的分别作如下的阐述:(一)进一步落实一下“吾”字的作用的问题;(二)“我”字的作用问题;(三)“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格。”是不是规律?(四)“吾”、“我”怎样分别? (一)进一步落实一下“吾”字的作用的问题,就是要再切实了解一下“吾”字究竟能否作宾语? 甲骨刻辞没有“吾”字。《尚书》中,今文只有一个“吾”字,伪古文25篇中,也只有一个“吾”字。这些上文已经都说过了。《论语》中共计“吾”字108个:作主语的91个,作定语的14个,作宾语的只有3个。作宾语的列举如下: 1、《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相似文献   

17.
可以利用方音归类法把二、三声字分开。例如:儿童 人人 青石 没油 耳桶 忍忍 青史 没有 第一行的“儿、童、人、石、油”是阳平字,第二行的“耳、桶、忍、史、有”是上声字。用方音去念时,二、三声调值区别很明显。利用二、三声调值的不同,完全可以把方音里的二、三声字分开。按方音分开后的二、三声字(阳平字的古入声字除外)也即普通话的二、三声字。如上面的例词“儿童”等澄扛话中的阳平字和“耳桶”等澄江话中的上声字同时也是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  相似文献   

18.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实践中发展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组合策略、方法和流程。在空间上表现为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在时间上表现为教学活动展开的步骤、环节、程序。“参与”、“活动”、发展”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三个主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吏治的建设,其吏治之清明为历代史家所称颂。金代奖廉肃贪举措是吏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朝通过完善制度、颁布法规等措施将贪腐防患于未然;实行奖廉倡廉、惩贪肃贪等举措对金代官吏进行奖惩,以达到劝诫的目的。金代奖廉肃贪的举措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教学及其教案运用过程,认为它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即模式、功力和功利,并提出了教案运用过程是其模式性、功力性和功利性“三者”的建构与互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