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分子晶体是依靠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维系的,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相比弱得多,使得分子容易克服这种力的约束,因此,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  相似文献   

2.
江锡钧 《新高考》2007,(12):29-30
物质熔、沸点高低是由构成物质质点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的。物质质点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和化学键。化学键又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因此,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主要依靠比较质点间作用力的大小。一、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的一般规律1.状态法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比较它们的状态,即固体>液体>气体。如:碘(固体)>液溴(液体)>氯气(气体)。2.晶体类型法不同类型晶体质点间作用力各不相同。分子晶体质点间作用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所以一般情况下熔、沸点都比较低。离…  相似文献   

3.
王春凤 《当代电大》2001,(11):76-78
1 问答题 1)比较MgO和SrO的硬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 硬度:MgO>SrO MgO和SrO均属离子晶体,在两晶体中,正负离子的电荷相同,但Sr2+的离子半径比Mg2+的离子半径大,故Mo2+对O2-的作用力大,MgO的晶格更牢固,所以MgO的硬度比SrO大。 2)比较H2O和H2S沸点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答 沸点:H2O>H2S H2O和H2S均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晶格结点上的作用力是分子间力,且主要是色散力,并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在H2O分子晶体中还存在着氢键,其作用力比分子间力要大得多。故沸点:H2O>H2S。  相似文献   

4.
中学的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强,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很容易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但对于其物理性质总觉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其实有机物的熔、沸点高低也是由其结构决定的.有机物的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它们的熔、沸点取决于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结构(有无支链、有无极性基团、饱和程度)、分子量等有关,主要分为下面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由上表可见,卤化氢中沸点最低的是HCl,沸点最高的是HF;熔点最低的是HCl,熔点最高的是HI。沸点以HCl-HBr-HI-HF的次序升高,熔点以HCl-HBr-HF-HI的次序升高。下面,就以上数据,讨论两个问题:一、卤化氢的熔点和沸点变化的理论解释。影响卤化氢熔、沸点变化有两个因素是最主要的:一是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引力),二是氢键。在卤化氢熔、沸点表中可以看出:除HF以外,其他卤化氢熔、沸点都依HCl-HBr-HI的顺序升高,这是由于Cl、Br I的原子体积比F原子大,电负性比F小,它们的氢化物HCl、HBr、HI分子间都不能形成氢键,仅考虑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对熔  相似文献   

6.
<正>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和电子转移络合作用与物质的许多过程性质密切相关,然而将它们应用于熔沸点、溶解度、溶剂化及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等方面时,常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原因在于分子间除上述作用力外,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作用力,即选择性分子间作用力,近些年来,它的应用已得到了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物质沸点高低是由构成物质质点间作用力大小决定的。物质质点间作用力包括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各种化学键。以下拟从这两方面谈几点比较物质沸点高低的方法。 一、从分子之间作用力大小比较物质沸点高低 1.氢键法。因为氢键作用力>范德华力,所以由氢键构成的物质沸点高于由范德华力构成的物质。如:乙醇>氯乙烷。 HF>HI>HBr>HCl。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化学,大多讨厌语言叙述题,往往见题就烦,动笔就乱。或语无论次,或前后矛盾。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三段论”的推理表达形式因为 M 都是 P(大前提),而 S 都是 M(小前提),所以 S 都是 P(结论)。反复进行口头的和笔头的推理练习。例如,类似下面的题,让学生练习,教师评讲,并作示范说明。1.为什么氯的熔点和沸点很低,而氯化钠的熔点和沸点很高?答:因为物质的熔、沸点是由物质本身的晶体构型决定的。一般来说,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较高(大前提)。而氯化钠是属于离子晶体;氯是属于分子晶体(小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它们一般都是非金属单质或者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并且都存在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但共价键在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要想搞清楚这一点,就要搞清楚晶体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还是共价键,晶体微粒是分子还是原子,即确定好是分子晶体还是原子晶体。一般可以从物质的分类加以判断:分子晶体有部分非金属单质(如H_2、Cl_2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教材中 ,乃至许多大学教材中 ,经常可以看到“晶格结点”这一术语。这些教材说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在于 :它们的“晶格结点”分别是离子、分子和原子 ;它们的晶格结点之间的作用力分别是离子键、分子间力 (包括氢键 )和共价键。例如 ,氯化钠晶体的“晶格结点”是二氧化碳分子 ,它们以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构成分子晶体 ;金刚石的“晶格结点”是碳原子 ,它们之间以共价键相互作用 ,构成原子晶体。通过以上例子 ,我们可以领会到 ,这些教材中的“晶格结点”的内涵不是别的 ,只是“晶体微观空间中的化学微粒———离子、分…  相似文献   

11.
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主要影响到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Keesom力主要作用于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对极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熔沸点及吸附性和酸碱性均有影响,特别是极性很强的分子之间影响力更为突出,成为Vander Waals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主要影响到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Keesom力主要作用于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对极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熔沸点及吸附性和酸碱性均有影响,特别是极性很强的分子之间影响力更为突出,成为Vander Waals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晶体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如NaCl;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如CO2;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如SiO2;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叫做金属晶体,如Fe.  相似文献   

14.
晶体的类型直接决定着晶体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延展性、水溶性等.而晶体的类型本质上又是由构成晶体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决定的.比较物质熔、沸点的高低,可先判断物质的晶体类型, 然后再根据同类晶体中晶体微粒间作用力大小来比较.  相似文献   

15.
1晶体分类与性质区别 2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晶体的类型1)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于分子晶体(Hg除外),如H2O、H2等.对于稀有气体,虽然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原子,但应看作单原子分子,因为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范德华力,而非共价键.  相似文献   

16.
1.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 2.晶体熔化时不一定破坏化学键,如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3.溶于水能导电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氯化氢(HCl)是分子晶体. 4.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  相似文献   

17.
在苏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形成原因,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有很多疑问,经过查阅资料谈了我的一些办法,对这部分的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了烯烃的沸点高低与其分子的极性大小反常的现象。并从物质沸点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引力)的关系,分子结构、分子间中心距离大小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水分子的特殊结构,使水分子有很大的极性和分子问能形成氢键,有分子问作用力强、分子内聚力大的特点.因此,使水表现出了熔、沸点高,比热容大,汽化热和熔化热高,表面张力大,介电常数高等异常特性,而含有这些特性的水对农副产品的生长发育、品质优劣、风味好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农副产品的贮藏、加工及食品制造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经典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的基础上,着重从一个分子所能形成的氢键数目的不同,以及使液态沸腾时破坏氢键的程度不同,这两个方面讨论了HF沸点远低于H_2O沸点的原因。较好地解释了HF沸点远低于H_2O沸点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