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的七言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商隐的七律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关注国运、感伤时事的传统,创造了以咏史方式反映时事的新手段,显著提高了七律的讽刺艺术;创造了七律无题这种特殊的抒情诗,极大地提高了七律抒写心灵的艺术,从而在内容和艺术上对七律作了重大的拓新.他的七律既有典丽精工型的,又有清空流美型的,二者在深情绵邈这一点上又有其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李商隐七律的三个突出特点,试图说明李商隐七律的艺术成就。首先,意象的错综。李商隐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义山诗中的意象是用心制造和安排的,且喜用非现实之物,来表现哀伤幽眇的情思。其次,章法的变化。李商隐的七律,精彩处常在于发端和结尾。有的善于学习老杜七律的章法;有的独具自己的特色.再次,对仗的精工与灵活。李商隐的七律既有大量的工对,也有很多灵活的对仗,更多时候能做到了精工和灵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七言律诗是杜甫诗歌中较受人关注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杜甫七律的声律研究,可以看出杜甫在注意打破原有的声律结构而创作变体七律的同时,也在遵循传统创作正体七律。正体七律一直以来虽较少受关注,但也是杜甫诗律艺术的一个体现。正体七律是杜甫对历来七律形式的一个总结,为七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正体七律的创作以及在声律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显示出杜甫对诗律的精心追求和求新求变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从结构方式的角度看,李商隐七律多典组合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类:有序的并列铺排式和无序的电影“蒙太奇”式。在并列铺排式结构中,根据典故与所咏之物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又可分为“獭祭体”和直观借比体两种。而电影“蒙太奇”式结构是最富于李商隐创作个性特色的一种典故组合方式。李商隐将多典组合这种艺术手法从骈文写作移用于七律的创作中,这种艺术上的尝试与创新在极大程度上促成了七律中某些新的诗歌体式的产生;同时,它也对李商隐七律的语言风格有着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艺术手法的使用还使李商隐七律孕育了某些新文体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杜甫安史乱后所作七律在艺术上达到精妙绝伦、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七律在杜甫手中成为可以表现各方面内容的艺术形式,在现实政治、历史人生等前人很少或几乎没有表现的天地中尤为用力;(二)杜甫在语式方面所作的开拓与创新也影响着后世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其七律句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三)杜甫运用七律联章诗形式,使七律的表现形式有所发展;(四)杜七律不及五律多,但从两种诗体的建设过程看,杜甫在七律方面所起的作用及贡献则显示出尤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登高》,被认为是"古今七律第一",历代评论家都从章法、句法、字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从景和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展开分析,借以体味杜诗的苍凉悲壮之美。  相似文献   

7.
从永泰二年(766)春末迁居夔州,到大历三年(768)正月离开夔州沿江东下,杜甫在夔州寓居了近两年的时间,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杜甫创作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创作于夔州时期的诗歌占了三分之一。杜甫一生有七律一百五十余首,而夔州所作七律有六十余首,也占了三分之一有余。在成就上,夔州诗亦是斐然,如《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也选入了杜甫作于夔州的七律——《登高》。对杜甫夔州七律诗进行关注,并试图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分析这一类诗的文学成就,希望能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学杜甫的七律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录 李商隐事略 李商隐诗之特色 李商隐七律诗十三首 一 锦瑟 二 安定城楼 三 无题:昨夜星晨昨夜风 四 圣女祠 五 重过圣女祠  相似文献   

9.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所录诗作,诸体皆备,七言为最。其中,七言歌行出入三唐,章法多变,挥洒自如;七言律诗在字法、句法、章法等方面多以杜甫七律为学习对象,风格大多浑雄壮阔;七言绝句以意为主,声调浑融,善用组诗来表达纷繁思绪及壮阔场景。  相似文献   

10.
《登高》《蜀相》代表着杜甫七律的最高成就。教学这两首诗,仅仅就诗论诗是不够的。应该学习这两首七律,使学生在读过《春望》的基础上,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一个初步的领会,对七律臻于完美的形式有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是政治诗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在艺术上的创新是成熟地使用了近体的七律、七绝的形式,特别是七绝的大量运用。李商隐用咏史诗的形式写爱情、恋情是他的新创造。李商隐在其咏史诗中说理时大多能以形象、感情出之。总之,李商隐的咏史诗承前启后,是这一题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苏俊海 《考试周刊》2011,(49):54-55
一读:悲凉 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尤其在七律方面,他的贡献最大,有"七律圣手"之美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最负盛名的七律——《登高》。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集体朗读一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李商隐为解决七律艺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致力于改变七律内在结构的几个方面:用隐喻手法,建立一端是感觉论,一端是唯理论的复调结构;用反讽式、层递式、时空式比较结构,使外在意象语言层面和推论语言的潜逻辑层面有机整合;利用意象的感觉示意功能,构织密集的意象群落;大量用典,殊重典故中两个基项蕴含的多种关系的相互作用;运用复义手段,将多重旨意附挂于某个意象等。李商隐改变七律内在结构,取得了极佳效应,使七律更为自觉地走向深邃宏富的心灵世界,其抒情方式亦朝着细腻深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韦庄七律总体的艺术特色是浅近流畅,以情韵见长。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风格多样,但以清新闲雅为主;其二,针对表现对象的日常化而采用浅显平易的结构模式;其三,以情韵见长,主要体现在对所写题材的把握以情感为主,较少理性的思索;其四,韦庄七律的语言风格虽然浅近流畅,但很少散文化,不失清圆工丽。韦庄七律的艺术渊源可以追溯到杜甫。韦庄学杜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追杜甫,在那些感慨国事、声气豪健、情感顿挫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老杜笔力”,这是韦庄人格精神上推崇杜甫的自觉实践;另一条是通过学习元稹、白居易来上追杜甫,这是其同时代人的共同风气。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七律共225首,约占其诗歌创作总数的四分之一。在诗文革新诗人中,欧阳修是七律创作数量比较大,比例亦比较高的一位诗人。其七律在内容上多写闲适细腻的日常生活情事;在艺术上,以平实流畅、质朴自然为主,又能整合杜甫七律及晚唐体、西昆体七律之长,发展了宋初王禹偁等人的白体七律,并影响到后来的苏辙、张耒等诗人,最终确立了北宋七律平易畅达的风格。欧阳修的七律诗风与其诗学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诗文革新诗人在诗体学上的认知与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七律诗写作的集大成者.七律组诗是他的独创,其代表作<秋兴八首>在结构上相当完美.本文就其艺术结构作出细致分析,认为该诗由线状结构和网状结构组合而成,是中国古代七律组诗艺术结构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杜甫诗的七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秋兴》在章法,立意炼句方面均为杜甫七律中的佼佼。胡适先生对这首诗“全无学价值”,是较武断的。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的经典诗人李商隐的研究在其当代已经开始,历千余年而势不稍衰。无论在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方面,李商隐都无愧是历代诗坛所热切关注的焦点。唐以后的诗史上,李商隐取得了与李白、杜甫并驾齐驱的文学地位,诗史同样回荡着李商隐的“声音”。研究成果汗牛充栋,遍被华林。至清代,伴随着清学术的空前发达,李商隐的研究也达到巅峰。  相似文献   

19.
明代诗坛上与王世贞并称为"两司马"的汪道昆,其诗歌创作颇具特色。他的七律师法杜甫,在运用叠音词、对仗、用典、佛教用语、动物意象等方面表现出对杜甫律诗艺术的借鉴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锦瑟》,相传李将它放在自己的诗集的最前面作为卷首。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