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2,(11):53
3月28日,"首届中国传媒(北京)论坛暨中国传媒社会责任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座谈会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主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社会责任课题组、现代传播研究院承办,以"履行传媒责任彰显传媒力量"为主题,近百位新闻媒体老总、新闻院校学者一起,共同见证中国首部传媒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并重点探讨文化强国背景下传媒社会责任建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新浪网的业界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界专家齐聚一堂,对话当下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处长陈丽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于丹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3.
3月28日,"首届中国传媒(北京)论坛暨中国传媒社会责任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座谈会以"履行传媒责任彰显传媒力量"为主题,重点探讨了文化强国背景下传媒社会责任建设。会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出版传媒企业不仅要努力提升盈利性确保企业生存,更要注重责任性赢得长期发展.本文分析了出版传媒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状况,对其盈利性与责任性进行思考,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公益责任和环境责任四个方面对出版传媒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状况作了评价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出版传媒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出版传媒企业以责任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邱超奕 《新闻知识》2013,(5):26-27,59
传媒的社会责任论是新闻自由委员会针对二战后美国新闻界的道德堕落导致的种种新闻伦理问题提出的传媒理论。由于自由至上主义理论并没有带来一个真理至上的新闻界,公众开始对传媒巨头垄断下的传媒失去信心。为了维护自身形象、防止政府介入,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时过境迁,在当今这个颠覆了无数经典传播理论的"网络新媒体"时代,社会责任论又该何去何从呢?是像以往批判者断言的"社会责任论已死",还是应该高呼社会责任论获得了重生呢?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的一个委员会在1947年创立,这种理论随即取代了西方传媒的自由主义理论而占据主导地位.60多年来,"社会责任论"者又喜又忧.  相似文献   

7.
当下与未来,危机舆情事件频发,传媒要担当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理论探研,<信息公开条例>使"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有了制度保障.媒体要坚持真实性、导向性、客观性、公共利益四项原则,在危机传播中当好耳目喉舌.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和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体加强自律以肩负社会责任,积极寻找社会责任的新闻落点,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媒体要坚持新闻工作基本原则,坚持导向正确、内容真实、讲求公信的新闻落点,责无旁贷地为实现"中国梦"传递力量.  相似文献   

9.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传播环境,如何让广播电视传播从业人员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使我们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话语权是广播电视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国际化视野的根本在于提升广播电视传播人才传媒英语素养. 一、传媒英语的内涵 笔者以"传媒英语"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网上(CNKI)进行检索,自2003年以来,共有22篇文章,其中有4篇用到"传媒英语"一词,但只有两篇对"传媒英语"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0.
论传媒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的道德责任是传媒伦理的核心,构成传媒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基本规定性,是传媒文化和传媒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传媒的道德责任的根源在于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传媒道德责任的范围和主要内容取决于它的利益相关者.传媒道德责任的内化即为传媒良心,是传媒道德责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它由传媒爱心、传媒诚心和传媒义心所构成.  相似文献   

11.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传媒要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与大众对于传媒的文化信仰相关.在具体的传媒运作中,大众传媒通过控制、选择、策划、营销实现自身的社会影响,而大众对于传媒内容的理性评判又表现出明显的有限性,这正是大众传媒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传媒应是一个人文关怀者、社会前瞻者、文化生成者与建构者.  相似文献   

12.
赵婷婷 《今传媒》2007,(10):55-56
近几年就业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面对庞大的劳动力大军,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各种问题.传媒作为具有社会责任的行业,也致力于从传播的层面促进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传媒在社会责任理论的促使下加强报道的质量,内容贴近民众、贴近生活,更关注细节,传媒的求职招聘传播地位愈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新传媒环境下如何加强儿童媒介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环境,是指由个体或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媒环境. 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媒介的技术特征(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等)决定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例,信道特征与容量,而媒介的社会特征(媒介的立场、风格、传播内容及其选择标准等)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认知(如看到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看到等).  相似文献   

14.
张玉莲 《新闻知识》2012,(4):104-105
传媒的道德责任是将传媒文化与传媒形象有机的结合,同时传媒的道德责任也是传媒伦理的核心内容。传媒的道德责任是由传媒道德原则和传媒道德规范所构成的,其根源是公共性和公益性。传媒的道德责任主要是来自传媒伦理的客观规定,应以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传媒的道德责任具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责任,是将制度、规范、美德相互统一的一种道德责任。传媒的道德责任也是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其中包括了爱心、诚心、义心,是传媒的道德责任重要组成部分。传媒道德责任不仅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也是个体与整体的完整统一。本文通过对传媒的道德责任的重要性、传媒的道德责任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责任性。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山西繁峙金矿矿难报道中发生记者受贿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我国传媒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的关注.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一位新华社的高级记者指出:"传媒界把‘加强行业自律、强调职业道德、刹住不正之风'局限于集中对有偿新闻进行专项治理,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就记者队伍的建设而言还远远不够.应该看到,当前损害媒体和记者声誉的,不仅是有偿新闻,还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方面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如果概括一下现在传媒在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是技术理性时代传统传媒产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生态环境.在当前语境下,强调"媒介融合"就是强调互联网、新媒体对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市场化的同时坚持传统传媒产业的责任担当,是传媒产业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7.
<正>西方有识之士曾经说过,新闻自由的最大敌人其实并不是行政权力,而是新闻责任的丧失。传媒社会责任,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现在是全世界,特别是中国正在热烈讨论的话题。虽然时至今日,传媒社会责任的概念已被传媒业和大众广为认知,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广告传播时应该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观念已成为传媒从业者的共识,但是在实践中传媒社会责任缺失与越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的《一个记者的责任与成功》一文,将记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分为传播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三大项:"由于文化责任不像传播责任、政治责任那样,因事实的对错、导向的好坏立见效果,在新闻责任方面常被忽视。它是一种潜在的、间接的责任,更显示出记者的知识、思想、业务等综合功力。"①就记者和传媒的职责而言,梁衡的所谓文化责任,应当是指记者和传媒关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刘颖 《今传媒》2011,(10):124-125
新闻传媒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社会需要的角度都有责任彰显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目标的实现。这样的责任决定了传媒的形象以关怀的姿态向公众传递讯息。所谓关怀的姿态就是媒体对公众本身感受的体察和关切,对公众所思所感和生存状态的广泛关注。这样的理念所就要求新闻传媒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新闻报道是传媒向公众传播资讯和信息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是不容缺失。人文精神是新闻传媒的工作重心,也是新闻报道形成人性化亮点的方式。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然而在传媒处处张扬着"平民视角"、"人文精神"的今天,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的"人文精神"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和具有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9,(3)
当中国的都市报因为生存竞争而变得媚俗和浮躁的时候,当媒体人把"经营额"、"发行量"这些硬指标挂在嘴边的时候,<重庆晚报>却坚持绿色新闻、服务民生的追求,提出打造"责任传媒"的口号,担当着对社会、民众、读者的责任.在外界看来,都市报竞争激烈、市场决定生存的今天,过多的谈责任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哗众取宠的"矫情".但在晚报人心里,责任是对读者的承诺,是对重庆这座城市的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