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史学界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着重肯定了罗斯福同孤立主义的斗争,承认他对引导美国投入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这对于克服过去对罗斯福评价的片面性,了解罗斯福外交政策的积极趋向,是有必要的.然而,三十年代罗斯福的外交政策毕竟是很矛盾的.反孤立主义、反法西斯侵略即使是主要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面,而同时也还存在绥靖主义的一面.一九三八年希特勒挑起捷克苏台德问题的“五月危机”前后,美国的外交活动可以说明这一点.捷克“五月危机”时期,罗斯福支持过英法的绥靖活动,这是大家都比较肯定的.但是,当时美国到底参与了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又起了什么作用?则还不是很清楚.原因在于美国没有公开参与,它的活动主要是在幕后进行的.这也是当时美国绥靖活动的一个特点.所以本文拟就张伯伦上台后绥靖格局的形成,“五月危机”的迫捷屈服,慕尼黑会议的召开等这三段美国的外交活动及其作用加以论列.(一)关于绥靖格局的形成和罗斯福的政策张伯伦是在一九三七年五月继鲍尔温任英国首相的.这时希特勒已进兵莱因兰,公开重  相似文献   

2.
简评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计划的秘密谈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7年罗斯福设想召开一次世界和平会议讨论有关欧洲的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在美国不承担任何政治义务的前提下满足德国的要求并制止特勒发动战争。但是英国2认为政治磋商应该优先于对经济绥靖和军备 任何考虑。英国的这种项解决的办法与美国希望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想法发生冲突。与此同时,英国内阁中存在着强烈怀疑美国政策的倾向,而英国首相张伯伦更是认为罗斯福的和平计划会破坏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因此美英秘密谈判最终  相似文献   

3.
王丽  张婵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53-154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美国农业也受到其严重影响。罗斯福为解决农业危机颁布了一项重要的法案,即《农业调整法》。这项法案也体现了罗斯福在农业上的一些政策。2008年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又重新回归研究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各种政策,其在农业方面的政策更可为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韦尔斯和平计划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企图对德进行绥靖的方案,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实行,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罗斯福-韦尔斯和平计划自身存在矛盾,与当时的国际现实不相符合;它是以英美合作为前提的,但双方缺乏合作的战略基础,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导致合作失败;德国“稳健派”被清洗,希特勒纳粹党开始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最终打消了美国绥靖的念头。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45页:“美国的‘中立’,实质上也是一种绥靖。”实际上美国的四个中立法案并非都具有绥靖性质。“实质”不尽然$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6.
1938年9月慕尼黑危机期间,美国对纳粹德国奉行绥靖政策。它支持满足纳粹德国吞并苏台德区的愿望,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罗斯福总统在危机期间虽有一些斥责绥靖政策的言行,但那只是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罗斯福上台时,日本早已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由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还未构成对美国在华利益的巨大和直接的威胁,加之需要全力以赴投身于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力量的牵制,直到七七事变,罗斯福一直高喊“和平和谈判”的口号,实际上是一种美国牌的绥靖政策。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英国遭到德国猛烈轰炸,处于危急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援助英国但遭到否决。一天,罗斯福亮出一幅希特勒政府绘制的附有说明的中南美洲地图。地图上,与美国利害攸关的巴拿马运河乃至整个拉丁美洲都被纳入德国范围——德国已把刺刀插进了美国的后院,德国的轰炸机也将随时飞临美国的上空进行轰炸。地图一公布,美国上下群情激愤,要求国会和政府参与战争,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对德开战,并为英国的运输船护航。这一决定使英国解除了危机,二战形势也因此发生转变。有人说:“这幅地图拯救了英国。”…  相似文献   

9.
1932年2月至1934年6月,世界裁军会议在日内瓦召开。美国的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先后参加。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是从支持德国“权利平等”到有限支持德国重整军备。罗斯福上台后,改变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极力遏制德国的扩军野心,但约翰逊修正案使罗斯福的新政策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在美国的罗斯福政府和中国的蒋介石政府结为盟友共同抗日以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三次转变--从中美同盟初期的"联蒋抗日"到抗日危急关头的"压蒋联共"直至抗战后期的"扶蒋反共",每一次的转变都是与美国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前途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和印度支那托管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越南政策最早的策划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即提出印度支那非殖民化的设想,主张战后对印度支那实行国际托管,反对法国再度控制印度支那。罗斯福的印度支那非殖民化设想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但是由于局势变化,他去世前又同意法国战后重新控制印度支那。罗斯福的政策转变加剧了印度支那的复杂局势,导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并最终使美国深陷其中。了解罗斯福政府的印度支那托管政策,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印度支那战争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之灾。美国罗斯福政府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采取了消极的对华政策。随着与日本法西斯矛盾的不断加剧,美国对华政策逐渐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国际局势及我国抗战形势的变幻,美国出于“先欧后亚“战略的考虑,又再次改变了对华立场。本文对1937年7月7日至1941年12月8日期间内,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洪梅 《历史教学》2005,(11):25-28
从"百日新政"时期开始,美国国会中就有一部分民主党议员反对新政.1937年罗斯福改组最高法院后,保守的民主党议员不仅公开地和保守的共和党议员结成了联盟,而且还和他们一起阻挠新政法案在国会的通过.上述民主党议员的行为促使罗斯福决定,在1938年的国会预选中对这些人进行"清洗"."清洗"对罗斯福任期内的美国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使处于上升势头的联邦政府受到国会强有力的牵制.  相似文献   

14.
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稳定大危机中美国的金融形势,恢复美国民众的信心,刺激美国经济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罗斯福思想的转变以及“新政”的应急性等因素的影响,罗斯福政府拒绝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坚持不承担稳定世界经济的义务,甚至推行诸如购金购银等以邻为壑的政策,因此,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世界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体系在30年代的分裂,世界经济秩序因此进一步恶化,并最终造成美国经济也无法在二战前走出30年代的大萧条。  相似文献   

15.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租借法案》,这,法案对反法西斯各国的物资支援,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法案主要是援助与德国对抗的欧洲国家,对抗日的中国也有一定的援助。援毕抗日物资须经滇缅公路才能抵达中国,因此美国关注打通滇缅公路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并很快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的威胁和挑战,美国国会在30年代先后通过四个中立法案。以中立法案为依据,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即美国式的绥靖政策。围绕着中立法的制订与修正,国际主义者与孤立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稳定大危机中美国的企业形势,恢复美国民众的信心,刺激美国经济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罗斯福思想的转变以及“新政”的应急性等因素的影响,罗斯福政府拒绝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坚持不承担稳定世界经济义务,甚至推行诸如购金银等以邻为壑的政策,因此,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世界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体系在30年代的分裂,世界经济秩序因此进一步恶化,并最终造成美国经济也无法在二战前者出30年代的大萧条。  相似文献   

18.
瑞典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尽管人口稀少、资源缺乏,但经济却非常发达,这与瑞典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其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思想中强调民主、平等、可持续发展及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此战略思想下制定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包括学生、学校、教育系统及政府等多个领域的目标.瑞典基础教育发展采取的一系列战略举措体现了他们的战略思想,并为实现战略目标而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公平而卓越: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后工业社会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公平而卓越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和追求.各国政府都在从政策法案到具体实践关注并努力迎合这一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试图通过教育立法和针对性措施使美国教育摆脱"平庸"与"差距".奥巴马新政府出台了<美国全面教育改革计划>,继续追求实现NCLB法案的既定目标,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对NCLB法案的实施策略进行调整.美国的很多措施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斯沃普计划是企业福利资本主义实践者杰勒德.斯沃普为了使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企业摆脱困境而制定的一项工业稳定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工业自我管制以及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实施的福利计划。该计划提出之际正处于美国由胡佛自愿联合主义向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的过渡时期,它不但是企业应对大危机的重要举措,而且由于罗斯福对该计划的认可而对新政时期的工业复兴及社会保障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