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祥虎 《红领巾》2007,(6):11-11
春天里,蚕儿刚从卵粒孵化出来时,被称为“蚁蚕”。蚁蚕经过数次睡眠、蜕皮后,变成胖胖的“蚕宝宝”。这时蚕儿就停止吃桑叶。开始从嘴里吐出细细长长的晶莹闪亮的丝来,这就是蚕丝。  相似文献   

2.
蚕与蚕丝     
大家都知道,绚丽多彩的绫罗绸缎主要成分是蚕丝,可是你了解蚕丝吗?蚕丝又是一种什么物质?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还得先从蚕说起。春天里,蚕儿刚从卵粒孵化出来时,个子很小,就像蚂蚁一样,这时人们叫它“蚁蚕”。蚁蚕  相似文献   

3.
春日养蚕记     
我家养蚕已经很多年了,每年都会保存一些蚕卵,等到春天孵化成蚕,今年春天也不例外。我家的蚕养在大纸盒里,有一百多条。有的通体黑色,像蚂蚁似的,这是一龄蚕,也叫蚁蚕;有的呈灰白色,体型较瘦小,这是二龄或三龄蚕;有的全身雪白雪白的,又大又肥,这是四龄蚕;还有的半透明半黄绿色,这是五龄蚕,也是最老的蚕。  相似文献   

4.
春天里,蚕儿刚从卵粒孵化出来时,被称为"蚁蚕"。蚁蚕经过数次睡眠、蜕皮后,变成胖胖的"蚕宝宝"。这时蚕儿就停止吃桑叶,开始  相似文献   

5.
小山 《小火炬》2011,(9):10-11
小蚕雪儿很想吐出又长又优质的蚕丝。 “这是我生长的目的!”她昂起头,大声地对桑树说。  相似文献   

6.
小学四年级《现代科技》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养蚕》,学习本单元的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蚕的一生是怎样发育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等能力。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没见过蚕,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养蚕,枯燥无味,怎么讲学生也是一塌糊涂,而且各种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因此,我们决心克服重重困难指导学生亲自养蚕。我们打听到市郊有一养蚕场,通过联系我们弄到了一批蚁蚕,我们决定先分给科技组的三十多名学生分散喂养,有了经验后再让全体同学喂养。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蚕放到准备好的“房子”里。从此他们精心喂养,与“宝贝”朝夕相处五十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7.
“蚕宝宝结茧啦!蚕宝宝结茧啦!”欢呼声从活动室里传出来。我急忙走进室内去看。真的!蚕在麦杆上结出了白白的、像花生形状的茧子,孩子们围着茧子高兴地拍着手蹦跳着。因为,这些蚕是孩子们和老师精心养大的。如今结茧了,他们能不高兴吗? 看着白白的蚕茧,孩子们养蚕的情境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记得在桑树长出嫩绿的新叶时,我找来蚕卵,小朋友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拿来做什么?”我告诉他们:  相似文献   

8.
蚕短文八则     
<正>蚁蚕今天是2007年4月20日,同学汤心怡送给我六只蚕,我要拿回家养着。我小心地捧着蚕盒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们到底什么样  相似文献   

9.
陌上桑     
正小时候爱养蚕,一见桑枝绽出绿芽,回家赶紧用棉花包蚕籽,贴在胸口孵,睡觉也不离身。刚孵出的蚕宝宝又黑又小,蚂蚁似的,故又称"蚁蚕"。蚂蚁给人以张牙舞爪的感觉,蚕则是温良的,只知趴在桑叶上默默地吃。蚕长大变白后,模样更可爱。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同学给我一张蚕种,让我养蚕,并告诉我蚕最爱吃桑叶。蚕宝宝出生后,我便四处寻找桑树。终于在大院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棵小桑树。这棵桑树只有一米多高,细细的枝头上长着几片嫩嫩的叶子,我高兴得摘了几片,带回家去了。蚕渐渐长大了,一次能吃好多桑叶。一天,我又去采桑叶时,看见另外几个同学正站在桑树前听一位老爷爷语重心长地讲话:“孩子,这棵桑树还小,你们这样摘桑叶,桑树会死的。”我听了后,心中便埋怨起来:“不就是几片桑叶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哼!这老头儿真烦人。要知道,蚕是这学期得…  相似文献   

11.
5月初。科学老师说要带领孩子们养蚕.我这个语文老师也很兴奋。如今的孩子,能与蚕亲密接触者凤毛麟角,有的甚至连见也没见过.更别说亲自养蚕了。从蚁蚕到结茧差不多需要一个月,学生能这么长时间地与蚕近距离接触.与它们朝夕相处,这期间的动人场景、  相似文献   

12.
我家对门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幼儿园。有一天,我画了一个圆圈如“O”,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西瓜!”“是烧饼!”“是铁环!”“是鸡蛋!”“是足球!”“是乒乓球!”“是脸上的小酒窝!”“是小镜子!”“是大铃铛!”“是圆月!”“是圆洞!”“是老师的大眼睛!”…… 我随手又画了一条曲线,如“──—”,让孩子们回答:“这是什么?”孩子们又争着抢答:“是海上的波浪!”“像一条蛇!”“像一根绳子!”“像长城!”“像海燕的翅膀!”“像驼峰!”“像一条带子!”“像一条弯弯的…  相似文献   

13.
邓楚岩 《作文大王》2023,(Z2):82-83
<正>两个月前的一天,爸爸来接我放学,手里端着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爸爸,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里面装的是一种昆虫,叫作蚕。从今天起,我们家就要养蚕宝宝了!”一听可以养蚕,我既高兴又担心:“那蚕宝宝吃什么呢?”“吃桑叶啊!”爸爸说。知道怎么养了之后,我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4.
一、解题:这是一篇说明文,是说明“蚕”和“丝”的。一般是用“蚕”和“丝”作题目,但这里却借用了一句唐诗,这便增添了文章的光采。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一首无题七律诗的一句。诗的颔联是这么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借物喻人,说明对爱情之忠贞的。其中“丝”和“思”谐音,说明要不相思除非自己身死,但这里却是用了本意,表明了“蚕”和“丝”的关系也表达了对“蚕”儿一生到死为人类造福的歌颂,用这句诗作题目,引人入胜,增添了诗的感情色彩,增强了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谈到奉献,各位就会想到蚕吐丝、牛挤奶。而一提到懒惰就会想到猪,就连骂人懒都骂的是“懒猪”,从不提及猪对人类的奉献。可是,我认为猪的奉献也不小啊!不,我觉得猪的奉献比牛、蚕的奉献还要大。  相似文献   

16.
蚕宝宝     
学完《春蚕》一课,我就一直巴望着能亲手养蚕。一天,一位同学送给我14条蚕,我像得到了一个大宝贝似的,笑嘻嘻地将它们捧回了家。我找来一个比蚕儿们大几十倍的盒子,铺上刚刚摘回的新鲜的嫩桑叶,就开始仔细观察这些“小虫”。它们又黑又瘦,跟蚂蚁差不多大,身上长着一些细毛。可这些小家伙还与我不熟,不敢动,躺在那里不吃桑叶。我有点着急,心想,它们可能是怕我,我只好暂时离开,好让它们大胆地吃。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走过去一看,咦?蚕宝宝不见了!但有一片桑叶却在动!哈哈!被我找到了,它们正在叶子背面聚餐呢!蚕的食量…  相似文献   

17.
苏科版第六册《养蚕》以“项目教学”面目出现,在内容上是非常具有弹性的,体现了综合、自主、开放的要求。因此,我们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开展“养蚕”教学活动。 一、亲近科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这是什么?我拿着蚁蚕走进课堂,学生立刻被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养蚕     
(一) 一日,在小学门口见到了一位卖蚕的妇女。那些白白胖胖的蚕极为可爱,我便买了3条,带回家中。没想到小弟见了哇哇大叫:“姐。这几条毛毛虫好恶心!”我耐心解释:“这不是毛毛虫,是蚕。会吐丝结茧,可以织布做衣服的。”“不管怎样,它还是恶心。你平常见了毛毛虫都会尖叫,怎么会喜欢它?”  相似文献   

19.
养蚕     
四月的一天,我和外婆去买菜。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在卖一些爬在绿叶上的小虫子,我问老奶奶:“这是什么?”老奶奶说:“这是蚕呀!”我立刻想起了《蚕妇》这首古诗。于是,对这些小蚕有了兴趣。便想买些亲自喂养。外婆同意了我的想法。我们选了十条蚕买下了,老奶奶还给我一大堆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学科安排有一个单元的“养蚕”,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本市蚕种场取回了一些蚁蚕,逐个分到四年级各班,这事被三年级班主任盛小英知道了。不多一会儿,只见她一脸的兴奋,跑到我办公室,跟我商量说,“能不能让我班(三年级)也加入养蚕的行列,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行”。凭着她的真诚,我破例给她班也分了一些蚁蚕。第2天,盛老师对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