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涂元玲 《教育学报》2005,1(5):50-56
美国人类学领域中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作为人类学研究附带产品的教育研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教育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的教育研究;20世纪70年代之后——作为人类学独立研究领域的教育研究。每一时期均产生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领导力的界定 1.内涵的发展与变化。教学领导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对于有效学习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教学领导理论初步形成.但存在许多缺陷:(1)学校领导对改进学校效能有重要影响,但迄今仍没有校长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结论;(2)热衷于探讨改进“教”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90年代美国小学教育改革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经历过几次大的教育改革,分析其改革的必要性和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的原因,进而从政府,企业,公立学校等不同角度出发,阐释美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90年代美国高校质量鉴定体系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掀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而美国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90年代后,美国高校质量鉴定工作进入了一个调整、改革的多变时期。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1.概念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3次。第1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等人;第2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ev)等人;第3次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遍及美、欧、亚洲等多国,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J.Bruner)和施瓦布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学不是追求“结论”,而是“解释”材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建平 《继续教育》2005,19(4):58-60
美国曾进行过多次师范教育改革和实验,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改革之路。20世纪50年代有以培养“学者”为目标的改革,强调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以培养“教育临床专家”为目标的改革,提出“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强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有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改革,强调文理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化,教育课程学科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特殊的历史状况、经济状况,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时代。菲茨杰拉德是一位以反映2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见长的作家。通过分析他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富有代表性的酒、汽车和女性等文化符码,可以解读20年代美国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恢复高考三十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含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叶。回首这三十年的探索,对我们即将开始的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前融合教育(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是指在普通学前机构内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开展教育。回顾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提倡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回到正常教育环境中,该阶段主要关注特殊幼儿的“安置”问题,而忽视教育环境应该为接纳特殊幼儿做出转变;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体化(integration)”,强调要保障特殊幼儿在正常教育环境中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以来,教育评价领域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初的测验时期(testing era)、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评价时期(evaluation era)、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考评时期(assessment era)。与此同时,教育评价的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关于美国中等学校改革的一个国家论坛(包括40个中学领导,政策制定者,顾问以及来自各基金会,协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代表)发表了一份面向未来的声明,提出一个构想以加速推动中等学校的改革并有助于创造出表现一流的中等学校。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办学效益、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4个方面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业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最后就美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媒体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6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视觉素养运动”(Visual Literacy Movement),这个时期虽已有数个儿童观看电视的课程计划,但并未推广。此后,媒体素养教育逐步获得重视。1980年后,具有示范性的电视教育课程陆续推出。1989年,美国成立了媒体素养研究中心。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体素养”做了如下定义:媒体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偏见与歧视     
许岗 《留学生》2010,(7):47-47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刚到美国读书时,去一位华裔老教授家做客,他动情地向我阐述了一段个人往事。他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台湾去美国读书的。下了飞机又上了大巴(Greyhound).路过一个小镇时,欲上厕所的他,在门前却被困住了。左边门上写着WhiteOnly(白人),右门写着Color(有色人种)。他一时便犹豫起来:作为黄种人,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叙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后来落户美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由丁刚教授等国内学者的介绍,教育叙事走进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谢婧 《现代教学》2009,(12):73-74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美国政府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在2001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Left Behind),它为美国义务教育质量提供了一系列法律性保障,同时也被看作是指导美国课程改革的重要指针。而现在,奥巴马政府又对该法案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与措施,并已在2009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兴起了声势浩大的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在这场教育改革运动中,“品格教育伙伴”(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以下简称CEP)组织因提出“有效品格教育的十一条原则”而独树一帜。本文将对CEP影响下的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按照美元恒定价值(constantUSdollar)计算,美国在1901年的人均GDP为4019美元。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1,WorldResourcesInstitute)2009年2月份发布的“1960--2006年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显示,接照美元现值(currentdollar)计算,美国1967年的人均GDP为4046美元。故将美国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和当前这三个阶段分别加以介绍.这三个阶段也基本代表美国学前教育起步、普及和提高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60年代伊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课程运动”。然而,这次历经近十年的课程改革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在反思“新课程运动”的基础上,美国的施瓦布(Jeseph Schwab)和英国的斯坦豪斯(Lawrence Stenhouse)分别提出了实践性课程理论和“过程模式”理论,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世卿  张宏 《天中学刊》2004,19(5):19-22
因前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规模教育改革,即学科结构运动,基本上着眼于课程的改革,旨在加强科学科目的教学,培养高级技术人才.70年代初倡导关联课程和人文化课程,目的在于改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的现象,但使中小学教育再次走进学术性衰弱的误区.70年代中期出现的“恢复基础”教育热潮,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恢复了传统主义教育的一系列做法.80年代掀起的教育改革,着眼于教育的综合改革,以《2061计划》的出台为标志,美国的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