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求团体辅导在维汉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本文制定团体辅导方案,对30名小学生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团体辅导活动,在每次活动过程中均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记录,活动前后采用《小学生同伴交往现状调查问卷》对其施测。研究结果显示:(1)被试的交往方式、意识、意愿和目的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差异显著;(2)团体辅导对维汉小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效果显著,相对于汉族小学生,其对维族小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教育公平,基于学生的异质性提供个性化辅导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一对一在线辅导这种政府提供的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是如何促进不同背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该文针对北京某区2471名学生辅导产生的16820条对话数据,分析不同成绩学生在线辅导行为差异,并对辅导主题和师生情感分布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线行为中,学生参与辅导的次数和难度与其学习成绩相关;不同成绩组学生的辅导次数与难度均存在差异性;通过对辅导高频知识点的分析,发现不同成绩组学生辅导知识点具有相似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知识点广度和深度的群体差异;在情感维度发现,不同绩效背景群体没有显著差异,且师生参与辅导的正面情感密度远远高于负面情感,表明师生对参与一对一辅导整体持有积极、肯定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自我意识(自我)是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心理表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个部分。积极的自我发展既是学生三大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个体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对北京市5区938名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教师群体对学生自我发展指导的重要性和内容理解上存在显著差异;(2)在对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指导行为和指导效果方面,不同的教师群体之间并无显著差异;(3)在对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指导方式上,教师认为结合学科教育在课堂渗透的方式最合适,且家庭教育影响很大。由此建议:在对教师进行学生自我发展指导的培训中,加强教师对学生自我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行为策略培训,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学段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业自我发展;加强家校沟通形成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五年制高职恋爱学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筛选出正在恋爱的3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36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八次团体心理辅导。相关测试与调查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和变化。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五年制高职生进行恋爱指导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南京市不同区县9所高中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高中生发展指导现状处于中等水平,教师对学生指导现状和学生需求存在一定错位;高中生对学习指导和生涯指导需求高于实际获得指导情况;高中生发展指导性别差异不显著,在生活指导方面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获得的生活指导显著高于高年级,高一年级学生对选科选课指导有较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些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主要是心育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扰和问题,确定辅导目标,设计辅导内容,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组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提高自信.学校可借助于"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这个特定的课程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借助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干预.  相似文献   

7.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的方式考查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心理专题讲座相比,团体辅导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更有效;团体辅导比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在班级心理辅导中,应当把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众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生涯规划系列课程,但是各类高校尤其是独立院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针对R独立学院在校8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结合该校学生的生涯规划书,着重对生涯规划系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学生层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开放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实践环节;搭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发"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模式辅导,辅助教学;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个体道德发展理论以及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案例高校学生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行为及其与学生道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学生中超过八成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相较而言,女生、二年级学生、文科学生、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志愿活动参与度更高;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参与动机。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对其道德发展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结论提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携手合作,在课堂内外围绕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