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帆 《新闻天地》2009,(8):30-31
一位堂堂的美国州长,一位2012年奥巴马竞选连任的有力竞争者,居然抛妻弃子,失踪6天跑到阿根廷会情妇。连日来,这位为“情”出走的南卡罗来纳州州长马克·桑福德“雷焦”了全美国。据统计,他情人玛丽亚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刚刚谢世的迈克尔·杰克逊,成为Google上搜索率最高的单词.  相似文献   

2.
1930年8月,一位著名的学者从美国哈佛大学讲学归来,见到胡适时说,美国只知道三个中国人,即蒋介石、宋子文和胡适。胡适笑道:“还有一个,梅兰芳。”梅兰芳之所以能让美国知道,是因为从这年2月初到6月末他在美国巡回演出,使美国人第一次“见识”了有中国“国剧”之称的京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公开承认自己就是水门丑闻中的“深喉”,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称他为坏蛋。比如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演讲撰稿人帕特·布坎南就直呼费尔特为“叛徒”,而在美国新闻界,费尔特则受到更加积极的评价。一些美国  相似文献   

4.
忆恩师王决     
陈连升 《中国广播》2007,(12):72-75
今年11月14日是我的恩师,集曲艺编辑家、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王决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王决先生在世的时候,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称他为“肚子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相声老前辈马三立称他为“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称他为“学识渊博在曲艺界赫赫有名的全能艺术家”,相声界第二代领军人物马季称他为“曲坛耕牛”,曲艺界同行称他为“活字典”。  相似文献   

5.
季维龙先生是大陆较早研究胡适的学之一,他有多种胡适研究论,其中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胡适译系统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下称“索引”),另一部是与曹伯言合作编的《胡适年谱)(下称“年谱”,季维龙以其对胡适深入的研究,名闻于大陆学术界,对他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海外胡适研究会负责人,美国圣约翰大学李又宁教授的评价极恰当,好说,季“为人诚厚,治学勤谨”,季维龙对胡适研究的历程和成果,确是体现了“诚厚”,“勤谨”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6.
徐颉 《传媒》2009,(3):33-34
生长于美国,操一口纯正的英语,却改变不了“中国心”,痴迷于电影《西楚霸王》的他,带领“中国创造”的触动传媒在2008年实现1000%的增长,并获得具有世界投资风向标之称的《红鲱鱼》全球百强称号。  相似文献   

7.
1993年2月7日,经济日报一版头条刊登通讯《“小机”斗“大机”》,记述了发生在大连市的一场由人才出走引发的风波。事情说来并不复杂:国有大型企业大连机床厂的3名厂级干部——总经济师李福喜、总设计师李毅和总会计师助理张黎等3人,于去年9月,同时出走,投奔乡镇企业,另起炉灶,办起了一家以组合机床为主产品的企业——渤海机床厂。李福喜等人出走后,“大机”厂先后又有近50名技术骨干相继出走。“大机”厂生产受到影响,人心浮动;而“小机”厂则在  相似文献   

8.
吴迪 《新闻天地》2008,(7):51-52
能进入纽约的跨国公司,成为年入数十万元的白领,是无数年轻人的梦想。然而,他却“不知天高地厚”地炒掉了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股神巴菲特称他是“奇才”,就连好莱坞明星甚至美国议员,都争着和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9.
1993年2月7日,经济日报一版头条刊登通讯《“小机”斗“大机”》,记述了发生在大连市的一场由人才出走引发的风波。事情说来并不复杂:国有大型企业大连机床厂的3名厂级干部——总经济师李福喜、总设计师李毅和总会计师助理张黎等3人,于去年9月,同时出走,投奔乡镇企业,另起炉灶,办起了一家以组合机床为主产品的企业——渤海机床厂。李福喜等人出走后,“大机”厂先后又有近50名技术骨干相继出走。“大机”厂生产受到影响,人心浮动;而“小机”厂则在  相似文献   

10.
傅雷与傅聪     
傅雷先生,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1908年4月7日出生于上海南汇县周浦镇。曾经留学法国。他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遭到“批判”,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当时,他的长子、钢琴家傅聪正在波兰留学、闻恶讯出走英国,一时间被说成是“叛国分  相似文献   

11.
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生于1883年,5岁时经金瓶掣签被认定为九世班禅呼毕勒罕。1913年4月,民国政府授予“致忠阐化”名号。因与达赖喇嘛关系不睦,1923年11月出走内地。他以国家观念强烈、积极拥护中央政府而名重一时,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问我:“你知道在美国最受公众欢迎的人是谁吗?”“谁啊?”“此人不是总统,也不是艺坛明星,而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克朗凯特。”克朗凯特是电视新闻编辑和播音员。自1952年初露头角后,他名气日增,同行们称他为当代最闻名和最受尊敬的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13.
冷静,但不冷漠──德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弗里德里希访谈饶立华编译德国的《时代》称他为“政治型主持人的纪念碑”,《日报》称他为“德国的可靠和魅力的象征”,《明星》杂志则称他为“德国电视的偶象”。长达40年之久在电视中露面,使汉斯·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成...  相似文献   

14.
他来自布达佩斯。途经柏林。到柏林时他17岁,学习新闻。出走柏林,是因为在布达佩斯参加了示威游行,去柏林避难。在柏林好景不长,希特勒上台,身为犹太人的他再次出走。  相似文献   

15.
王翠芳 《传媒》2015,(15):56-57
2015年3月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公布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支持FoxNews和CNN的美国选民比例几乎相同.但报道称,在另外一种衡量方式下,Fox News落后于CNN.约20%的受访者称“非常”信赖Fox News,35%的受访者称“有些”信赖FoxNews,合计55%;18%的受访者“非常”信赖CNN,43%的受访者“有些”信赖CNN,合计61%.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国际范围内,CNN都具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宋双峰  王绣宇 《新闻界》2004,(5):69-70,72
在美国,有这么一个人——总统可以不见记者,但他必须每天都与记者唇枪舌战;总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不能在记者面前说错半个字。这个人,就是有“白宫之嘴”之称的白宫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7.
1888年2月17日,一个男婴在立陶宛的一幢农舍里诞生了。这孩子长得又瘦又小,哭声有气无力,因此他的父母称他为“病猫”。也许是由于先天不足,“病猫”长大后,身材矮小,体质虚弱。然而,这没有妨碍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成为世界第一次原子爆炸试验时在现场采访的唯一的记者,成为美国空军用原子弹轰炸长崎时唯一的非军职见证人。出众的才华他就是《纽约时报》科技记者威廉·劳伦斯,即美国新闻界熟知的“原子比尔”(“比尔”是“威廉”的昵称)。1905年,他从立陶宛移居美国,根据波士顿一条大街的名称为自己取了“劳伦斯”这个姓。1921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纽约世界报》工作,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1930年,他转入《纽约时报》科技部工作,很快就显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初步认定为中国留学生 【刊播媒体】中新网 【发表时间】2007年4月16日 【作者】邓悦 刘小青 【“新闻”】今天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枪击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该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但警方称他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消息源《芝加哥太阳报》透露,他于去年8月7日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机从上海出发,在加州旧金山登陆美国,持学生签证入境。  相似文献   

19.
“铁门铁窗铁锁链,锁不住我心儿向外面……”牢房里传来凄凉的歌声。孙志安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任浊泪横流。想当初,他作为省辖市的大同市委宣传部长和山西省人大代表,也曾有过“辉  相似文献   

20.
仲夏 《新闻天地》2006,(6):36-37
在上世纪70年代带领《纽约时报》走出困境,并将《纽约时报》变成美国报界“标尺”的传奇报人,《纽约时报》前总编辑亚伯拉罕·罗森塔尔于2006年5月10日因中风引起的并发症去世,终年84岁。在美国,很多报纸的总编辑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纽约时报》,以检验自己报纸是否漏掉哪些重要新闻。而《纽约时报》在美国报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地位,主要归功于执掌《纽约时报》长达17年的罗森塔尔。罗森塔尔是世界报业的“殿堂级”人物,他一生都供职于《纽约时报》,他去世后,《纽约时报》专门撰文称,罗森塔尔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从一个普通校园记者成为美国新闻业的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