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依托,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维能力为重点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插图,描一描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就无需再写。有些插图课文中未有具体描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插图上面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有“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习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把画面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棱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写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精彩篇章,仿一仿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要注意联系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互相促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训练中规定的7次作文和教材中安排的3次练笔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课下多练笔,如写观察日记等。一、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第八册共有7篇作文,怎样写好这7篇作文呢?我认为:读好相关的课文是写好这7篇作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写每一篇作文之前,教师都要让学生反复读与之相关的课文。比如,在写第一篇作文《春节期间一件难忘的事》时,教师可对学生说,大家要想把“怎样难忘”写具体,首先应认真仔细地回忆事情经过,把…  相似文献   

3.
《落花生》(人教版)的课后“小练笔”为“: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我理解,这“个小练笔”就是要学生读写结合,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读起来自然流畅,感情真挚,似乎平平淡淡,没有半点深奥的地方。然而,如果让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仿写作家的作品,那么,难度太大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课文作为范文,不去模仿学习,浪费学习资源,又太可惜了“。小练笔”并没有要求学生去模仿课文,但跟这一课关系很密切。我认为,…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如能很好地借助语文课本,紧扣教材的特点,巧设小练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在模仿中练笔这是“随文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因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学生写作极好的范文。在学完课文以后,可抓住课文的特点,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仿课文的结构练笔《我爱故乡的》。学了《长城》一课…  相似文献   

5.
朱巧华 《新教师》2019,(6):29-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小练笔是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学生负担小、效率高。人教版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无论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还是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上,都值得学生模仿、学习。教师需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小练笔,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在写中领悟运用。那么,如何紧扣文本特点,选准练笔训练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可供练笔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写小片断、小段落。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能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教师有了很强的语言文字训练意识,把“写”挤进课堂。但我们也发现,有些训练点没有真正从年段目标出发,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存在着泛泛而谈的感受性练笔、“套模子”似的仿写、针对性不强的想象性练笔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有关内容,采用多种练笔形式,培养了学生练笔的习惯,为学生奠定写作基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基础性练笔.这种练笔是为学生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我们是从指导学生造句做起的.我们要求学生在用词语造句时,不受课本的束缚,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要各辟蹊径,力求有所创造. 《老水牛爷爷》课文后有用“沉浸”一词造句的作业.大多数学生都是仿照书上“他总是笑眯眯地,全身心都沉浸在愉快中”这句话造了类似的句子:“他一遇上什么开心的事,总是那么高兴,似乎全身心都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大大小小的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看到“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少了,而让学生进行练笔写话的现象多了。但遗憾的是:有峰教师把练笔写话看作是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式、布局谋篇的方法练习写作;有些教师设计的写话点脱离文本,读写背离,任意发挥.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从第六册起 ,除了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作文训练外 ,还在一些课文“思考·练习”后面安排“练笔”训练内容。如第八册教材就在第1、4、6组中各安排了一次“练笔”。内容分别是写一种植物 ,写一种动物 ,写一件事。下面仅以第八册第1组阅读课文《旅行家树》的“练笔”为例 ,略谈拙见。一、练笔的特点1 以教材为例子 ,安排“练笔” ,易迁移。“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 ,作为一篇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该篇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 ,同时 ,也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练笔”往往结合该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设计出内容相…  相似文献   

10.
在《赵州桥》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第二段、第三段的写法,用两段话分别写一个人或一样小动物的特点,其间用“不但……而且……”的句式把两段内容连起来。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两段话:  相似文献   

11.
我在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始终把课文作为学生练笔的范例和素材,抓住契机,进行读文和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尝试,真正让学生“读懂———记住——用好”。一、模仿迁移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每学完风格各异的课文,及时让学生有效地迁移,“脱胎换骨于其中”,博采众长,可以大大丰富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从第六册到第十册共安排“练笔”16次,其中第六册四次,七至十册每册均为三次。从形式看,以记叙文为主,兼有实验记录(报告)、读后感想;从内容看,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样样俱全;从序列看,有一两段话,有片断,有成篇的文章;从编排位置看,均处在一篇课文之后,需要运用课文的有关习作方法。要使“练笔”在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达方面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做到“短、平、快”。“练笔”前的课文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结构模式和语言范例,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时要注意做到“短、平、快”。所谓“短…  相似文献   

13.
"读写要结合""把写挤进去",我时常对自己敲这样的警钟。作为语文教师,我时时告诫自己这一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在中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觉得,小练笔对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练笔不"小"。一、用好课后小练笔,提高课堂实效性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经过阅读理解、深入研读课文后,都会有所感悟,有话可说。课文后的小练笔,设计得十分巧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14.
林杭标 《学周刊C版》2014,(7):151-151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上,教师要依托课文文本,活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中安排练笔.以读促写。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积累.活用课文文本这一“例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新课改、新形势下,我们还要考虑如何让课文和练笔更好地融合.并赋予课堂练笔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5.
学校搞青年教师赛课,一年级的三位老师选上的是《放小鸟》(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课。课文大意是:姑妈送给“我”一只可爱的小鸟,“我”把它放入笼子中,给它食吃,给它水喝,但是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突然,小鸟叫了一声,“我”向窗外一看,有一只鸟在叫唤,叫声很焦急。“我”想肯定是“鸟妈妈”来找她的孩子了,就把小鸟放了。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写窗外的鸟在焦急地  相似文献   

16.
一、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结合讲读课文,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然后命题练笔。小学生知识范围狭窄,如果没有范文,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会陷入“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困境。因此,我在讲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然后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最后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写成作文。如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指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立足点的变换进行观察,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路上的见闻,然后写游外洞的情景,再写游内洞的情景,最后简要叙述出洞…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就文取材,通过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形式随文练笔,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没有“下锅之米”的窘境,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习有一定的质量。教师应当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安排作文教学,还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笔者认为,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中的写作因素,精心设计小练笔,并把“小练笔”挤进课堂,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扎扎实实练好写作基本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小练笔的训练,目标集中,费时少,见效快,而且方法灵活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写好整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小练笔”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拓展课文情节,丰富艺术内涵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练硬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实际,设计了“拓展课文情节,丰富艺术内涵”的小练笔,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大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就文取材,通过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形式随文练笔,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没有“下锅之米”的窘境,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