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一次青年记者座谈会上,有的同志发表这样一种看法:记者要增强宏观意识,就得到全国跑跑,多看一些地方。按地区或行业采访,受分工范围所限,不利于树立宏观意识。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我觉得,有是处,也有偏颇。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宏观意识?宏观者,全局之谓也。宏观意识,即全局观念。记者的宏观意识,就是记者把握大局的能力,洞察事物的能力,科学预见的能力,体现在采访写作上,就是: 其一,能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判断哪些应  相似文献   

2.
所谓宏观意识,就是作者把握全局的能力,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的能力。它包括全局判断能力、全局反馈能力、全局比较能力、全局透视能力。树立宏观意识,是当好记者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作为“编外记者”的基层通讯员应不应该有宏观意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树立了宏观意识,才能把通讯员“托”到一个制高点,才能在全局的角度透视问题,才能拓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短新闻研讨会上,大家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必须把握大局。所谓把握大局,就是要有宏观意识,善于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从宏观上观察各种微观现象,再用微观现象反映宏观上的问题。大量事实证明,一个有宏观意识的记者,到了现场,遇到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就会像干柴碰到火花,一触即燃,迅速写出好的短新闻来。二是要重视调查研究。这里所说的调查研究主要是指到第一线去,到边远地方去,到被人“遗  相似文献   

4.
宏观意识,也称大局意识、政治意识,通常是指通观全局、把握全局的意识。记者的宏观意识强,站在全局高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就强,报道的水平就高,这是许多资深记者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5.
博览     
记者的宏观意识对记者来说,他是一个拘泥于琐碎事实的写稿匠还是能登高临风、纵论时代风云的大记者,取决于他有没有宏观意识。新华社上海分社沈世纬认为,所谓宏观意识;就是记者通观全局、把握全局的能力和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的能力。它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能力:——判断能力,对被采访的事物能作出明确的判断,能迅速「掂量」出被报道事物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6.
办好报刊、通讯社,重要一点在于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的编辑、记者队伍。而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业务素质,重要一点在于培养、增强他们的宏观意识,即把握大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县级电视台受地域、题材等多方面的局限,一般报道站位低、视野较窄、社会影响不大。因而县级电视台节目要上水平、上档次,采编一线记者必须加强宏观意识,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分析、选择新闻事实,这样才能见微知著,使节目具有更深远、更广阔的指导意义。  宏观意识即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它要求记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前进的脉搏,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审时度势,将所报道的内容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以达到更加全面、透彻、深刻的效果。  县级电视台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如何增强宏观意识呢?一、宏观选材,以小…  相似文献   

8.
驻站记者应该在培养新闻报道的宏观意洪和主动意识上多下工夫,只有“胸怀全局”,才能更好地“深人地方”。具体来说,党报是联系党委政府和厂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因此,党报记者应该在胸怀全局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而驻站记者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更需要及时把握中央、省委的精神,才能对驻地党委政府的一举一动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报纸质量如何,与编辑的素质有直接关系,而树立宏观意识,对于提高编辑素质至关重要。作为版面的编辑,一些人认为,只要把好稿件的政策关、事实关、文字关就行,用不着从宏观上把握,因为上边还有总编辑负责。正是由于编辑有这种偏见,对记者(通讯员)的采访报道指导不力,报纸的质量也直接受到影响。在实际编采工作中常会碰上这样的事情:两位记者采访同一新闻线索,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却差异很大。这在综合性报刊记者和企业报记者  相似文献   

10.
树立宏观的意识,这是当好记者的一个重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记者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宏观意识的强弱。一个出色的记者,不是目光短浅的写稿匠,更不是拘泥于琐碎事务的庸碌之辈,而是能登高临风、横看世界、纵观时代风云的政治观察家。  相似文献   

11.
电视记者无剪辑意识的弊病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是一些记者认为电视节目是集体创作,有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之分,所以在前期拍摄时不用动脑筋没有剪辑意识。殊不知无剪辑意识的拍摄不仅不能出好的作品,还会带来众多弊端:素材内容杂乱无章难以编辑。有的记者到了拍摄现场,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摄像机就拍,结果拍回来的镜头既不能表达主体又不能用于转场,于是就变成了废镜头。另外,摄像机老是在同一物体上打转,忽视了它和周围环境及其他事物的联系,拍摄角度的单一给后面的剪辑带来困难。这是无剪辑意识的典型表现。记者要善于在纷杂混乱…  相似文献   

12.
博览     
记者的宏观意识对记者来说,他是一个拘泥于琐碎事实的写稿匠还是能登高临风、纵论时代风云的大记者,取决于他有没有宏观意识。新华社上海分社沈世纬认为,所谓宏观意识;就是记者通观全局、把握全局的能力和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的能力。它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能力: ——判断能力,对被采访的事物能作出明确的判断,能迅速‘掂量’出被报道事物的新闻价值; ——反馈能力,能对采访中接触到的各种信息作出灵敏的反馈,对来自未知世界的信息特别敏感,并能迅速‘筛选’各种信息,把有价值的信息储备起来; ——比较能力,能对被采访的事物作纵向或横向的比较与鉴别,通过比较,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发现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并能从各种材料的细微区别中抓住特点,触类旁通; ——透视能力,能以马列主义的洞察力来观察、分析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透过事物的表象攫取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电视摄像记者的剪辑意识杨笑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成果,尽管在创作中有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三分,但是前后期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一致;摄像记...  相似文献   

14.
在北方的冬天,雪天是记者拍摄新闻时经常会遇到的,特殊的天气条件,为拍摄增添了难度。记者除了要准确地把握精彩的瞬间外,还必须掌握怎样将真实的场景无误地传达给读者。这就要求记者必须熟  相似文献   

15.
摄像记者是新闻记者队伍中的一个特殊兵种。有人说他是新闻队伍中的“尖刀班”和“敢死队”,这说明摄像记者必须时刻冲在新闻前沿和亲临现场的事实,也是摄像记者区别于文字记者的个性所在。角色意识和思维方法主要是对新闻摄像记者讲。摄像记者以摄录图像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是按照新闻摄像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这种角色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一)胡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时的讲话中,对新闻宣传提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明确要求。我想结合全国重大典型、武警驻无锡某团政委丁晓兵的采写经历,侧重谈一谈记者应当如何提高“把脉”能力,更好地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要求。记者,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记者,大局意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是所有意识和能力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意识和能力。同样在一个媒体当记者,同样去采写一个人物或事件,有没有大局意识、把握大局的能力强与不强大不一样。我把这种意识和能力,称之为记者的“把脉能力”。我们常说要把握时代脉搏,也知道把握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17.
记者抢新闻的行动不是也不应是一种短期的、无组织、无计划的行为,记者抢新闻关系到媒体的形象和具体的利益,因此记者抢新闻的行动应是媒体设计的一部分,是客观而真实可操作的内容。媒体要宏观上把握记者抢新闻的行动计划,就应遵循以下的宗旨和原则。1.宗旨:在追求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新闻的独特新颖  相似文献   

18.
赵小华  罗强 《声屏世界》2000,(11):44-44
深度报道与宏观意识。“宏观意识”是新闻工作具备把握大局、纵观全局、悟透真谛的本领,宏观意识的能动作用可帮助记增强明察秋毫的能力,促使其抓住事物萌芽和稍纵即逝的时机,在新闻报道中创出佳品。  相似文献   

19.
郭雪吟 《今传媒》2015,(2):139-141
记者的主体意识是记者职业生涯的精神源泉和支柱,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传播活动的成败,并对记者最后的工作状态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记者主体意识的内涵、表现和作用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水门事件"分析主体意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表现,以期把握记者主体意识的本质,并为新闻从业人员树立主体意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是当前的主要传播媒体,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为了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电视新闻拍摄中,需注重剪辑意识的强化,因此,本文对电视新闻拍摄中剪辑意识的提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