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导幼儿认识事物的特征,告诉孩子正确的概念是幼儿教师教学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幼儿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方法,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教法,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如通过动手操作、拼图游戏等方法指导幼儿认识平面图形时,有位教师让幼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叠成长方形、三角形。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所限,大多数孩子对折成两个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于是教师作出结论:一个正方形可以分为两个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这样的结论,表面上看没有错误,但实际上却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受到限制,容易得出片面…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常识课中认识动物的方法往往是顺序观察法,让幼儿从上到下,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认识动物的外形特征。教幼儿掌握有顺序的认识规律固然重要,但从小班到大班,都用一个模式,会使孩子感到乏味。尤其是大班幼儿已学会循着教师预定的模式来观察动物,再用这千篇一律、机械呆板的方法,会禁锢幼儿的思维。学龄前孩子最富于好奇性和想象力。为此,我以认识长颈鹿为题材,先后在两个中班使用了“典型特征”观察法。先引导幼儿观察最明显的特  相似文献   

3.
目的: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过程:一、观看情境表演  相似文献   

4.
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是阅读,培养孩子早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有效发展,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相对于幼儿园的其他班级,幼儿园大班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林煜 《快乐阅读》2013,(24):4-5
在表演游戏中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他们能独立自主的分配扮演角色,会根据角色的特点使用恰当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对表演过程中的情节乐于创编,但多数孩子的表演还是以模仿为主,表演中的创造性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在表演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我们从给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让幼儿自主设计制作游戏材料,游戏中放手让孩子自己演等几方面入手,尝试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一切都在变大班系列活动文/王玲评/梁雅珠活动目标1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实践认识“变化”,培养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探索的兴趣。2让幼儿了解“一切都在变”的粗浅道理,在孩子幼小心灵中播下一颗小小的辩证思维的种子。3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说一说等...  相似文献   

7.
杨晓英 《课外阅读》2011,(1):223-223
对于上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学期,因为再过一学期,他们就要上小学了。因此,在这一学期当中,对大班的幼儿进行严格的常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大班孩子良好的常规是保证幼儿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作为老师一定要让幼儿了解生活、学习中的常规,为他们上小学开始白食其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交流一下我对大班幼儿所要实施的一些常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孩子入小学打好基础,我们认为对大班幼儿应重视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在大班教学中除了继续培养孩子学会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外,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某一事物突出的特征。如认识猫头鹰,我们首先引导孩子回忆认识过的动物,提问猫头鹰象什么?它有哪些本领?为什么说它是一种益鸟?它的爪子和嘴巴的特征怎样?它什么时候出来抓田鼠,怎样抓田鼠的?结合介绍它的眼睛的特征。用这种方法认识事物幼儿兴趣高,效果好。幼儿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今后的认识活动中,就能较快地把握客体的要点或本质的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处在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阶段孩子的良好阅读行为习惯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也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这关键时期,笔者分析了大班幼儿阅读行为现状,并且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适合各年龄段阅读书籍;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自主参与制定阅读规则等策略入手,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良好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幼儿对物质功能及运用物体的方式的认识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使他们容易在认识了物体的某一种功能或特性之后,排除物体的其他功能。所以对幼儿求异思维的培养,就是要帮助孩子加深对物体功能的认识,不被物体的表面功能所“蒙骗”,从而拓展孩子对物体使用方法的认识,让孩子不仅掌握物体的主要功能,也掌握一些其他功能。在培养幼儿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启发诱导孩子动手实践、独立思考,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幼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即使到五六岁,抽象思维也才刚刚萌芽。所以要启发幼儿的求异思维,必须在孩子的“实践活动”上多做文…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区活动作为一种特有的活动模式,能够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操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大班设立科学区,本身就是为了让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多样丰富的活动材料,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让每一个大班孩子都能在科学区进行实践和创造。所以关于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十分重要。一、在大班科学区进行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问题1.材料在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每个孩子虽然发展的轨迹大都相  相似文献   

12.
故事剪贴是大班课外语言活动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形式,即由幼儿自己搜集或由教师提供各种废旧的画报、书皮封面、图书等,让幼儿利用这些废旧画纸,按照自己想象的情节进行剪贴,构成一幅故事画,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其他孩子听。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柑连贯语言的表述能力为故事剪贴活动提供了基础.幼儿  相似文献   

13.
游戏棒的用途很大。在幼儿园里,它不仅是幼儿的数数树料,而且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现举例如下: 1.游戏棒有各种颜色,可以作为小班幼儿认识颜色的辅助教具。2.利用游戏棒拼搭图形,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小班、中班的孩子在老师启发下,利用游戏棒能拼出多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想象中的栏杆、滑梯、秋千架、房子、飞机、机器人等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58):189-190
在当前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背景下,教师试图为幼儿创设最初的游戏环境及提供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的游戏完全自主,如从游戏主题的选择到游戏材料的使用,甚至富想象力的游戏情境等。其中表演性游戏很受幼儿欢迎,在表演游戏中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他们能自主选择主题、分配扮演角色,会根据角色的特点使用恰当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对表演过程中的情节乐于创编,但多数孩子的表演还是以模仿为主,表演中的创造性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在表演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我们从给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主设计制作游戏材料,游戏中放手让孩子自主表演等几方面入手,尝试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孙彩虹 《考试周刊》2014,(81):190-190
<正>一、案例背景"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七巧板游戏可以有效地让孩子掌握对形状和色彩的区分,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基于大班年龄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考虑到七巧板作为一个特色项目,把七巧板引入大班的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拼搭,处于自主积极状态,探索到一些关于七巧板的秘密,发展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案例呈现及分析画面一:一天早上,幼儿们都陆陆续续到教室了,跟老师问好之  相似文献   

16.
幼儿是创造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教师应为幼儿敞开创造胸怀,培养幼儿创造兴趣,锻炼幼儿积极探索,开拓幼儿创造力思维。而大班手工活动,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它能抓住大班幼儿好学好问的特点,在手工活动中勇于想象和大胆探索,历练幼儿无拘束的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此外,教师在大班手工活动中以引导者,帮助者,鼓励者角色出现,从而刺激幼儿创造力潜能,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评价幼儿创造力个性。  相似文献   

17.
顾娟 《教育导刊》2008,(5):48-50
网柱体是一种常见的几何体。然而,幼儿对圆柱体的基本认识不清,只会笼统地表述它是“圆圆的”、“长长的”,并且很难将相关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认识几何体是大班幼儿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如何让幼儿正确认识圆柱体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鉴于幼儿是在与物体触摸和摆弄中发现形体特征的,因此我尝试在幼儿已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叙事性讲述能力是助力大班幼儿经验思维形成的关键能力,也是幼儿综合性语言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内涵,论述了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究提高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策略,希望为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幼儿诗歌欣赏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和想象力的功能,组织好幼儿诗歌欣赏活动的关键在于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下面以大班诗歌“摇篮”为例,谈谈幼儿诗歌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在幼儿已经认识“+”、“-”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儿歌、表演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