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路翎作为胡风理论忠实的实践者,坚持继承“五四”现实主义传统,立足于“主观战斗精神”,深刻地展示人物的“人物原始底强力”,揭露“精神奴役的创伤”,用有力而独到的心理刻画,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捍卫了现实主义的主潮地位。  相似文献   

2.
路翎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特别重视作家直逼人物灵魂深处的笔触,而不是令人厌倦的思想表象的描述。“绝不循规蹈矩”,正是路翎做人和创作表现出来的根本特色,这是区别于一般作家才智的关键之处。路翎在文学创作上,有幸得到精神导师胡风的呵护和引导。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在路翎的小说创作中证实了自己的可行性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但是,更应该看到,路翎的个性心理特点和胡风倡导的主观战斗精神的结合,更是一种灵与肉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路翎作为进步现实主义流派——七月派的最具代表性成员,其影响力是深远的,他创作的小说所构成的独特风貌在现代学史上已蔚为奇观,为学的发展,尤其是为现实主义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践模式与尝试视角。这不俗成就的取得,这别具一格学样式的造就,都与当时胡风的艺理论主张紧紧相连,可以说,它们是路翎对胡风理论孜孜探求与忠诚实践的结晶,是他充分实践胡风理论后取得的成果。基于此,完全有理由宣称:路翎,一个不折不扣胡风理论的忠诚实践是也。本试图从胡风理论的三个层面来探求路翎所作出过的努力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1994年9月,接到路翎之女徐朗的信:“遵照我母亲的嘱托,送寄您一本《胡风路翎文学书简》存念。”这是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的由胡风女儿晓风编的新书。抚磨着这册装帧素朴却充盈历史厚重的书,随意翻开,一段话语赫然眼前:‘哦底魂魄是在夜里飘流而踌躇的”,这突兀之语犹如陡崖上高悬的峭五,格外刺目。又有几分怪异。这是路翎1943年10月致胡风信中的一段。一个年仅弱冠的青年竟有这股强烈的生命痛感,在充满阳光的黄金年华,生活在他心灵上留下的却是如此浓重的阴影。我顿生侮意。路翎是年初才离去的,我再也无法当面求教了。不…  相似文献   

5.
胡风的著名的"五把‘理论’刀子"说,曾被当作十足的反革命论调。本文通过对前四条的简略分析提出,胡风的文艺思想和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艺思想其实是对立而又互补的。只有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才能求得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天,“长青”把“常青”告上了文字法庭。法庭辩论在法官词语先生的主持下进行。“尊敬的法官,”“长青”站在原告席上说,“最近,许多同学在作业里把‘万古长青’写成‘万古常青’。大家都知道,‘万古长青’是个成语,‘常青’混了进来,不仅侵犯了我的专利权,还破坏了我们汉语言的规范性。请您明断!”“冤枉啊!”“常青”辩解道,“法官先生,您一定知道‘四季常青’这个词  相似文献   

7.
乔冠华有两件事清清楚楚、脉络分明:一是早年朋友胡风落难求助,不施援手。“乔老爷”不仅上交胡信来撇清自己,并表态说胡风已不可救药,便不再理会。徐庆全先生《胡风服刑前致函乔冠华始末》言此甚详。二是“文革”后期,乔章夫妇为江青网罗人才,看中了张颖及其丈夫章文晋,邀至家中恳谈,张颖记得乔部长说:“当前‘文革’的形势你知道,周总理病重,看来不久于人世,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应该好好想想,何况江青  相似文献   

8.
大白鹅老师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忽听窗外两只鸡在激烈争论,便放下笔和本走了出去。“唧唧唧,”大黑鸡见了大白鹅先叫道,“我说‘星期’是‘礼拜’,‘礼拜’是‘星期’,他偏说不是。”“唧唧唧,”大白鸡脸都红了,“我说‘礼拜’是‘礼拜’,‘星期’是‘星期’,两者有区别,他偏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9.
《寄西伯利亚》这首诗第二节里,“‘不幸’的忠实的姊妹,‘希望’在幽暗的地下潜行”这一句,省教育厅教材编辑室编的教学参考书中所作解释是可以商榷的。参考书说:“诗人告诉这些‘不幸’的忠实的姊妹要想到‘希望’,要相信明天。”这样就把“‘不幸’的忠实的姊妹”理解为修辞学的呼格,是诗人在称呼十二月党人。其实,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希望”是“不幸”的忠实的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一九二四年,老教育家叶圣陶就在《教育杂志》十六卷第六号写了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专论,并且特地以“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作为这篇万言长文的副标题,把说话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总枢纽提出来,显示了这位教育家独特而又精辟的见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叶老在谈到语文教学时明确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宜并重”。在这里,他不仅给“语文”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还把学习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夏老师上课     
刘欢 《今日中学生》2004,(28):46-47
“同学们,你们进校的第一篇日记,我都已经看过了,并且有的还细细地欣赏了。但有的同学很有意思,把我的‘夏’字写成了‘下’。”我们的语文老师———夏红阳说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下”字。同学们都禁不住捧腹大笑起来,快嘴的同学急忙说:“不对,应该是‘夏天’的‘夏’。”“对,是‘夏天’的‘夏’。”夏老师擦掉“下”,写了另一个“夏”,诙谐地说,“我可不是什么下等老师,也不能够当一个下等老师,不过嘛———”夏老师话锋一转,“当个‘浇花的’,也不错嘛。”她顿住话头,环视全场,见大家疑惑不解的样子,便含蓄地说,“我把你们好有一比…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讲完“数的整除”后,在总结如何区分“整除”与“除尽”“不整除”与“除不尽”等概念时说,“‘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在‘除不尽’的情形下,也一定可以说是‘不整除’,但是,在‘不整除’的情况下,就不一定可以说是‘除不尽’了。如果要把这些关系都反映在一张图里,那么,这张图可以这样画。”说完,教师随手画了一个韦恩图在黑板  相似文献   

13.
维护与保护     
七嘴八舌猪GG为了搞好学校里的环境,就在一块牌子上写了“请大家维护环境”。刚刚要插到学校门口去,猴MM看见了,连忙拦住他,对他说:“猪GG,你把这块牌子插出去,让人家看到了肯定会笑掉牙的。”“怎么?又写错了?”猪GG自己问自己。还有一次,猪GG和全班同学去春游。为了维护秩序,猪GG大声叫:“请大家保护秩序!”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猪GG不解地问:“怎么了?”开心点击这时,智多星鸡喔喔说:“我终于知道了,上次猪GG为了搞好学校里的环境,把‘保护’写成了‘维护’,这次他又把‘维护’说成了‘保护’。多不应该啊!”“原来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只错一个字     
<正>小明对同学说:“我在作文里只写错一个错别字,就被我爸爸揍了一顿。”同学惊讶地问:“是什么字啊?”小明说:“就是把‘列祖列宗’的‘列’写成了‘劣’。”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已”时我估计学生会“与己”混淆,就进行了反复强调。可是在作业中仍有许多同学把“己”写成了“已”,“把已”写成“了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这两个字区分开来呢?于是,我写出“己”“和巳”的篆“书“””作为过渡,让学生联系字义来辨别这两个字的形体。生1说“‘:己’像一个人在做自我介绍,挺胸收腹,一副自信自豪的样子。”生2说“‘:巳’像一条蛇,巳时到了,天气暖和了,蛇爬出洞来吊在树枝上晒太阳。”这时,我突然发问“:对‘已’字你怎么想?”一阵沉默之后,生3举起手说“‘:已’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超越自己,战胜自我,所以这个…  相似文献   

16.
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学术讨论会,亲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对教育工作的指示。他在会上宣读了几个中学生对当前教学、教育工作中搞灌注式表示不满的文章。这时,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说的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老把“教”或“讲” 当做了手段;而把“用不着教”或“用不着讲”当作目的。这对于把教学当成只是一股脑儿地“教”或“讲”,并且  相似文献   

17.
读前猜想小猪闹闹从来没有伤害过谁,却被告上法庭,这是为什么呢?“砰砰!砰砰!”小猪闹闹开门一看,来的竟是动物王国的黑猫警长。“小猪闹闹,有好多人告你犯了伤害罪,你得去法院受审!”黑猫警长严肃地说。“什么!”闹闹一路申辩,“我从来没有伤害过谁。”闹闹被带到动物王国法庭上。老虎院长喊道:“原告出庭!”小兔、小鸟、小猴、大雁一齐来到法庭上。小鸟说:“闹闹常常挖掉我的眼珠,它把‘鸟’字写成‘乌’字。”小兔说:“他还砍伤我的腿,把‘兔’字写成‘免’字。”小猴说:“它还在我身上搞上一刀,把‘猴’写成‘’字。”大雁说:“它还平白…  相似文献   

18.
“网吧”     
一天,小朋友在活动区里游戏。突然,赵伊小朋友叫了起来:“杨老师,徐飞说脏话了,他说‘王八’了。”“我没说脏话,我说的是‘网吧’,不是‘王八’。”还没等我走过去,就听徐飞在里面申辩着。我把徐飞叫到跟前,狠狠地把他  相似文献   

19.
今天,“长青”把“常青”告上了文字法庭。法庭辩论在法官词语先生主持下进行。“尊敬的法官,…长青”站在原告席上说,“最近,许多同学在作业里把‘万古长青’写成‘万古常青’。大家都知道,‘万古长青’,是个成语, ‘常青’混了进来,不仅侵犯了我的专利权,还破坏了我们汉语言的规范性。请您明断!”“冤枉啊!”“常青”辩解道,“法官先  相似文献   

20.
每次将数学作业发还给学生时,我都经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 “哎,我怎么把‘6’抄成‘0’了。” “横式上明明是‘82’,我怎么抄成‘28’了。” “如果我把得数抄对了,我就能得优了。” 孩子做事马虎,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然而这个问题往往没有得到孩子们的重视。每次叹息过后,有的孩子就说:“反正我也会做,下次小心点儿就没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