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与高俅     
《甘肃教育》2009,(19):33-33
高俅是北宋末年祸国殃民的奸臣。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说,高俅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经人介绍,到东京投奔开生药铺的董将仕。董将仕不愿收留高俅,转荐给小苏学士。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又把他推荐给了驸马王晋卿。高俅在王晋卿府结识了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徽宗皇帝,此后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2.
<正>《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期,我们尝试通过水浒人物的特点、事迹、精神转变,以及他们的结局、命运,探究小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宏大主题。鲁迅这样评价《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     
中国历史上有个朝代,叫宋朝,宋朝又分为北宋和南宋。在北宋徽宗皇帝的时候,出了一些奸臣,有高俅,有蔡京,还有童贯。这些人把持着朝廷大权,干了很多坏事。所以,人们都对朝廷不满,很多人受不了,就起来造反。当时,在梁山泊里,有一伙好汉,他们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劫富济贫。《水浒传》这部小说,写的就是这伙人的故事。《水浒传》的作者叫施耐庵,他是江浙一带的人,生在元朝末年,他中过举人,还考取了进士。当时,人们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的暴政,施耐庵也参加了起义军。后来他就回家写书。《水浒传》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关于施耐庵的生平,…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另有一个别名叫《英雄谱》(与《三国演义》合刻)。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实际上梁山英雄的个性,更多的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水浒传》的一大特  相似文献   

5.
审刑院作为北宋前期最高的司法机构,是在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下设立的,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复核地方上奏的疑狱和限制宰相的司法权。其院址及人员的配置自设立之后几经变化,最后在北宋中期推行的官制改革中被废除。  相似文献   

6.
第二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成书过程.二.作者生平及《水浒传》的主要版本。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为一些本质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人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歌颂了起义的英雄。总结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中国封建社会人民起义最终的失败是由于其不彻底性。二、《水浒传》反映了中国封逼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一。作者施耐庵,大约是元末明初人。他曾出任过知县,“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他把那些流行在人民中间的口头传说、民间杂剧、话本中彼此不相连缀的水浒故事搜集整理起来,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写成了《江湖豪客传》,后由他的学生罗贯中建议改名为《水浒传》。“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从北宋末年到元代末年,是水浒故事产生的时期。当时的阶级矛MINGZUOPINDU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水浒传》生动反映了我国历史…  相似文献   

8.
严嵩——历史的“替罪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大奸臣",严嵩在正史中同李林甫、秦桧等臭名昭著者并列,似已成不争之论。但我们仔细看看明代、尤其是嘉靖朝的历史,就必然会得出严嵩——历史的"替罪羊"的结论。一、严嵩——代人受过的"羔羊"在《明史》等史籍中,严嵩被列入《奸臣传》,并被视为历史上的"大奸臣"之一。但实际上,严嵩是承担了他的时代、他所代表的阶级的所有罪孽,成了一个替他人受过的"羔羊"。  相似文献   

9.
冯娇 《考试周刊》2011,(5):25-26
小说《水浒传》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梁山的遭遇,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宋江的活动贯串《水浒传》全书,正确评价宋江,关系到正确评价《水浒传》。本文以忠义为线索,分析宋江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展现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学界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的历史史实问题争议颇大,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根据历史记载,可推断《水浒传》中的"宋江征方腊"实乃虚构。但不排除《水浒传》作者在编撰"征方腊"细节之时,以历史事件为框架,参照了朱元璋征张士诚的某些历史史实。《水浒传》中"征方腊"的某些细节也与历史中的朱元璋征张士诚非常相似,从某一方面支撑了这种设想。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成书过程:(略)二、作者:根据现存《水浒传》最早刊本的署名和记载,本书的编著者为施耐庵和罗贯中。三、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第一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艺术地概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民起义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并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著名古典小说。北宋徽宗宣德(1119——1125)年间,我国北方爆发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虽遭镇压而失败,但英雄们的故事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勾栏瓦舍陆续出现了水浒题材的话本和戏曲。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话本中已记有梁山三十六名好汉的故事,记叙虽简单,但已具《水浒传》故事的雏型。到元代,水浒故事中的起义英雄逐渐发展成一百单八将。元未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民间说唱的水浒故事和水浒杂剧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成《水浒传》这部巨著。后又经历代不断增删、润色,遂敷演成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回、一百十五回等不同版本。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目的,对《水浒传》进行了删、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是明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北宋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它是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传说而写成的。宋朝末年,出现了《宋江三十六人画  相似文献   

14.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以英雄传奇为题材的小说,但在内容上包涵甚广,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宋元社会的世俗文化。婚姻文化作为世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水浒传》中也得到了体现。其中,入赘婚姻、典身婚姻、抢劫婚姻和改嫁婚姻这四种特殊的婚姻形态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历史渊源,从侧面展现出宋元婚姻文化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这部小说,从头至尾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梁山英雄起义从酝酿、爆发到失败的全过程,其内容极为矛盾复杂。尤其小说结尾描写梁山英雄的纷纷遇害和被迫自缢,令人不忍卒读。这一悲剧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奸臣恶吏的批判谴责,同时也暴露出所谓忠义思想的封建局限性,并在客观上构成了对“招安”道路的否定。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本《水浒传》在结尾第70回中让卢俊久梦见一个长人执弓收捕了梁山好汉,并让卢俊义看到"天下太平"四字,用"长人"来预示"天下太平",不但有历史依据,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化中,"长人"常常用来表示"祥瑞"之兆。理解"长人"意象可以更好地把握金圣叹的心态与他腰斩《水浒传》之含义。  相似文献   

18.
活页填字     
横向一、清代宫廷盛宴,历史上著名的饮食大宴。二、宋代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下句。三、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一首。四、成语。古代兵法中的阵名,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五、《水浒传》中绰号"小旋风"的梁山好汉。六、《水浒传》中梁山第五把交椅,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勇星。七、一部国产动画片,主要出场人  相似文献   

19.
蔡京的书法     
看过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北宋有“四大奸臣”,即蔡京、童贯、高俅、杨僭,他们仗势欺人、专横暴戾、残害百姓、恶贯满盈,被李逵、鲁智深等草莽英雄怒斥为“鸟官”。然而,这些令人不齿的“鸟官”们,却不乏才华出众、身怀绝技之辈,比如高俅是踢蹴鞠的顶尖高手,蔡京则是宋朝一代书法大家。蔡京(1047—1126年),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北宋熙宁进士。宋徽宗时,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右仆射,权重一时。后屡被罢官又屡次复出,几上几下,曾四秉国政,为四朝元老。蔡京擅权期间,由于倡行“丰亨豫大”之说,不顾国家实情片面追求高消费,人为…  相似文献   

20.
以亲手搜集到的民间传说和水浒故事,对《水浒传》的民间性特点作了旁证和深掘,突出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在《水浒传》中独有的体现。以其民间性特点为中心,阐释了水浒外传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