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孟子所倡导的仁义学说是从孔子的仁礼学说发展而来的,他首次提出人本性之中存有仁义礼智四端。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义,其中义是判断一切事物最核心的标准,是指对内在道德修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孟子“仁义内在”思想的提出,对早期儒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孟子通过与告子的“仁内义外”之辩,明确把“义”收归人心,形成了“性善论”思想,实现了人性与天命的统一。“仁义”为人性,体现了人心即心即性、即情即理、即现实即超越的本质。孟子仁义并举,确立了“居仁由义”的人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学说的发展。《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诸子集成》本),本文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我们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其尊严,纵然舍身也在所不惜。文章气势充沛,布局缜密,极富  相似文献   

4.
孟子理论的核心是利义对立,以义废利。《孟子》第一篇开宗明义: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劝梁惠王不必谈什么利益不利益的,你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他还说过,小人一早起来就孜孜以求利益,把追求利益说成是小人  相似文献   

5.
许博渊 《教育》2011,(7):60-61
孟子理论的核心是利义对立,以义废利。 《孟子》第一篇开宗明义:“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劝梁惠王不必谈什么利益不利益的,你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他还说过,小人一早起来就孜孜以求利益,把追求利益说成是小人之举,卑鄙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人性理论,他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以其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性善",建构了一个仁政的学说."道性善"是孟子哲学的中心思想,"称尧舜"则是孟子"仁政"学说的证明,两者构成了孟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两大重要部分."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不动心"即是衔接二者的枢纽.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匡正时弊、济世救民、兼善天下的宏伟抱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崇尚仁义,坚守信念,刚直不阿,藐视权贵。他所强调的士人的志向、节操、尊严,既表现了对高尚人格和道德境界的孜孜追求,又表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坚持理想、舍生取义的傲岸性格和风  相似文献   

8.
孟轲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孔子之孙孔的门人 ,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权威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在战国各派纷争中独树一帜。战国时期 ,数雄并起 ,各诸候国都在寻求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发展 ,以求独霸中原 ,与此同时 ,“士”人代表各自的阶层、立场 ,对政治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或著书立说 ,或周游列国 ,寻求诸侯国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曾游梁 ,说惠王 ,不能用 ,乃见齐宣王 ,宣王尊之 ,但终不见用 ,归而著书立说 ,述孔子之意。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 ,是孔子学说的发展。他主张“王道” ,行“仁政…  相似文献   

9.
孔孟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仁"德思想又在孔孟的伦理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孔子"仁"德思想和孟子"仁"德思想的分别阐述和对两者学说中"仁"德思想的比较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孔子和孟子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中核心的"仁"德思想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以美学史家的眼光审视孟子学说,可以将其视为美学学说。孟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人格自由论,而其人格自由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义利关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孟子立足儒家提出"义至上"的义利观。孟子"义至上"思想源于对儒墨法三家的扬弃。孟子"义至上"的义利观包含何必曰利、舍生取义、恒产与恒心三个维度。孟子"义至上"思想推动了儒家义利观的发展。"义至上"思想的合理内核在个体怎样生活、怎样成就理想道德、怎样治理国家这三个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依其正义观建立的“理想国”在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正义原则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对和谐思想的历史追问为我们充分理解和谐范畴并进一步深刻领会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柏拉图首次将“和谐’’思想引入治国安邦的层面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和谐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个人和谐、灵魂和谐、社会和谐。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古代,师生互动中的教师公正问题就已蕴含在公正思想的探讨中。其中,以苏格拉底、孔子等人的有关论述最具代表性。近代学者对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对师生互动中教师公正的实现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现当代,学者把师生互动中的教师公正研究全面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了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4.
正当程序作为理念,是西方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体现,蕴含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正义观念往往同自然法概念联系在一起。正当程序作为制度,通过程序实现自然法的正义理念,建立起通过程序的正义和通过程序的法治理论。正当程序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权利的保护之上,既具有相对于实体的程序价值又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师生互动中的教师公正问题蕴含在中西方古代的公正思想的探讨中,其中,以苏格拉底、孔子等人的有关论述最具代表性。近代学者对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对师生互动中教师公正的实现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现当代,学者把师生互动中的教师公正研究全面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6.
《国家篇》被公认为是柏拉图中期对话篇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其中他用大量篇幅谈论和阐发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学界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都未能站在柏拉图的立场上,与其纯粹哲学、政治理想契合一致地展开讨论;尤其是一些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往往从狭隘的视域窥探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误解甚至歪曲了《国家篇》的思想实质。为了正本清源,还柏拉图教育思想之真貌,有必要对《国家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柏拉图以理念论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悉心勾画了一幅理想国家的宏伟蓝图。他把正义作为这个理想国家的最高原则和价值,以期使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契合一致,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幸福。他认为唯有通过教育,使心灵转向,培养和塑造健康和洽的心灵、正义良善的灵魂,才可以实现城邦正义,构筑理想国家。教育是理想国家得以构筑的必要条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至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否有助于教育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明丽 《教育学报》2006,2(5):58-70
自20世纪末迄今,全球化在资本主义沃土的滋润下,已经蔚为世界的潮流。全球化一方面有现代性的特质,另一方面,也呈现后现代思潮的特征。教育在此全球化的不同样貌中,必须认清现代与后现代思潮的利弊得失,并批判地融合两者,方能确保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从现代和后现代思维,厘清与批判全球化的趋势和内涵,并透过分析、诠释与批判方法,为教育在全球化趋势下,找到一条有助于促进教育迈向公平和正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上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继承了前三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宝贵财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和执政理念,从而丰富、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观。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但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于公正与和谐的理解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和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