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截至2007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和中欧贸易以及主要进出口商品进行了测算。提出了六点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分别是:对外贸易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国际商品期货价格持续高位加大我国经济运行风险;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多种风险;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我国贸易平衡问题的有效工具;贸易摩擦问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2.
选取1997-2007年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分项目测算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指数.结果显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差,且发展不平衡.针对该结果,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伟强  石磊  常皛宇  钱易 《资源科学》2009,31(11):1887-1897
基于金属元素物质流分析的"存量与流量"框架,本文定量分析了1991年~2007年我国铝的全生命周期进出口规模及其结构.研究发现:我国是铝的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从进出口结构上看,我国日益成为铝土矿、氧化铝、铝废料等原材料的进口国和未锻轧铝、铝中间产品、铝最终产品的出口国.导致铝进出口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实行的产业政策.未来几年内,我国铝进出口政策的重点应该是:继续鼓励进口铝土矿、氧化铝、铝废料等国内短缺的原材料;限制出口并鼓励进口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低附加值的原生铝、再生铝和部分中间产品如铝挤压材;暂时不对高附加值的铝中间产品如高端铝板带、铝箔和铝最终产品的进出口实行管制政策;同时国家应支持我国企业到国外购买铝土矿山,建立全球性的铝废料回收与运输网络,开办氧化铝、电解铝和再生铝厂并将产品运回国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琰  由黎  赵淳  胡荣华 《资源科学》2010,32(7):1289-1295
本文将生态足迹核算方法运用于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了我国1994年-2007年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分析该时段中国对外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的合理性,从而说明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1994年-2007年期间,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渐优化。出口的商品中初级资源类商品逐渐减少,电子通讯、电气机械等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而进口的商品中能源类产品和林木的增长迅速。我国已经从自然资源的净输出国转化为净输入国,且输入的生态足迹逐年增长。可以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对外贸易状况是有利于改善本国生态的。对Stefan Gossling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后发现,2002年全球七大贸易区中北美和其他欧洲地区存在贸易盈余,其余五大贸易区均为贸易赤字。其中西欧的赤字最大(-0.49亿hm2),亚太地区最小(-0.02亿hm2),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可持续性还需加强。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国,更应关注贸易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我国是否存在"里昂惕夫之谜",本文选取我国14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法,对2007年我国进出口结构进行数量分析,证明我国存在"里昂惕夫之谜"。并且发现统计口径偏差、资本利用效益低下等等是造成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985-2007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的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对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与进出口贸易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外资利用对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2003年至2007年铝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强  王鹤鸣  陆钟武 《资源科学》2010,32(3):472-477
本文给出了铝的物质循环流图,铝循环的整个过程包含4个阶段:氧化铝和电解铝的生产阶段,铝制品的加工制造阶段,铝制品的使用阶段和报废铝制品的回收阶段。采用此物质循环流图分析了我国2007年的铝循环状况,得出了以下指标:氧化铝生产阶段、原铝生产阶段和整个铝工业的原料自给率分别为55.50%、79.25%和49.01%;整个铝工业自产废杂铝和进口废杂铝的使用比例分别为5.93%和9.35%。给出了我国2003年—2007年铝工业的物流指标,得出了此阶段原料自给率和废杂铝使用比例的变化。分析了我国2003年—2007年间各种含铝物质的净进口量、铝循环中各种含铝物质损失量和铝社会蓄积量净增量的变化。并给出了我国今后铝工业进出口政策的重点和减少铝损失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与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会民  王媛  刘冠飞 《资源科学》2011,33(8):1563-1569
本文利用瓦尔拉-卡塞尔模型,计算了2002年与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量。结果表明:2002年与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3.64亿t和9.81亿t,进口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1.28亿t和2.70亿t;加工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0.48亿t和0.96亿t。2002年与2007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2.84亿t和8.08亿t,分别占当年国内排放总量的29.8%和47.4%。同时本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在日本、欧盟、东盟三技术水平情景下分析后,发现碳减排空间巨大。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尽快的走上低碳经济之路;同时国际社会应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其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承担与其相匹配的减排责任,并积极推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及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资金的支持力度,从而实现全球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双赢",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现状分析 自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外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在2008年四季度出现明显下滑.由于当年前期增速较快,全年出口同比增长仍达到37.1%.进口同比增长为44%。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零售业商圈吸引力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目前正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的虚拟商圈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电子商务虚拟商圈吸引力模型。首先,确定了不同于传统的零售业商圈吸引力的影响因素;然后,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得出目前影响电子商务虚拟商圈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是商品价格和付款的安全性的结论;最后,用AHP分析模型对淘宝、易趣、拍拍三家电子商务虚拟商圈的吸引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拍拍、淘宝和易趣对买家吸引力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交易平台的兴起促进了数据的开放与流通,使数据资源价值得以体现。基于国内主要交易平台的比较分析,我国大数据交易平台在数据隐私风险、交易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价格机制的探索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待突破困境。为完善大数据交易市场与流通体系的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应从建立安全稳定的交易系统、统一行业交易标准和严格交易监管机制等方面强化自身建设,辅之健全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扶持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变化的应对过程中,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被人们寄予厚望。从WTO的角度来看,碳税比碳排放权交易更佳,它可以在现行的GATT/WTO规制之下实施,无需在WTO体制下创设新的规则。碳税边境调整机制在WTO体制下容易获得合法地位,而碳排放权交易边境调整措施在WTO体制下存在不确定性。除非对WTO进行重大修改,碳排放权交易边境调整措施会带来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纠纷,进而给WTO体制本身带来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特征与演变轨迹,掌握中国在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及供需安全性,本文基于1993—2018年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有向加权复杂网络模型,主要对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整体演化、节点中心性演化、集团演化、供需大国竞合关系及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供需安全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不断趋于复杂化,贸易网络的连通性整体上增强,且表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特性,是“点对点”的贸易模式;北美洲贸易地位下降,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贸易地位上升,欧洲仍然是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心;中国与荷兰、法国、美国共同掌握着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信息与资源,是贸易网络的关键枢纽,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②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存在4大集团,各集团间出现了交织与重叠的现象,表现出相互融合的迹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贸易集团演化的重要原因;③中国、美国与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与法国,荷兰与比利时,荷兰与德国,比利时与法国,德国与波兰彼此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与美国、巴西分别在日本、美国市场存在竞争,加拿大、美国与巴西在中国市场存在竞争,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市场是G1的主要争夺对象;中国、俄罗斯、巴西、意大利、荷兰、美国、芬兰是联系集团内外部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关键枢纽;④防范目标性中断对于保障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供需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木材产业安全及贸易政策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但功伟 《未来与发展》2007,28(12):52-56
本文以汉密尔顿状态转移技术为基础,建立信息交易概率的实时度量方法,并系统分析知情交易的时变特征及其与交易环境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知情交易对价格的影响远远高于非知情交易,且信息交易概率与交易规模正相关、与市场深度负相关,这些市场环境因素影响着知情交易者的交易决策.  相似文献   

16.
火电企业在发电过程中同时产生发电量和排污量,两者在物理量方面存在着固定比例的对应关系,且企业可同时参与发电权交易与排污权交易。为理顺发电量、排污量与上网电价、减排量以及企业利润之间的因果传递与反馈关系,综合考虑用电量、发电量、排污量、免费排污份额、发电权交易价格及排污权交易价格等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发电权与排污权组合交易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机组之间电量替换受到发电权交易价格与排污权交易价格的影响,而减少火电机组免费排污配额对火电机组排污具有抑制作用,但同时也会使机组利润减少;此外,发电权交易与排污权交易的实施对于火电上网电价不会产生影响,火电上网电价的变化主要受电煤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成交量与回报率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盛建平  高芳敏 《预测》2000,19(5):69-71
本文从成交量与回报率的定性分析出发,结合国外的相关理论,利用收集的数据对两者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成效量与回报率、前后期成交量的数学表达式。研究表明我国股市的成交量与回报率呈正相关,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田贵良  胡雨灿 《资源科学》2019,41(2):313-325
水权交易是治水新思路下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水权定价模型研究有助于规范和加快水权交易市场发展。区域水权和取水权两种交易模式影响范围广、社会敏感性高,是中国当前两种主要的大宗水权交易模式,市场交易中,价格机制是培育和活跃两种大宗水权市场的核心要素之一。梳理总结现有定价模型和定价机制在大宗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提出水权价格是使用者对水资源生产性使用能力的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在全成本价格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水权的协商定价模型和取水权竞价模型,论证市场竞争机制对水权增值的作用机理,并以内蒙古黄河干流盟市间水权转让为例,进行定价模型的案例研究,发现该案例宜采用成本价基础上的竞价模型形成其最终交易价格,且从实证结果看,竞价模型既能保障回收水权的全成本,又能促进水权向更高效益的用途流动。最后,提出树立大宗经济性用水水权的商品属性认识、健全大宗水权的基础价格评估机制、将大宗水权交易纳入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以及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宗水权交易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恒煜  胡根华 《资源科学》2013,35(9):1828-1838
学术界普遍认为,碳排放交易机制是碳排放减排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度设计与碳金融市场方面。市场的分配与运行效率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关键,而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价格特征则是稳定碳排放市场、发展低碳经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未来研究需在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价格、碳金融市场与其它市场之间的关系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另外,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定价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研究,有利于建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所,提升碳排放交易的效率,并充分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有利于充分优化配置碳资源,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