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印刷术,经历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与铅字印刷三个时代。铅字印刷,就是排字工人把铅字一个个地拣到排版盒内,拼成文章再印刷,印完后,再把铅字倒进容器内,用火熔化后再铸成铅字,以备下次排版用,如此重复。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印刷行业依然采用铅字印刷。20世纪70年代,王选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中国印刷术的再次革命。1974年,我国确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命名为“748工程”。1975年盛夏的一天,病休在家的王选,无意中听说了“748工程”,知道该工程包括“汉字精密照排”项目。王选一下子就认定了“我就要搞这个”。…  相似文献   

2.
王选(1937年-),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攻计算机应用.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为中国现代印刷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誉为“当代毕升”.王选4岁进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小学附属幼儿园,5岁入小学一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3日,著名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王选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王选教授的重要贡献是发明了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被誉为“当代毕升”。他的这一里程碑式的发明,不仅使书籍报刊印刷进入一个新时代,而且使古老的汉字焕发了青春,击碎了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笼罩在汉字头上长达80多年的“汉字不死,中国必亡”的“汉字落后论”。王选教授之功,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光照青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的发展演变,也折射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王选教授开创的激光照排系统,结束…  相似文献   

4.
两院院士王选是北大方正的开创者,他以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致力于技术与市场结合,远大的学术抱负与追求产业进步结合,与方正集团的干部员工一道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被誉为“当代的毕晱”、“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本文选自王选教授1998 年10 月在北大做的讲座《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由于篇幅所限只选摘了其中的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200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中科院院士黄昆颁发证书和奖金。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王选简介:现为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王选,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图象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并于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  相似文献   

6.
<正>一项伟大的发明,改变了传统印刷时代。从古老的铅排铅印,到现代电子设备中出现汉字的身影,实现这项突破的重要奠基人,就是计算机科学家——王选。2007年12月,国际编号为491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王选星”。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相似文献   

7.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您的名字,已经被‘印刷’进人民的心里。”……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逝世,享年70岁。2月19日,王选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王选遗体前肃立默哀,向这位让古老的汉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的“当代毕昇”作最后的送别。人们感谢王选,悼念王选,报刊上、网络上,关于王选的报道、文章如雪片纷飞,不计其数。而作为一名科学家,又是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王选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王选的人生之路对今天的青少年有哪些启迪呢?本刊特别摘编了王选1998年10月在北大的讲座《我一生的六个重要抉择》,让我们的读者由此领略这个用一生诠释创新的人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英雄上榜理由重量指数★★★王选无疑是中国的“重量级”女性。美国学者谢尔顿·哈里斯曾这样评价她:“如果中国有两个王选,日本就会沉没。”我们和王选都没打算让日本沉没, 但要求它还历史一个公正。  相似文献   

9.
小茗 《初中生》2009,(9):26-27
“如果说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我国第一次印刷技术革命的话,那么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就是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原国务委员张劲夫曾这样评价激光照排技术。而引领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的正是我国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王选。  相似文献   

10.
走进王选     
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1937~2006),研制出了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技术革命,使中国报业和印刷业从此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迈入了“电与光”的新纪元。王选出生于上海一个小康之家,是家中五个孩子里最小的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有“四大发明”,成就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特别是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和北宋毕的活字印刷术,使得文化传播得以真正在人类社会薪火相传。这两项发明,也让汗牛充栋和韦编三绝的竹木简成为绝响。往事越千年,北京大学的王选院士在上世纪后半叶又引发了我国的印刷革命。故当新华社2月13日发布王选院士逝世的消息时,全国学人均沉浸于惋惜和悲痛之中。70岁,正是科学家出成果和传帮带科学中坚力量的黄金时期,不想王选先生离我们而去。作为个体的人,王院士是离开了凡世尘间。但是他在科学上给予社会的贡献和人们的念想是永续的。只要有书,只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3日,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在北京逝世.王选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他的研究成果使印刷行业完成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例:阅读材料,分析说明。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在他主持下,我国开创性地研制出了第四代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使中国报业出版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选青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科学工作者。大学选择专业时,他根据…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与考试》2023,(14):13-14
<正>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上个世纪80年代,王选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王选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他曾说,他的一生有6个重要抉择:第一个抉择,选择北京大学数学系——高质量的数学基础教育使他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王选教授领导研制了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系统在报社的广泛应用,代替了传统的铅排制版印刷,把沿用了几百年的铅字印刷术送进了博物馆,完成了我国报业“告别铅与火”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但是,直到90年代初,涉及报社众多编辑、经营部门和大多数人的报纸新闻采编与经营业务的信息化还是空白点。为此,1992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和北大方正集团公司从研制新闻采编自动化技术入手,开始了对新闻报业整个采编生产与经营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技术研发工作,瞄准国际同行最高水平,实现中国报业产业“甩掉纸与笔”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16.
王选的选择     
没有什么比抉择更能影响人的前程。王选的一生有许多选择,但其中四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是这些选择,使他结束了中国汉字排版印刷的铅与火的时代,进入了光与电的世纪。让我们以阅读来认识他,纪念他。  相似文献   

17.
王选不走     
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因病逝世。噩耗传来似晴天霹雳,震惊了科技界、印刷界、新闻界,于是人们纷纷发表演讲、文章予以深切哀悼。其中,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在网上发表的悼念文章写得非常有特色,今天,让我们通过《王选不走》重新领略一下这位老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王选教授领导研制了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系统在报社的广泛应用,代替了传统的铅排制版印刷,把沿用了几百年的铅字印刷术送进了博物馆,完成了我国报业“告别铅与火”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但是,直到90年代初,涉及报社众多编辑、经营部门和大多数人的报纸新闻采编与经营业务的信息化还是空白点。为此,1992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和北大方正集团公司从研制新闻采编自动化技术入手,开始了对新闻报业整个采编生产与经营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技术研发工作,瞄准国际同行最高水平,实现中国报业产业“甩掉纸与笔”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3,(11)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人称“当代毕升”的知识英雄、北京大学教授王选,经过20多年的刻苦钻研,发明了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使中国的印刷业又走在了世界印刷业的最前列。大量产品占领了海内外市场,为中国人争了光。他本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的三院院士。王选于1937年2月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数学专业。知识英雄王选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做学生干部,王选对此有两点感受:一是学习好不一定靠花很多时间。有些同学一有空就拼命做作业,这种疲劳轰炸的效果不一定好。学…  相似文献   

20.
向华明 《继续教育》2005,19(1):18-20
“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2004年年会于11月26-2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2004年年会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联合主办,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