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古时期对于关羽形象的书写和构建经历了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个阶段、三种主要的关羽历史形象:首先是南北对立政权各自书写和塑造的关羽形象,蜀汉是匡国辅臣形象,孙吴政权极力贬低关羽,曹魏政权处于“超然”姿态;其后,关羽形象较为多元化,呈现出勇武、忠义等多种面相,在北朝诸政权中,关羽作为历史英雄,其勇武精神被将领及士人推崇;隋唐五代之时,忠义崇拜的典范逐渐从关龙逄向关羽转变,关羽最终取代了关龙逄,成为中国古代忠义叙事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这篇小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运用历史颠覆法。在历史上 ,关羽、刘备、诸葛亮分别是忠义、仁爱、智慧的化身 ,是千百年来人们崇拜的偶像 ;但《华容道事件的真相》这篇小说却一反传统 ,把他们刻画成了徇私枉法、政治投机的蠹虫和骗子 ,从而使旧题材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是因为关羽在落难的时候 ,曹操给他的“福利待遇不错”。得了人家一点好处 ,竟连国家的利益都可以出卖 ,这哪里还有半点忠义 ?关羽如此玩忽职守 ,可刘备“只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就屁事也没有了”。其中的“猫腻”是“若关羽一刀结果了那厮的性命”,…  相似文献   

3.
关羽“读《春秋》”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历史记载,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重塑。明代,关羽“读《春秋》”故事得到广泛关注,如明代的诗歌、《三国志演义》小说插图、读书图和关公科举传说,都有相关的记载和描写。这不仅使得关羽形象更儒雅化,也让“《春秋》大义”成为关羽“忠义”精神的物质载体,进一步推动了关公作为科举信仰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世人眼中关羽是文武兼备忠义双全的英雄,张飞只是一员猛将,但笔者从一些史料却推断出关羽在谋略、修养、忠义等方面都远不及张飞。  相似文献   

5.
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天中学刊》2002,17(3):39-42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和“勇”极为突出。其“义”乃儒家思想的结晶,表现为多种形式:忠义、信义、恩义、仁义和道义等。关羽之义与勇是融合在一起的,在小说中被加以神化。关羽骄矜的性格弱点也很明显。关羽 崇拜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众心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封建社会,各阶层人士均崇拜关羽,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忠义和勇武构成关羽文化的基本内容。他的降汉、放曹行为,玉成了他独特鲜明的性格。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以义成就了万世不朽的清名。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6,(9):16-22
关羽崇拜等元语言决定了"关羽"是一个强编码符号文本。元代是"关羽"符号化的重要时期,其符号化程度已相当高,元刊杂剧中"关羽"的符号是由众多单独符号组成的整体符号,单独符号分别指向"忠义""勇""神"等意义,形象符号是一种副文本,间接辅助"忠义""勇""神"等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论关羽崇拜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三位一体的偶象 我们在探究“关公文化”这一特异文化现象的进程中,便不得不这样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关羽形象不是“一个”,而是“三个”。 关羽是一代名将,他位列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南征北战,驰骋沙场,风云一时,有“威震华夏”的卓著战绩,“忠义仁智”的显赫声名。 关羽是一个文学艺术典型,在平话、小说、戏剧、诗词……中被塑造成一个既是历史的,又不是历史的个性显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取得了为“妇孺所称”的强烈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
一.真实历史中关羽形象的内涵与力量 历史上名将无数,但如关羽被尊为“武圣”,奉为神明,庙宇塑像遍布海内外、香火至今尤盛者却是寥寥无几。关羽的形象,从历史的真实走向民间的传说,并最终成为立于庙堂的神明,这在众多历史人物的流传中实属罕见。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关羽性格中所具有的理想道德,关羽性格中的忠义、信勇不仅使他拥有了深厚而广博的民间基础,更是满足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关羽“忠义”形象的形成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关羽的生平事迹、身后评价和文学演义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有利于理清这种凝聚着封建社会各阶层文化心理的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典范化,其本质意义就在于作者为其注入了忠义盖世、儒雅绝伦的道德内涵,从而体现孔夫子所提倡的《春秋》大义。由于历史观的不同,造成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叙事重点、细节选择、人物褒贬等多方面的不同,为了把关羽塑造成一个体现《春秋》大义的忠义英雄,罗贯中大胆虚构了一系列故事,以之强化和凸显关羽忠义品质。关羽的走麦城的悲剧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在道德上和人格上却是胜利者。关羽与曹魏的军事冲突转变成道德的冲突。这正是儒家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2.
关羽是三国时蜀国的大将,山西解州人,以忠义名世,受到历代人民,特别是山西人民的敬仰。在我国民间有以关羽为主神的庙,称关帝庙。这种庙宇在山西特别多。在宋代以后,关羽被道教崇奉为神,称“关帝圣君”。佛教,本是外来宗教,然而,在我国有的佛教寺庙中把关羽作为“伽兰”神,即护法神供奉,这在佛教的经典中是无法找到根据的。“伽兰”为“僧伽兰摩”的略称,意为众园,为佛教寺院的通称。在释迎牟尼传教之初,富商给孤独长者在王舍城听佛说法并皈依佛门。他舍财购买了波斯匿王之于低阳太子的花园建精舍赠释边说法,不氏陀也将花园…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关羽具有忠义品质,但也有高傲自负的一面。随着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宗教的不断提升、民间的顶礼膜拜及文学艺术的虚构加工,关羽经历了由人到圣,由圣到神的传奇演变。在漫长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关羽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内涵是基础,统治者的重视是决定力量,宗教、广大民众、封建文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也对关羽形象进行圣化、神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雅俗文化的位置随着时代风尚、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变迁而相互转换,关羽就在不断转换的雅俗文化之间徜徉。《三国演义》关羽的雅文化主要体现其威勇忠义的精神品质,由成书前的关羽俗文化——历史的关羽和民间的关羽融汇而成;同时又以成书后产生的深入人心的关羽雅文化为基础衍生出新的关羽俗文化——关羽的神化及其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袁斌 《华章》2011,(14)
<三国演义>是一部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其中众多的武将、文臣、谋士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关羽则是其中一位被艺术加工成的英雄人物.他是一位忠于蜀汉事业、忠义耿直、知恩图报的仁义豪杰,又是一位武艺超群、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三国"的英雄.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群以儒家哲学为行为标准的三国英雄,如蜀国“仁义忠勇”的英雄——诸葛亮、关羽等.《希腊神话》描绘了以崇尚美、智慧、竞争和个人自由为主流哲学价值观的古希腊英雄诸神,如以宙斯为首的十二主神.分别以《三国演义》和《希腊神话》中的忠义主义民族英雄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为例,主要从哲学角度比较分析中希“民族英雄忠义主义”所蕴含的相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关公形象,历来倍受炎黄子孙的崇拜和敬仰。在历史上嫉恶如仇、骁勇善战、精忠报国的关羽是一位真实可信的“人”。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概括、虚构、夸张以及理想化的表现手法,把关羽变成一个半“人”半“神”的艺术形象。在民间信仰中,忠义两全、除暴安良、祛病去魔的“关圣大帝”,则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尊“神”。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演义》的文本中兼容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史书直录等各种成分,三者的融合统一,完成了关羽形象的文学定型。而不同版本系统的小说文本对于关羽形象的描写又有细微的不同,从中可以窥见其流变的痕迹,最后由毛评本完成了关羽形象忠义内涵的整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8,(21)
关羽一生忠义无双,所以被中国人称为关公,奉为武圣,文武庙中与孔子并祀,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多么完美的形象。关羽深感曹操恩德,但为了义兄刘备,在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回报曹操后,坚决  相似文献   

20.
付开镜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6):16-19,30
关羽与张、徐二人相识并成为好友,原因在于这三人都具有儒家忠义恩报的人格;在于三人均为盖世英雄,惺惺相惜;在于三人有相似的早年生活背景。三人皆以军功影响了三国的政治走向。三人政治人格、尤其是关羽政治人格的高尚性,长期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