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新宇 《历史学习》2005,(12):20-21
考点扫描:1.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2.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民主改革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压迫,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这就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4.各民…  相似文献   

2.
苏联是一个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是世界上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解体,是联邦制国家体制的失败。长期以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严重地违背社会和民族发展的规律,粗暴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民族平等原则,导致苏维埃联邦制的极度扭曲,以致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3.
浅论我党对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升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平等原则是列宁民族理论的精髓,是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列宁认为,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共产党的基本宗旨;任何民族都无优劣之分,都不应享有特权;大民族要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达到事实上的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事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列宁民族平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多民族的中国并作出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平等理论,大大升华了列宁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内容 忠心献给祖国。通过教育,使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要对祖国赤胆忠心,全心全意完成各项任务,出色地干好各项工作。 热心献给社会。教育学生热爱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对不良社会风气进行  相似文献   

5.
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政策最基本的原则,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宪法原则和宪法权利。民族平等原则是平等权中的应有之义,经历了由观念到法定的嬗变。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从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再到自治法规都无一例外地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原则,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维护民族平等权利的民族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的制度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政治权利的平等、权力分配的平等和民族文化平等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政治权利的平等、权力分配的平等和民族文化平等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8.
自从伟大的革命导师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理論,創立了无产阶級的先进政党——共产党以后,百年来的历史发展,充分証明了无产阶級的解放运动,乃至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运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論武裝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就不可能獲得彻底的成功。震撼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苏联人民在伟大的列宁和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勝利,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首先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使得国内落后的民族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先进的民族,结成了巩固的联盟。惟其如此,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能夠担当起击敗法  相似文献   

9.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内民族问题是一件关系我们整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我们必须以邓小平民族问题理论为指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地区发展为突破口,体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原则,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平等思想又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因此,探索和研究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对于准确把握邓小平民族理论,实现民族的真正平等具有重要意义。一、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的内容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是全方位的,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落到实处的平等。(-)政治平等。邓小平非常重视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早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就强调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要实行真正的平等。为此,邓小平批评了当时存在的、有危害的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要求抛弃它们。因为“只要一抛弃大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真正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创造了历史性前提。然而进入80年代以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纠纷迭起,矛盾突出。国内外敌对势力都极力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企图达到其分裂瓦解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目的。一些人则产生困惑:社会主义既然铲除了民族压迫的  相似文献   

12.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它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问题的实质等主要内容。它有别于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是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指针。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作为一项道德原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它作为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淡化爱国主义教育,反对“爱国主义”的口号,搞民族虚无主义,实质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代的爱国主义是和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是以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为其重要特征的:是以参与和关注改革,振奋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内容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民族问题的解决,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更把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理论与实践。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就不可能坚持民族平等和巩固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实际出发,分析各民族关系在社会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发展民族关系、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理念提升为科学发展水平的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17.
民族法制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56个民族如何在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解决社会总问题的科学纲领,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纲领。他关于民族法制的论述高屋建瓴,从总体上阐发了现阶段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我国新时期民族法制建设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族平等团结理论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民族法制建设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为和谐社会提出了制度创新,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4-9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召开了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没有过时,然而今天的帝国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攻击.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主义无法避免和彻底解决经济危机,但是资本主义从来不会自动垮台.要推翻资本主义,就必须加强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物质力量,并对资本统治发动政治进攻.共产党人必须总结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运动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也注重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科学的民族理论,其主要内容有: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理论、国家结构形式理论和民族平等理论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多民族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相结合,在总结我党民族工作经验和吸取苏联东欧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走出了一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之路,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理论,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关于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立足点的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