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史学界掀起了一股修正主义潮流,文化修正主义者和激进修正主义者先后分别从不同角度修正了克伯莱为代表的美国教育史学传统.弗里曼?巴茨在<美国公共教育>中对修正主义教育史学进行了批判.受美国历史研究社会科学化趋势的影响,巴茨建立起了以现代化为核心的三因素理论,并以此重新解释了美国公共教育史.巴茨重新肯定了公立学校在其美国公共教育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认为三因素之间的张力是美国公共教育的发展动力,并指出公立学校的发展方式是分化与融合的双重变奏过程.  相似文献   

2.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之作,希罗多德也被后人誉为"史学之父"。他所撰写的《历史》,开创了历史叙述体裁,奠定了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基础。希氏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叙述各民族的历史,并且重视历史的垂训功用,重视将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希罗多德为西方史学的起步做了一系列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为后世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史学具有记忆功能、资治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同时,史学还有一种功能,它表现为史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透视历史时空的洞察力、坚持历史辩证的理解力和把握历史真相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4.
拉格曼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历史学家,她的代表作《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通过对一百多年来美国教育研究的历史进行研究。揭示了令人困惑的美国当代教育研究的历史背后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拉格曼对美国百年教育研究史研究的原因、视角、内容,探讨了拉格曼的史学修养。指出了教育学术史研究中开展教育研究史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殖民地史学尽管与美国史学有着地域和时间上的延续性,但是它却与欧洲史学是个自然的同一体,这是因为无论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历史写作者本身还是写作目的来看,都与英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之间区别甚于联系,如果说二者之间有何联系的话,确切地说,应该是前世与今生的关系。美国独特的国家主义不仅是美国史学得以产生的催化剂,而且还成为美国史学传统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美国史学与共和国同生共长,从而打上了深深的美国烙印。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服务和非营利组织的理论的角度对我国体育物品的供给方式进行研究,提出在我国公共资源重新配置的前提下,体育公共物品除了由政府供给,还应该由体育非营利组织供给,因为体育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使得它在克服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存在着不足,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历史学家开始了我国历史计量研究的最初尝试,将西方计量史学的发展历程作为参照系有利于全面地总结和正确地估量他们的经验与得失。历史计量研究是使历史学科学化的途径之一,它可以使历史的证据更可靠、更缜密,便于提出新问题和进行历史的整体研究;它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使其不仅关注少数杰出人物,而且重视广大群众的活动。历史计量研究的尝试加速了我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国际长安学的学术研究命题是以古长安所具有的明确而丰富的历史基础为根本依据,在现代西安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史学研究课题,其中,"问题史学"意识是这一课题的深层理论逻辑。从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以历史为依据,面向未来,这是国际长安学应坚持探索的基本研究道路。正确认识并重视"问题史学"在国际长安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对于构建国际长安学的理论及指导具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型"为真正的理论前提,对实证主义和年鉴学派的学科"范型"进行有机综合,则是构建国际长安学研究理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的疑古辨伪精神与新文化运动相契合,它对跨学科方法和历史演进法的运用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创新,自由的学术讨论与理性的学术批评为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胜利召开,它必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教育部部长在"十七"大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这说明国家教育部对于我国教育现状,尤其是职业教育所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课程变革的实质是变个人,新一轮课改对广大历史教师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历史教师在史学素养方面的不足越来越凸显。从一些方面来看,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提高要好于在史学素养方面的提高,所以在新课改逐步深化的形势下,教师要加强史学素养。本文从史学基础知识融合能力、史学的专业敏感度及史学促学力度等三个方面论述历史教师加强史学素养的必要性,紧迫性,并对教师加强史学素养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史学概论组合现代史学人才的知识结构。现代史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掌握史学基本知识,如历史史料、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过程等。它有广度与深度之分,广度指要以历史知识为主干,对哲学、文学、心理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知识有所了解;深度指对历史事件、人物、史料等全面且深刻的认识。二、掌握史学发展水平(史著现状、史学动态以及前辈史学家对史学的贡献等),从中可  相似文献   

13.
近10余年,我国体育史经历了从危机迷惘到理性反思的转折,新一轮的体育史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体育史研究的“第一波”;从体育史学研究的客观环境来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政府机构调整合并、科研人员流失转向、新老研究人员接替不上等状况到2006年前后有一定的好转;关于我国体育史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讨论十分活跃;在当代体育史学领域里,计量史学的运用日渐增多,优势明显,历史计量化是20世纪历史学领域出现的最显著变化之一.我国的当代体育史研究既是对传统体育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体育史学者们对当代中国体育史艰难转型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一切活动都不能离开对价值的追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理应有它的价值所在。本文针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智育、审美、情感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探讨的同时,还重点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其它学科学习的促进价值,并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艺术的"本体"价值,而且还要重视挖掘艺术教育的"外沿"价值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党和政府正在"文化强国"的战略下吹响文化复兴的号角。在此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应该是我国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应该作为政府体育公共职能的重要手段得到强化。具体内容包括推进制度创新,完善与丰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特征,建立体育与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协作与共享机制;突出抓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纵向史学考究与横向整理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强化社会力量的引导与支持,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坚持"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原则,多渠道多元化满足民族大众体育公共文化需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培育与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先后经历了"新课程"运动、促进教育机会平等运动、"恢复基础"运动,学校重建运动、教育选择与国家标准运动和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相结合运动。每次改革浪潮都呈现出不同的时期社会对教育变革的要求与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应对,究其用意都是旨在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美国公民。从历史角度纵观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的特点,有助于把握美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史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为我国的史学叙述方式建立了一个基本范式,也为我国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的《五帝本纪》部分作为开卷之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所记载的内容属于遥远的上古文明时期,缺乏足够的文献互相考证故而往往被很多学者忽略。本文将从文字美、神话美、历史美和文化美四个角度对《史记·五帝本纪》进行文本分析,旨在挖掘其内在的美学价值,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8.
作为蒙学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历史类蒙学教材在传播历史知识和培养史学意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以宋代诗人王逢原所著《十七史蒙求》为例,通过对该书的内容选择及知识编排特点进行分析,以窥探宋代历史类蒙学教材的编制理念。  相似文献   

19.
俗史学在满足社会的娱乐需求的同时 ,对历史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可以借助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它多种表现形式丰富教学方法 ,并根据学习的迁移规律 ,发挥俗史学在历史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公共领域逐渐萌发起来,它具有平等、开放、互动、低成本等特性,又因发育时间较短,面临诸多困境:参与主体不成熟、政府强制干涉和监管不到位以及网络媒介自身弊端等。网络公共领域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加强对网络公民的教育、明晰政府部门的职能、规范网络媒介的运行,推动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