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学设计:一、复习巩固师:同学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会写日记吗?小明是个爱写日记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的日记吧!出示日记一3月13日晴今天上午上完第二节课,老师让我到办公室帮忙拿上课的资料,可我不小心把习题卡撒了一地(课件展示散落的习题卡),顺序全乱了,急得我直想哭,可仔细一看,是我们刚学过的乘法应用题,我一会儿就把它们整理好了,我感到非常高兴。师:同学们你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快速地整理好卡片吗?动动手,比比谁快噢!1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派代表口述整理好的应用题(课件展示)(揭题)2郾请学生口述怎样解答,运用了什么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一、课前热身活动师:孩子们,你们见过我吗?生:没见过。生:我走进教室时看到您了,因为都是眼镜一族的。师:我的主要特征被你的捕捉了。师:还记得我当时在做什么吗?生:您坐在第一排第二个位置,好像在备课。师:观察细致,好像用得好,因为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师:小朋友,今天我带了一些实物图片,想看吗? 生:想. 师:待会儿,你们看到什么图片,就大声地说出它的名称,好吗? 生:好.  相似文献   

4.
案例:<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段 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能更真实地观察爬山虎,能更具体地理解课文,我想技些爬山虎带到课堂上用.可我家附近没有,想到别处去找吧又很麻烦.为了省事我就偷了一次懒. 师:你们知道哪儿有爬山虎吗? 生:我知道,我家旁边就有,我家也有. 师:那你们明天摘些来让同学们看看好吗? 生:好!  相似文献   

5.
[案例背量] 2011年10月,我执教了此课.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案例描述] 片段一:问题引入 课前激趣热身. 师(神秘地):老师这儿有一段神奇的短片,想看吗? 生(高呼):想! 课件展示视频:《我从哪里来》 (学生看得津津有味,露出开心的笑容) 师:神奇吗? 生(感叹):神奇!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两次执教过苏教版第二册《小池塘》这一课,两次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深入思考。现选取片断进行对比反思。【片断一】师:小池塘变得更美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配乐朗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范读结束后睁开眼睛)师:你们看到了吗?生:看到了!师:能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录像     
周东军 《山东教育》2003,(16):32-32
课案:《第一场雪》在引导学生读讲课文,学生初识雪景之后。师:“大家觉得这‘第一场雪’美不美?”生:“美!”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生:“想!”师:(展示一盘普通的录像带)“看,老师拿来了一盘录像带。”生:(欢呼起来)“噢,看录像了!”师:“我这盘录像带可不是一盘普通的录像带。它只能用心看,不能用眼看。而且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到。请合上眼睛。”教师声情并茂朗诵描写雪前、雪中、雪后的几段话。学生闭眼想像雪景。(读完后,让学生睁开眼。)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我看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生:“我看到了雪后大…  相似文献   

8.
小松鼠种了一兜花生,她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她等啊等啊,等到花儿都落光了,也没有看到一颗花生。小松鼠感到很奇怪,她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她往周围一看,看见地上有很多小蚂蚁,小松鼠就问“:小蚂蚁,你们知道谁把我的花生摘走了吗?”小蚂蚁说“:我们一直在这里,可没有看见谁来摘()你的花生。”小松鼠又看到牛伯伯在旁边吃草,就走过去问“:牛伯伯,你看见谁把我的花生摘走了吗?”牛伯伯笑了,说“:你的花生啊,谁也没有摘,它们正乖乖地躺在地里等着你去收呢!不信你自己去看看。”小松鼠来到地里,用锄()头…  相似文献   

9.
请看以下一则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少年闰土》一课,他在检查小组研读“海边捡贝壳”这件事时,其教学过程如下:师:请这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读“捡贝壳”这件事的。(生汇报)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吗?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师:可以,请带上来。(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座位上。)对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不得不引发出以下思考:一、…  相似文献   

10.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一束玫瑰花。看看,闻闻。)师:喜欢这件礼物吗?生:玫瑰花很漂亮。闻起来也很香。师:玫瑰的“瑰”读轻声就更好听了。师:会写这几个字吗?让我们一起写——板书:玫瑰花师: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来,拿起书,我和你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没读通顺,没读过瘾,别停下来。(学生读书)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玫瑰,可是等它脚伤好了之后,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都看不到了,我真替它难过。生: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不过黄莺说它看到了,微风说它看到了,小鹿不但不…  相似文献   

11.
我休完产假一回到二年级A班教室,学生们立刻欢呼:“张老师回来了!张老师做了妈妈又回来教我们了!”学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班长对我说:“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公园远远见你抱着孩子,想跑过去看看,你又不见了。星期六我想去你家做客,看看可爱的小弟弟,却不知你家在哪儿?能告诉我吗?”我灵感一闪,一个培养学生随意学习的设想冒出来了。我说:“我可以画个路线图,你看了就会去我家了。但是我也想知道怎样去你们的家,今天放学请你们留意观察,也画一个怎样去你家的路线图,让老师也能去你们家做客,大家欢迎吗?”“太好了,非常欢迎!”他们异口同声地回…  相似文献   

12.
上个星期,我看到好朋友钱陪陪有一本《故事大王》,我就恳求她说:“陪陪,把书借给我看看好吗?我保证明天还给你。”我顺利地借到了书,拿回家看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师:这节作文课我们学习怎样观察。那“观察”是什么意思呢?生:“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师:是吗?在十字路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红绿灯,那谁能告诉我这三色灯是怎样排列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久才有人回答,几乎把几种排列顺序都猜遍了)师:(故作惊诧地)你们没看见过红绿灯吗?(全班摇头否认)刚才有的同学说“观察”就是看,但是红绿灯你们都看见过了,为什么说不出它们的排列顺序呢?看来,“看”不等同于观察。下面,我带你们到公园去实地观察一下吧!(学生兴致盎然,我带学生来到公园大门口)师:谁先来说说公园的大…  相似文献   

14.
秦梅 《四川教育》2003,(12):42-43
一天,有两个学生到办公室来交本子,看见我正在备“飞行表演”(即“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于是好奇地问我:“我们要学习这课吗?”我笑了笑说:“是啊,你看飞机正在进行飞行表演呢。”“老师,飞机也能表演节目吗?”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没等我回答,另一个学生抢着说:“当然能,我在电视里见过。但如果飞得像书上画的这么近,恐怕早就撞到一起了!”我一愣,不由得停下了我正在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啊,一个学生没见过书上的情景,另一个学生认为书上的情景是假的,这样的素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吗?再看看这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我陷入了沉思……我重新考虑了这节…  相似文献   

15.
【问题呈现】案例一:这是一位教师教学《乡戏》(苏教版第8册)的片段: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村的戏。师:在你眼前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描述描述吗?(生沉默)师:比如说,看戏的人怎样?舞台怎样?演戏的人怎样?生:老师,乡戏与我们在剧院里看到的戏有什么不同吗?师:那当然不同了。生: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乡戏。生:老师,乡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活动一:观看录像,探究水流能否产生力量师:(提前板书:水流产生力量吗?)在前面活动的探究中,我们已经知道了风能产生力量,那么水流能产生力量吗?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看看能不能在录像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播放录像:水冲小石头滚动,海浪冲击海岸,水力发电,瀑布等)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生:(齐)找到了!能产生力量。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因为水那么大那么大,把船都给弄翻了。生:我也觉得水流能产生力量。因为刚才看到在小溪旁,一阵小小的浪波把那块小石头给冲出去了。生:我还看到水草被水冲到海岸上来了。师: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水流确实能…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带子     
【课前互动】师:我带来一个礼物(神秘地看着学生),哦?魔术。想看吗?生:想。 (师拿出准备好的一根红绳,再拿起一个信封,把信封两头打开,将红绳从中间穿过,用剪刀从中间剪下,信封分成了两半,而红绳却完好无损。) 师:有人举手了,想说什么来着? 生:这个魔术我在哪本书上见过。好像是信封后面有一个洞和一条线什么的,从洞里剪过去,线就没有断。  相似文献   

18.
邸彦英 《宁夏教育》2006,(11):62-62
一天上午,我上完课刚到办公室坐下,就有一群学生好像有什么大发现一样涌进了我的办公室。其中有一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张纸条,气愤地对我说“:老师,你看看,我们班的某某同学骂你了。”我接过纸条一看,果真如此,骂的话还很粗俗。看了之后,我又生气又好笑。生气的是这个学生竟然说全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语文教学似乎又是问题多多了。跑了许多地方,听了许多课,终觉语文课新名堂多了,语文味淡了,浮躁气重了。听了陈建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八个字直撞心门——高潮迭起,回肠荡气。何出此言?看了下面的教学实录,我想,大家会找到答案的。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生:喜欢。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生:音乐之父贝多芬。生:钢琴之父李斯特。……师:在中国,有一个人被誉…  相似文献   

20.
一、情境谈话,启迪思维。师:在去年学校举行的广播操比赛上,我们班取得了第几名?想看看你们当时比赛的照片吗?课件出示:广播操比赛时照片。(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看了照片,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把你看到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