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2012年我国各省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使用等级差法衡量了各省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研究生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半数以上省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北京、江苏、上海领先全国研究生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各省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一致,但天津、陕西、湖南、安徽、浙江相差较大;各省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低水平协调和高位弱协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研究生教育与科技发展的耦合性,构建区域研究生教育与科技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度模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我国30个省市研究生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研究生教育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二者协调度水平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性,且我国科教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区科教融合程度呈现“马太效应”,各省市研究生教育与科技发展协调度差别较大,多数省份处于初级协调或低度失调状态,科技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两者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国学历研究生与普通学历本科生教育在校生人数、全国31个省市学历研究生与普通学历本科生教育在校生人数为依据,探讨研究生规模相关性、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研究生与本科生规模两者间有较强的正向相关性;我国31个省市研究生与本科生规模内部发展不均衡、协调程度不高;各个省市研究生与本科生规模协调度不高、八大区域研究生与本科生规模亦是协调度不高,提出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制定扶持政策、招生指标适当倾斜、普通高校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31个省域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发展存在马太效应.在研究生教育区域竞争力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了各区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水平的协调度,最后从鼓励区域合作和发挥比较优势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参透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加快形成研究生教育新发展格局。通过测算2001—2020年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效应的β收敛模型,分析了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之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其收敛性。考察期内,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且伴随着研究生扩招的规模效应丧失,耦合协调水平增幅较慢,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阶段性。受地方性特征的影响,其空间差异持续扩大;然而,四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意味着其空间差异将收敛至稳态。“十四五”期间,应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耦合度,充分发挥其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分布特征及相关策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分布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考察,揭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区域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对区域研究生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研究,揭示了区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并探讨了若干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扎根理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存在着3大问题:区域间发展差异过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协调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能够满足我国人才的地域性需求。合理的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是地区间研究生教育水平保持适度差异、与外部所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并能够满足各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区域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31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水平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有所波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现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特征;我国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动态差异,且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省份与同步发展型省份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增多,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并未实现理想的高度耦合协调与同步发展状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负向不显著,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分析我国学位授权点的区域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归纳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五种形态,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若干有利于推进我国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优化和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我国省域研究教育竞争力区域结构和内部协调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力不高,区域聚集化现象明显;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发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特征,且具有不对称性;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发展可分为发达协调型、发达失调型、中等发达协调型、中等发达失调型、落后弱协调型、落后失调型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