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编读往来     
郑州的丁先生来信说:"出行旅途中无聊乏味,希望今后能够多一些趣味性的栏目和资讯。"编辑部回复:感谢丁先生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在逐渐改进栏目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希望能够带给读者轻松愉快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2.
"无用"的阅读与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1):93-94
<编辑学报>2008年起新设了<好书推荐>和<感悟>专栏,作为杂志的忠实读者,我惊喜之余也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作为影响力在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种传播类核心期刊,而且是报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为主的科技核心期刊,开设这种看似"无用"的栏目,其实是体现了主编的智慧的.这种"无用之用",反映了我们编辑同仁的精神诉求.曾有人动情地撰文说,栏目中推荐的好书,能提升我们的精神,能帮助我们确立更为理性的价值观,能使我们的伤感与快乐充满诗意[1].我想,重视与读者的情感交流,正是<编辑学报>在诸多专业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编辑同仁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魅力所在吧!  相似文献   

3.
经常看我们<北京档案>副刊栏目的读者,大多数人都会注意到这个名字--崔金生.崔老是我们刊物的老作者了,自从创刊后他就一直是我们作者群中的坚实一员,与我们一同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两年,崔老更是抖擞精神,在我们的"京城茶座"栏目中力扛"天桥旧话"这一子栏目,专门描述他眼中的天桥旧人物,文笔简捷生动,绘声绘色,语言极具北京地方风味,仿佛又把读者带入到上世纪那个斑驳陆离的"万花筒"世界.  相似文献   

4.
形与名     
《全国新书目》2021,(3):64-64
[唐]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也是中国茶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将茶学精神与美学精神相结合的重要历史文献。本书详细论述了茶的起源、采制、熬煮,茶器、茶人、茶事,以及品茶、茶道等,将茶事变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人人可以享受的,悠然自得、宁静淡然的人生滋味。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栏目一片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芮城,走在大街上或坐在办公室,人们凡提起<芮城报>,总都说:"那上面有几个栏目办得非常好." 一张报纸能否赢得读者,是衡量其生存价值的唯一标准.<芮城报>1993年复刊,在一个只有36万人的小县里,2000年发行量达到12000余份,其真经便是实施名栏战略--不断用新栏目吸引读者,正如有人讲的那样:"一个好栏目一片天,十个好栏目能移山."  相似文献   

6.
当茶叶这片小小的绿色植物不再只是人们生活中偶尔的点缀,而一跃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是一种和精神需求有关的奢侈品。昆明,这座离世界茶源最近的现代都市,不知不觉已诞生了一个与茶有关、狂热的族群。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随笔     
布拉格长大的奥地利业余作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其现代文学奠基者的地位已为世所公认。他作为艺术探险者的先锋精神和作为艺术殉难者的悲剧命运亦广为人们所传颂。他的作品正在世界范围内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争读。在我国,晚到的卡夫卡丝毫没有冲淡人们对他的兴趣,在人们热烈地谈论他,赞赏他,研究他的同时,他的越来越多的作品被迅速地翻译和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在“世界文豪书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20,(4):61-61
本书是为刚接触茶的新手准备的茶知识百科。内容包含名茶起源与发展,茶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如何专业地泡茶、鉴茶、赏茶、品茶等。本书雅俗共赏,示范的操作步骤简单易学,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读者带入茶艺的世界,让读者对茶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使读者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中国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9.
"京城茶座"开办有年,所发文章知识性与趣味性皆备,使读者学习与消遣兼得.但粗粗检览,"茶座"诸文尚未说到过"茶"."茶座"无"茶",似乎是一个小小的空档,因此,作为此栏目的爱好者,便有了弄一篇小文补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初,钱江晚报提出了打造"21世纪城市主流媒体"的口号,如何抓新闻、创办品牌栏目已成为晚报每个采编人员的执着追求.作为采集新闻最前沿的都市新闻部一直在思量用哪种全新的手段和形式,来与"主流"接轨.去年8月,一个连接读者与政府部门的栏目--"桥梁"应运而生,作为栏目的参与和策划者,我们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心得加以整理,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温州都市报的"老师伯讲新闻"栏目开办于2008年,被评为第五届浙江新闻名专栏。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组织的问卷调查中,"老师伯讲新闻"作为"读者印象最深栏目"在同城媒体中得票最高。栏目创办五年多来,在影响日益扩大的同时,却也难免给人留下"上了年纪"的印象。尤其是在网络媒体时代,如何将栏目推陈出新,不"倚老卖老",吸引广大年轻读者,是"老师伯讲新闻"栏目的编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互动微值化以前,在温州城里,"老师伯"讲的新闻故事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能在市并中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一、对期刊品牌化的理性认识众所周知,期刊品牌是一种读者的自然认同,是期刊文化的标志,具有独家特色和不可替代性。作为期刊个性和实力的表征,作为区别于不同媒体的独特的文化符号,期刊品牌自然而然地"深刻影响受众的精神世界",并以自己独特的精神价值观、文化观,"让受众感觉不可或缺"。期刊  相似文献   

13.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七百多年前,茶就已经在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被发现,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茶从古老文化中的医学价值脱离出来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社会作用。茶从一件简单的事物扩展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处世之道,一种哲学思想。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由茶这个载体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内涵,茶与佛、道相通,与儒学思想相联系。中国的茶之道中饱含了"静、美"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一杯茶,一缕茶烟,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饮茶人的心灵与茶合二为一;佛家思想讲求"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期刊栏目设置的现状及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栏目是期刊的精神和外貌的体现,从中可使读者领略期刊的性质、特色乃至风格。栏目的名称既是一组文章的缩影和代表,对文章的内容、形式具有提示作用,又可诱导读者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大凡优秀的期刊无不重视栏目在期刊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赵征 《今传媒》2010,(7):62-64
"天下女人"是一档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关注中国都市女性精神世界的大型谈话栏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女士主持。该节目由湖南卫视和阳光文化于2004年共同打造,主要面向25岁—  相似文献   

16.
在纸质期刊时代,读者对论文的检索、阅读路径是"期刊—栏目—论文",在数字化时代,读者的检索路径已经简化为"电子期刊数据库—论文",读者可以忽略期刊、省略目录、跳过栏目、直达论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发展、读者检索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割裂了栏目中论文的有机联系,给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带来严峻挑战.数字化时代,栏目策划的根本在于编辑以栏目为核心,以问题化的研究吸引学者关注,形成稳定的学术小共同体.编辑要研究读者的检索习惯、阅读偏好,通过精炼标题、关键词和摘要、采用栏目主持人制度、主动推送等手段加强栏目策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坚持期刊的学术定位与办刊理念,不能盲目为提高下载量而进行栏目策划.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凤毛麟角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杨宪益的谦逊和勤奋令人敬佩。他用笔耕不辍的精神打开了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文化视野,另一种可供借鉴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循证价值观"所倡导的医学实践理念使医学期刊读者的阅读兴奋点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在栏目策划实践中运用先进的循证理念将医学期刊与临床和读者对接,适时满足受众需求,使栏目的个性特征与期刊的特色相得益彰,同时也获得了期刊栏目策划循证实践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报纸经营品牌战略的核心,是不断地推出新闻精品、创出精品栏目。创立精品栏目最终是为了吸引读者,提升报纸品位,扩大报纸影响力和发行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品栏目既关系到报纸的生存,也是报纸提升品牌价值的锐利武器。拥有63年办报历史的《开封日报》,始终不遗余力地打造精品栏目,以提升其品牌价值,先后形成了"潘杨湖"、"新闻深读"、"今日视点"、"民生在报"、"城市细节"、"天南地北开封人"、"活着"、"周末笔谈"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拥有忠诚读者  相似文献   

20.
党报驻站记者如何关注地方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传媒观察》2011,(9):59-60
自去年8月以来,《新华日报》在头版新推出的"新华关注",以几乎每天一篇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越来越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新的品牌栏目。一个新的品牌栏目的诞生和成长,需要多方的热情呵护和倾力培育,作为党报驻外记者,显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