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台新咏》是我国南朝徐陵编撰的一部诗歌总集,660首诗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女性作者的作品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具有鲜明的女性风格;男性作者的作品都选择女性为表现题材,具备女性化审美特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蕴意歌曲《长水谣》是鸳鸯湖棹歌研究团队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第53、59首为词,量身创作的一首棹歌少儿合唱作品。本课创作意图:借助合唱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多声部歌唱力量的叠加,为作品增添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词内涵。双声部通过合唱传输对棹歌唯美艺术的赞叹之情,赞叹江南人民生活的繁华景象以及面临自然灾害不惧危险、勇于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凤求凰》一首新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本文拟从《凤求凰》的创作背景、审美艺术特以及作品的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挖掘其艺术价值.借以希望给学习这首作品的声乐爱好者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翎的中篇小说《阿喜上学》,以截取横断面的形式,描绘了华人移民后代阿喜在金山的生活与命运。与其说这部作品表现了一代海外华工共同的生存境遇与理想追求,倒不如说其彰显出明显的女性意识。首先,小说通过描写阿喜的日常生活,揭示了海外华人女性艰难的生存境遇;其次,小说也通过展示阿喜为了求学做出的各种努力,表现出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阿喜这一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在海外华文文学的人物序列中显得异常可贵。  相似文献   

5.
《关雎》是由赵季平谱曲,歌词取自《诗经》中的同名诗词《关雎》,由宋祖英演唱的一首女声独唱声乐作品。曲调旋律优美,歌词典雅,风韵依存。《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诗。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本文拟通过对该首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为希望进一步了解该作品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陆游从戎南郑八个月,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南郑成为诗人践行人生理想之地,为此诗人写了300余首诗歌、10首词来记录南郑那段令他魂牵梦绕的生活,这些作品成为研究陆游南郑生活宝贵的文献资科。词作虽然只有十首,但却在意象、思想、文化方面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以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直接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中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一首声乐作品的创作则与之不同。它是由歌曲的词、曲作者运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创作出来的,只停留在乐谱上,人们不能直接从乐谱上感受和欣赏,只有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情感,浓缩、提炼、升华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给观众。即用歌声把声乐作品介绍给广大的听众。  相似文献   

8.
一、合唱在音乐和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它最善于表达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合唱艺术源于生活,又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9.
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期,作为华人文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群体,海外华人女作家作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深远和博大的文化意义。本文从现实、传统和文化三个层面比较东南亚和西方两地的海外华人女性文学,探求二者在题材开拓与主题挖掘、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中相同或不同的审美意韵。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一门很抽象的艺术,也是最能贴切生活的表达形式,怎样才能将一首作品完整的传达给听众,这就需要演唱者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与理念,而且还要处理好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发挥.要想完整的演绎一首好的作品就必须要做到把"声"与"情"完美的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肖建勋 《文教资料》2008,(34):14-16
三毛,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港台、大陆以及海外华人读者眼里最有传奇色彩的知名女作家,一个被无数青少年热爱、迷恋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具有任何的"使命感"和"文以载道".也不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益,但能融于大众.深入读者心中,而且她的创作与她个人生活紧密关联.她曾说:"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在她创作生涯中,三毛不断地认真生活.不断地突出自我.也就不断的自塑形象.让读者体会到生活中的三毛是一个对人生具有乐观积极、至善至美的态度和主张平等自由处世原则去与人和社会交融的传奇女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浒传》中塑造的英雄好汉家喻户晓,但笔者却对作品中的几十个女性形象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有效烘托了男性人物形象,而且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生动、丰满,更有思想性、可读性和艺术性。笔者着眼于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对其艺术塑造特色作了深入剖析,深化了对当时社会心理和女性生活世俗状态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民歌长期以来一直是深受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民间艺术,由于传统民歌大多采用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因此一首民歌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会困人,因地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由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传播媒介和生活方式等等的改变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本文中,笔者站在世界民歌的大视野中。试图梳理民歌在不同时代条件下的传承、传播特点,以及地理解民歌艺术,发展民歌艺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歌艺术,发展民歌艺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关于爱情与母爱的诗篇成千上万,然而真正写得好,能够让人记住的,却不是太多。如果将组诗当作一个整体,表明诗人的生活视野与美学视域相当开阔.艺术意境也十分独到与深厚。虽然每一首诗中都有自己关注的重点与角度,但是此三首诗似乎都与女性相关,可以称之为一组关注当代中国女性生活与母性形象的诗篇。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综观李清照的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其体裁更可谓诗词文赋兼擅,欢愉之作亦工,悲苦之篇尤胜。李清照作品的多姿多采,是其饱尝人间甘苦的人生所决定的。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天真活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写老年嫠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她词作中所展现的女性情感世界,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相似文献   

16.
一、作文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我们在谈论艺术的起源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其内容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记忆幻想等。舍此,艺术便无人问津。文艺工作者往往通过提炼加工的方式在作品里反映一定时期的生活现象、本质和规律。这  相似文献   

17.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为大别山人民而写、歌唱大别山的作品,也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深受歌唱家和群众喜爱的作品。但是很多歌者没有深入地研究、理解这首作品,就难以准确、深入地表达出应有的韵味。文章阐述了《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金寨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还有大别山尤其是金寨的人文、地理以及当地的音乐风格。使喜爱这首作品的人更加深入理解它,能够更好地演绎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这首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意、曲调、歌唱情感与技巧的分析,充分展示了傲蕾一兰这位民族女英雄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内心复杂的情感,并对作品的歌唱情感与演唱技巧做了深刻的艺术处理,使这首声乐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1]。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Etudes-tableaux)作品33号的第一首展开研究,对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和他的音画练习曲进行简介浅析,主要围绕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在1911年创作的、在他音画练习曲作品集中素有"悲壮的独白"之称的作品33号的第一首,对文章将从这一首作品的民族特性及演奏技巧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更多的挖掘这一作品33号第一首的内在艺术。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的二胡独奏曲 ,也是作者苦难、曲折一生的写照 ;作品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远 ,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憧憬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文从曲式结构、旋法特点、情感表现 3个方面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