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重写"翻译策略在广告语篇翻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译者可通过"改""减""并""增"四种翻译方法,达到翻译目的,实现文本功能。  相似文献   

2.
从《将进酒》的两个译本看翻译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标准对翻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比了《将进酒》两个英译本的翻译,旨在探讨"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些科技期刊版本记录的英译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其中关于"主管单位""教育厅""发行""发行范围"以及"编辑部"等的翻译中问题较多,为此,提出了这些项目的正确译法。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改写或操纵被合法化了,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无限发挥,从而导致翻译的失真,翻译"异"的特性也随之丧失。本文通过明末清初传教士理雅各在翻译中国儒学经典中对"上帝""天"的处理揭示了中国儒学思想并非神学思想,并且"上帝""天"更不能与"God"、"Heaven"匹配,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翻译主体性研究的偏颇,指出以文本为依据展开的作者与译者之间对话的主体间性研究才是解决翻译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樊辉 《考试周刊》2012,(14):15-17
译者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往往忽略了译者这一翻译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本文借助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活动中"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在分析霍克斯版的英译本《红楼梦》的基础上,关注和考察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谈翻译中的“雅”张国臣在翻译中,我们提倡并遵守"信""达""雅"三个原则。所谓"信"是说翻译要忠实原文,不能违背、曲解原文的意思,是强调翻译的正确性;"达"是指要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不应该随意附加或遗漏,但为了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又可不拘...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史记》之《管仲列传》中有一句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教参是这样翻译的:(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课本中亦无相关的注释,老师们在讲解此句时基本上皆参照教参的译文。教参将"九""一""匡"分别解释为"多次""完全""控制",笔者觉得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值得商榷。首先,这句话中的两个数词在句中应做动词。"九"同"纠",含义是"纠集",与"合"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8.
张启超 《文教资料》2011,(28):20-22
中西哲学、文学、语言学的发展迥然有异,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种的差异?是中西方文明的差异,还是中西学者认识水平的差距?事实上,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势必导致中西情感意识形态的"隐""显"。而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语言应用层面的"隐""显"表征上。这种差异在诗歌翻译中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中西方情感表征的"隐性"与"显性"。  相似文献   

9.
贾长峰 《文教资料》2011,(25):41-42
作者从章法修辞和史实的角度重新看待《出师表》:"亲小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结合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认为这句话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必考内容、典型题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调整,文言文是变化幅度较大的: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了"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而且文言文阅读部分以2013年上海市高考文言文试题《史弼传》为典型题(全是主观题——解释实词,翻译,断句,理解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犀利哥""芙蓉姐(姐)"闪电般蹿红网络以后,"哥""姐"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及各类媒体。出现了诸如"励志哥""相亲哥""萝卜哥""瞌睡哥""煎饼哥""拾荒哥""大衣哥""hold住姐""失控姐""蛋糕姐""著姐""青泥姐""炫校姐"等一系列"X哥(姐)"结构的词语。在"X哥(姐)"词族中,"哥(姐)"的理性意义已经虚化,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姐)"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将从"哥(姐)"词义、语法特征、"X"的性质特征以及"X哥(姐)"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原因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X哥(姐)"这一词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数学里解方程的"元""次""根(解)"等术语是谁创造的?说来你也许不信,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曾拜比利时的南怀仁等传教士为师,学习天文、数学、地理,还学拉丁文。因为南怀仁等人的汉语和满语水平有限,南怀仁在讲方程时句子冗长,发音又很不清晰,康熙的脑子常常被搞得晕晕乎乎的。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通俗易懂呢?一阵冥思苦想后,一个妙法突然冒出来。他向南怀仁建议,将未知数的值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限整式方程),  相似文献   

13.
钟晓光 《考试周刊》2011,(46):122-123
在观察中日对译语料库中"应该"被翻译成日语时,作者发现存在不少的「ベキダ」、「ハズダ」等形式对译的例子。由于「ベキダ」、「ハズダ」两者都可以翻译成"应该""应当""理应"等,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往往会不加区别地翻译。本文考察了日语句末「ベキダ」、「ハズダ」等语气形式的意义与"应该"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与相异性。  相似文献   

14.
孔庆梅  武怀旭 《辅导员》2010,(19):20-20
同学们,我们经常遇到带有"夬(guai)"字旁的字,这类字还非常多。我们常见的有"决""诀""快""块""袂""抉""缺""炔"等字;还有我们不经常见的,如"觖(jue)""玦(jue)""(?)(jue)"蚗(jue)"等字。不常用的字我们暂且不去理会,但常用的这几个字:"决""诀""快""块""袂""抉""缺""炔",我们一定要把它们分辨清楚。  相似文献   

15.
"请大家说说看,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奴颜婢膝""阿谀奉承""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知羞耻""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11,(9):45-45
"国际视野,教育比较"是"环球"的一贯宗旨。"环球"栏目如下子栏目"新事件""新改革""新观点""新见闻""新焦点"现向社会各界征稿:  相似文献   

17.
"言""象""意"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本形态研究最基本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文学范畴,自古就有"言意之辩""立象尽意""得意忘言""得意忘象"的说法。在今天的图像化时代,"言""和""象"都遭遇到图像的冲击,"言"的式微,"象"的变异,使"意"成了一种无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张掖市200名农村小学教师为对象,以了解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自我评价的特点及现状。调查内容包括了教师"自我概念""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九个维度。研究表明:(1)农村小学教师在"自我概念""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三个维度上的评价较高,在"自我行动"和"自我批评"维度上的评价较低。(2)职称因素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自我评价中不存在显著差异。(3)性别因素在农村小学教师"社会自我"评价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且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4)教龄因素在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自我"评价维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周芳 《现代语文》2014,(7):31-33
这是省坛滕世群老师教学《诲人不倦》中的一个片断:师:"如切如磋"这个意思要苦读,像什么?像加工牛角玉石一样反复切磋,"之谓"这个结构译得很好,应该翻译成什么?"大概"是相对于哪个词,是"其",不是代词,而是表示猜测的语气词,相当于"大概"。"斯"是这,"之谓"呢,就要译成"说""就是说""说的就是",这个含有固定的翻译的格式。我们换一个内容译一下,"滕老师之谓也"怎么讲?生齐声:就是说的滕老师或说的就是滕老师。师:语文课代表之谓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宋词中"愁"的概念隐喻,归纳了关于"愁"的五种概念隐喻,即:"愁是液体""愁是丝""愁是可衡量的物体""愁是可增减的物体""愁是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