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所论的“中性词”,是指汉语词汇学里感情色彩意义下的相对于“褒义词、贬义词”而言的并与之并列的那个中性词。它既不指普通语法上的与“阴性、阳性”并称的“中性”之词,也不指汉语词汇学中语体色彩意义下的“口语”和“书面语”都可用的所谓“通用词”①的那种“中性”②之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系山西大同方言的单点性研究,主要描述大同方言中动词与普通话动词的不同的构词特点和语法特点。例如在大同方言中的实词系统中特殊的分音词构词形式和大同方言动词中"圪A"的构词形式等。  相似文献   

3.
古代娄底表示"儿子"之称本用“崽”,“子”当是外方言的“舶来品”。从娄底各县市的方言语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子"缀词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形成的、以双音节为主的“子”缀词:二是现代强势方言影响而形成的、以三音节为主的“子”缀词。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语言创造的类推原则;二是历代北方移民及其语言的渗入。  相似文献   

4.
名词的特征之一是语义偏移,例如由中性词变成褒义词或由中性词变成贬义词等。本文主要讨论了“好不”“差点”“差点没”三种现象.着重从偏移现象出现原因以及实践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费话和废话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费和废的不同,费指浪费、耗费,废指没有用。主要有两点区别:一、费话是中性词,指耗费话语,多说话。废话是贬义词,指无用的话或说无用的话。二、费  相似文献   

6.
何起凤 《广东教育》2010,(11):11-11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要判断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运用是否正确,既要辨析其感情色彩,也要辨析该词所在的语境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沈广珍 《考试周刊》2011,(44):51-51
"钩心斗角"一词,原意是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按词典上的解释,"钩心斗角"的比喻义,应当是个贬义词,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排挤。生活中也常见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8.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首先提出来的,引起词语感情色彩变化的有客体世界、主体世界、语言世界三方面的原因.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丰富多彩,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有些褒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二、有些贬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褒义词.三、有些褒义词以及贬义词缓慢成为中性词.四、有的词语正处于两种感情色彩的反复出现难以确定的阶段.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在渐进中完成的,中间往往有一个较长的不同色彩的交叉时期.掌握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情况,才能避免词语运用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依照方言分区,新县方言属于中原官方,有着一般中原官话的构词特征,如儿化、重叠、后缀等等。但是新县方言在这几种构词方式上有着一些较为特殊的词语产生,如异读别义,儿化可改变词义,重叠可表语体色彩,后缀包括“子”缀、“货”缀、“哒”缀、“不拉叽的”等几种。  相似文献   

10.
在微山方言中,"巴"缀作为谓词性后缀用法极为广泛。分析"巴"缀词构成前后的特点,可以看出"巴"缀自身的特点:黏附于词根,总体上并不影响词根的主要语法功能和意义,只是增加了一些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后套话中的"货"由表物词根语素虚化为表人的词缀语素,意义虚化,位置固定,能产性强,表示"……的人"之意,表达强烈的贬义感情色彩。在"货"由实语素演变成虚语素的过程中,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隐喻思维和语言的类推机制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徽语祁门方言中存在两个复数标记:"大家"、"旺",这两个复数标记在语法功能、语义上同中有异。"大家"还保留一定的词汇意义,而"旺"的虚化程度较高,其本字应为"物"。"物"的复数标记之用法乃由"物"的"人"之义项引申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3.
随着"X货"构式在网络等媒体上的广泛使用,"货"的用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X货"词族。新兴"X货"词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货"在表示"商品"义时用法更加灵活,且指人用法较之以往更为普遍;二是在"货"的附加义方面,指人时原有的贬义成分消失,转为中性义;三是"货"的语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泛化,并通过"X货"构式大量构词,形成了"X货"词族,丰富了汉语表达。  相似文献   

14.
从感情色彩角度分类,词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常常把褒义词活用作贬义词,或把贬义词活用作褒义词,以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这在初中语教材里并非少见,现选几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词语.就感情色彩而言.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在一般情况下.其界线是清楚的.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写文章或说话时,有时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依靠特定的语言环境的帮助,褒义词临时当做贬义词来用,或者贬义词临时当做褒义词来用,构成了“反语”格(就是说反  相似文献   

16.
"撒花"("撒和"、"扫花"、"撒货")一词在《黑鞑事略》成书时已产生了多个意义,进入汉语后被引申泛化。明清时其早先的意义逐渐消亡,后来的一些意义在方言中仍有保留,这也是蒙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相互借用,最终蒙语借词在内蒙古方言中保留的例子之一。"撒花"可能来源于蒙语中固有词或来自于突厥语。  相似文献   

17.
运用描写、分析、溯源和比较等方法,对皖北方言的物量范畴进行系统研究,指出了含“子/儿”缀的物量词具有主观性以及一些物量词具有词汇化和多义性等特点,并与西北等方言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复习《词的不同色彩》时,我讲“怂恿”是中性词,但学生说是贬义词。他们还振振有词地找出理论根据,说书上是这么写的:“老师,看!第四册159面。”我接过书一看,果然,上面这么印着:“鼓励”和“怂恿”这两个词,都有鼓动人做某件事的意思。“鼓励”是勉励人做好事,是个褒义词:“怂恿”是鼓动人做坏事,是个贬义词。”我只好说:“可能是我记错了。”下课后,我又查了《现代汉语词典》,上面是这么解释的: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没讲鼓动别人做坏事,况且“鼓动”本身也是个中性词。我又  相似文献   

19.
洛阳方言中存在大量"儿化"形式的儿缀词,从洛阳方言儿缀词的语音类型、音节、义类及词性分布、儿缀词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对洛阳方言儿缀词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总体特征,并与普通话进行相应地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词义辨析     
掩护 掩盖 掩饰 这三个词都是动词,都表示“有意识地把真相遮蔽起来,不让人看见”的意思,但遮蔽的方式不同,适用范围也有差别。 “掩护”指采取某种方式,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进行暗中保护。它是中性词。“掩护”的对象都是具体的事物。 “掩盖”是遮盖、隐藏的意思。是中性词。它适用的范围比较广,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也可以是人的思想行为,在用于后者时,含贬义,指不良的思想行为。 “掩饰”是使用种种手法把真相遮蔽起来,企图以伪乱真,迷惑人们的视听,达到蒙骗目的。“掩饰”的对象多是缺点、错误等不好的东西,是贬义词。个别时候有中性用法,表示“遮掩”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