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日照方言划归山东方言东区的东潍片。其四个调类的调值是: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去声31。本文主要探讨了日照方言中两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以期表现日照市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能够唤醒方言保护意识并能养成保护方言之自觉。我们以临沂方言为窗口观察方言的变化,仅就部分语音变化而言,如中古入声的今调类、中古知庄章的今声母、尖团音、果摄一等见系开合口的今韵母等方面皆发生了较大乃至系统性变化。从变化的内容、幅度和程度而言,方言变化呈现出新老异读现象严重、方言变化分布不平衡两大特点。方言变化分布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地理区域、社会领域两大因素的不平衡。方言资源亟待保护,具体工作有二:方言资源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是语言服务的基础,而语言资源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保障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及在运行中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依据内容与深广度,方言服务包括宏观和具体两种。宏观服务主要指地方政府有保证公民有学习和使用母语方言的权利,并享有获得母语方言服务的权利;具体任务包括方言数据库和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方言资源保护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二是方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是方言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这三种关系,我们才可以让方言放缓一下变化的脚步,按照正常的步伐行进,使语言和文化奏出更为和谐的旋律。唯有如此,方言资源则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何睦 《文教资料》2010,(24):33-34
本文作者通过对兴义城关方言和乌沙、敬南方言语音系统的讨论和对比,发现兴义城关方言和乌沙、敬南方言语音存在的相同性和相似性。在兴义城关方言和乌沙方言,兴义城关方言与敬南方言的语音系统中,最为接近的声母部分,韵母和声调部分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4.
山东日照方言有四种声调,两字组连读共有十六种组合,其中八种发生了连读变调。运用优选论对日照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进行音系分析,提出日照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制约条件及其等级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5.
方言对五台山地区的佛教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发展、记载、传承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通过长期对五台山佛教文化地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认为不仅语音和语法富有特点,而且词汇和语汇也非常丰富.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谈了五台山佛教文化地区七个市县的方言概况,揭示了各自的特点与相互联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区域文化的栽体,也是地区文化的代言.辽东地区方言融汇了聚居地各民族语音、语词的风格,特别是深受山东半岛方言影响,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方言文化.辽东方言文化主要体现在日常饮食、称谓、丧葬习俗和地名等方面,记录了这个地区移民、开发和民族融合等历史文化内容,只要辽东方言传承下去,这些反映地区文化历史面貌的内容就不会遗失.  相似文献   

7.
方言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承载着积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些特殊目的而言,必须保护和提倡方言。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与方言的关系,并以商州方言为例,概述其承载的地域文化信息并得出结论,方言在地域文化传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进而提出保护方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日照方言中端、透两组的读音类型及地域分布做了梳理.其读音共分两类,A类只读成一套声母,B类读为两套声母;日照方言中端组声母的读音并未遵循普通话中端组声母读音的演化规则,在中古知组变为舌面辅音之后,受其影响,端组的读音沿着知组读音的演变轨迹演化,并一直保存在日照方言的读音中,但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在语言、语言学和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针对方言近年来的萎缩趋势,要正确认识方言,保证方言的传承空间,同时适当调整国家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歌词是民歌的核心内容,而方言语音则是不同地域民歌风格特征的显著标志与集中体现。信阳民歌融合多种优秀的文化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方言语音体现出来,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融合性、过渡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萍 《现代语文》2008,(3):67-69
汶上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片的西鲁小片.通过调查发现,汶上方言亲属称谓既有语音方面的特点,又有内部地域和新老派的差异,还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表现.本文从语音、词汇、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汶上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汶上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西安城区方言调查是按照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的要求开展的,此次调查明确了西安城区方言的代表区域,通过海选确定了方言发音人,并进行了语音、词汇、语法、话语讲述、口头文化等项纸笔调查和音视频摄录。通过对老男和青男发音人语音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城区方言原有的突出性特征弱化,不同年龄发音人的语音差异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音系的变化、一些字词读音的不同。差异造成的原因主要是普通话的影响、周边方言的渗透以及书面语的影响等。西安城区方言特征的弱化和消失,必然伴随着对地域文化认同感的淡化,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3.
淮安方言又称"淮语",属于北方方言,在明朝时期,曾被定为官方用语,是宝贵的文化艺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员区域流动的不断加剧,淮安方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对淮安方言语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这宝贵的文化财产可以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14.
沁县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太原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两种方言在语音上有很多异同.晋语的亲属词非常丰富而且自成系统,从亲属词角度分析方言语音的异同可以更好地认识晋语.沁县方言与太原方言亲属词语音异同的分析,首先概述了两种方言以及亲属词,继而从亲属关系的四个方面描写对比两种方言的语音,进而分析说明两种方言亲属词在语音上的异同,指出两种方言在语音上的区别及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常用的襄阳方言词语中,列举出40例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特征的词,拟从语音、音韵、文化习俗等诸方面对方言词语的本字进行探究.这在指导方言规范化书写,正确使用方言、宣传和保护方言方面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时洪艳 《文教资料》2011,(34):40-43
广义上的鲁西南主要包括临沂、枣庄、菏泽、兖州、济宁五市及下属地区。鲁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具体来说属于山东方言区中的西鲁片.同时也属于中原官话的东南片。鲁西南地域广泛.因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间战争,人口迁移等原因,鲁西南地区各方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鲁西南各地区各方言的相同之处也颇多。鲁西南方言的特点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本文仅从鲁西南方言的语音、词汇量方面入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语音方面:鲁西南方言语音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阐述。词汇方面:鲁西南方言中有很多古语词的遗留现象和一些特殊的民俗词语,且鲁西南方言中词、短语与普通话中的词、短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鲁西南方言有时要表达与普通话对应的词义需要用短语,文内提到的词和词汇都包括短语在内。鲁西南方言语音、词汇方面的这些特点,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古今语言的演变.以及地区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钟良萍 《文教资料》2014,(31):128-130
亲属称谓词是当地语言和风俗文化的外化符号。本文运用描写和解释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含山方言亲属称谓词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文化内涵。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典范,它反映在亲属制度中并通过亲属称谓词记录下来。含山方言和共同语一样都有着十分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本文拟列举含山方言亲属称谓词较之普通话的差异处,并分析它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方言剧悄然崛起后,迅速成为许多电视台收视率新的增长点.一方面方言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对以普通话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方言又以其亲近性、亲切性赢得了受众的认同和广阔的市场.基于方言剧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规划好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尺度与分寸,在多语并存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戏剧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借鉴、吸收方言剧合理性的同时予以适当的批判,使方言文化和主流文化多元并存、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4日,浙江省档案局发布《关于开展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浙江方言音档建档为省档案局重点项目,将用3年时间为古老的吴方言建立语音档案。项目的立项原则是:以真人发音配以文本的方法来保存浙江方言,发掘并延续浙江方言的历史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20.
樊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63-66,104
遵义方言和重庆方言同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二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儿化程度明显高于西南官话其它方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