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两岸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两岸高校在交通运输产业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研究表明:台湾与大陆发展的极大差异,影响着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的关系;两岸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特性与交通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呈现一定的显著特征。基于这一分析,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围绕适应服务区域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学习借鉴台湾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参照国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标准,立足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结合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人才需求,探索交通运输类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校企合作新举措,以期为交通运输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08,(36):56-56
国家批准铁道部“十一五规划”的投资总额为1.25万亿元。10月下旬,为了顺应铁路建设的新需求,国务院批准了将铁路建设资金规模调整为两万亿的申请,将主要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与铁路干线的建设与完善。同时,交通运输部门正在酝酿未来3~5年投资5万亿元的交通运输投资计划。这为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差距,在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型的适合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体系,详细阐述了对于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创新、以及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全世界出行的方式与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顺应此变化,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要指引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创业,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建设也应不断同步更新。本文立足于现实,结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情况,探讨了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如何加强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差距,在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型的适合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体系,详细阐述了对于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创新、以及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开设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超过百所,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形成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特色优势形成的可行途径,旨在推动高校加强人才创新思维培养和专业特色凝炼。  相似文献   

8.
按照"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多个高校采取了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这种学习制度客观上需要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本文从交通运输大类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必须具备不同层次的经济学知识,探讨了经济类课程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该大类本科毕业生更好更快适应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具有自身特点,交运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重点加强工程道德的培养.首先应当强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交运卓越人才专业相结合的意识,其次要突出明确交运卓越人才思政课创新实践教学工程道德培养的目标以及规范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最后要创新性地设计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并充分地实践这些项目.这些创新性探索大大增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工程道德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对专业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增强能力、有所特长"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办学宗旨,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尽快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交通运输专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燃气专业推行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推行2+1培养模式的条件、运作方式、优势与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轨道交通行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特色,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根据交通运输专业补充标准,以及调整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框架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并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逐步形成课内课外、理论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专业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做出调查和详细分析。结合当前高校学分制改革和社会需求,提出交通运输专业改革方案,包括专业建设优化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设计、教学管理优化设计方案,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学分制改革的需求和本专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正面临应用型转型的难题。交通运输专业需明确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培养具备本专业特色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分层化教学为入手点,探讨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方案。在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其分层化教学特色,其次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最后提出新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前必修课程安排,设置柔性化培养方案,引入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杨宇清 《广西教育》2014,(18):46-48
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为例,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探讨如何全面推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阐述了《车辆评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了传统的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提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性质和课程特点探索出一套新的考核方式,由传统的"三七"模式转化为"二三五"多元化模式,这样既保证了本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交通运输专业基本知识,也体现了市场服务人才需求能力与知识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主要是以培养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组织指挥及运输管理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管理。交通高职运输工程管理专业应当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阐述了以教材为载体,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使高职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的课程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为了满足石油企业对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地质人才的需求,在地质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探索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在本科生教育阶段探索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创新计划实验班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模式;在硕士生培养阶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了全英文国际化培养模式和校一企一校国际化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满足了石油企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如何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亟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完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之间的同步关系,对加速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起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水产品贸易外语人才需求,提出培养模式内部进行阶段性短周期反馈方式,使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得以较好地同步,此外还探讨了两大能力培养模块之间耦合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