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一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最原始的血细胞,由它不断地增殖、分化,生生不息产生出多种多样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变形运动是白细胞执行机能时的运动形式,在实验的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其变形运动的反应。1实验动物与设备实验动物为青蛙或蟾蜍;设备:显微镜、带有凹槽的载玻片、盖玻片、移液管或带有粗针头的注射针管、台灯。2实验方法用移液管的毛细管端或注射器的粗针头从蟾蜍或青蛙背侧部皮肤刺入淋巴囊中,尽量从淋巴囊中多抽取一些淋巴液,然后将抽出的淋巴液滴在盖玻片的中央,形成一个淋巴滴。将带有淋巴小滴的盖玻片翻转过来,盖在载玻片的凹槽上,在凹槽中形成一个悬垂的淋巴滴。3实验观察将带有淋巴悬垂小滴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缓慢的变形运动。但是,因白血细胞运动非常缓慢,不能明显地观察到运动表现,需要观察时间长一些,并描绘出不同时间内的白血细胞的形态,比较一下不同时间内白细胞的形态图形,就可以判断出白血细胞的变形运动。此时,如果将显微镜下的载玻片靠近台灯的灯泡,由于温度升高,白血细胞的运动增快。白细胞运动的观察@张明宇$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学院!116021  相似文献   

3.
细胞分裂是指细胞通过分裂增生子细胞的过程。现行的多种大、中专,特别是高级中学的生物教材中,都将细胞的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相提并论。后者是无可非议的。关于无丝分裂,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同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无丝分裂的发现及分裂过程无丝分裂是发现最早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Remak首先在鸡胚血细胞中观察到核质的直接分裂,所以他称之为直接分裂。又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Flemming(1882)称它为  相似文献   

4.
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是雷马克(Remak)于1841年在鸡胚血细胞中首次发现的,1882年,弗来明(Flemmng)发现其分裂过程有别于有丝分裂,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称之为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对于无丝分裂的认识多有争议,本文结合植物细胞无丝分裂的研究资料,论述了无丝分裂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十一册 32页的彩色血细胞图 ,笔者认为有十分明显的错误。该页所出示的 4幅彩色图都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体细胞。其中血细胞图中出示了5个半成椭圆形的红色血细胞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核 (中间颜色深些 )。是红细胞吗 ?不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红细胞是圆形、中间为明亮的红圈圈。因为人体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 ,成两面凹的圆饼状。说它们是白细胞吗 ?白细胞虽然有细胞核 ,但它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并非红色 ,而且很难找到这么多个形状相同的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因为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比红细胞少…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漫游于中国的冷漠的“局外人”形象,曾经吸引、诱惑了无数的中国读者。“局外人”把新启蒙时代中国读者内心的一些欲求具体化,这些欲求因“文革”时期的高度压抑而遭到释放,同时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怀疑。透过“局外人”形象,读者由以往对世界的狂热虔信转向冷眼旁观,由此遁入到超乎想象的自我分裂的惊悚夜晚。那个分裂的自我形象,努力延续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7.
人体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浆主要功能是运送营养物质和维持血容量,使血液循环得以正常进行。而世界上所有血库里的血都是从健康人体抽取的,血源量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人造血”诞生了。  相似文献   

8.
材料一 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最原始的血细胞,由它不断地增殖、分化,生生不息产生出多种多样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血病是由于骨髓的造血功能异常引起的。骨髓移植,是指在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大量破坏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后,把健康人或自身已缓解的骨髓移植给患者,使其中造血干细胞持久地在患者骨髓腔分化增殖,从而恢复其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过程。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先进的方法。材料二 我国首家“生命银行”———协和脐血干细胞自体储存库正式向市民开放。家长可把孩子出生时的脐血放在这里保存,当孩子日后万…  相似文献   

9.
问:为什么“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且“呈两面凹的园饼状? 答:红细胞来源于红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网状细胞。起初,它有大的细胞核和明显的核仁,分裂迅速,叫“原始红细胞”。后来胞核、核仁才渐次解体,连线粒体、DNA及RNA也相继消失,而血红蛋白则在细胞内加速合成。到了成熟阶段,便成为体积约87μ~3,内含0.03毫微克血红蛋白,中心厚度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负压采血管因具有安全、易用、高效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多种原因造成的采血量不足。由于用于血球计数的负压采血管的抗凝剂是定量的,这样就会造成抗凝剂浓度相对升高和标本的稀释,而抗凝剂的浓度和稀释低渗作用对血细胞计数仪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用BECKMANCOULTER A.CT5DIFF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采血量的标本,分析其对血细胞常规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探讨。本文观察加入溶血剂后放置不同时间对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仪器:MEK5108-K型血细胞分析仪和SYSMEX F-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已校准)1.2 试剂:随机配套试剂1.3 标本:EDTA-K2抗凝静脉血(1.5mg/1ml血)  相似文献   

12.
1 相关概念 1.1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是针对有丝分裂而言的。对于减数分裂,一定要注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共同叫做“一次减数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投有也不再进行连续的分裂。而且细胞周期概念中还有一个“周期性”的意思内涵:一个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又恢复到了初始状态(染色体解螺旋,条数不变,),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连续,已经失去了周期性。所以减数分裂不谈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3.
这天晚上,我到医院陪爸爸值班,看到了显微镜下的世界。我先看血液里的细胞。在显微镜的镜头下,有成千上万个白色的豆状细胞和几个稍微大一些的粉红色的细胞,爸爸告诉我":白色的细胞是红细胞,粉红色的是白细胞。"白细胞应该是白色的,红细胞应该是红色的,镜头下怎么正好相反呢?原来,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已经经过染色,所以看起来跟正常的血细胞颜色不同。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组成的。血浆是黄褐色的液体。它的90%~91%是水分,另外还有6.5%~8.5%蛋白质和2%的低分子物质。血细胞则是呈红色的固体,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相似文献   

15.
一、是血液,不是血浆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第七章“排泄”中,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的“血浆”概念的运用,我认为有不科学之处。 教材中提到:“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其中两处“血浆”的使用欠妥。因为教材在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确,“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其中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少量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所以,教材中的第一个“血浆”应为“血液”;第二个“血浆”,在这里虽然可以用,但科学的讲也应为“血液”,这样也保持了主语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中花木兰的遭遇揭示出女性普遍的生存和文化困境:即要介入社会生活、进入男人的世界,则必须像花木兰一样“化装成男人”,接受男性社会的行为方式与行为准则,承受着身心分裂、时空分裂与自我分裂之苦;即便有所成就,还要因“僭越”性别秩序这一罪过而最终等待男性中心话语的赦免。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7,(3):59-62
对2834例患者骨髓检查时的血细胞分类结果和该患者的静脉血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比对,以骨髓检查时的血细胞分类结果为金标准。静脉血白细胞分类异常细胞漏检标本658例,占14.41%。其中异常细胞小于4%的标本444例;异常细胞在4%8%之间的标本163例;异常细胞大于8%的标本51例。在两种标本均检出异常细胞的459例标本中,白细胞分类低于骨髓检查的分类共198例标本,占6.99%,说明存在少见和漏检现象。两种标本细胞分类百分比为27%和41%,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北魏一分为二后,各地域集团因长期分裂的局面而产生了很深的隔膜,这种隔膜在北齐灭亡后依旧存在。北周、隋及唐初统治者不得不设法消除这种因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隔膜,进而联合各方力量,建设新帝国。本文以董敬墓志为线索,试图勾勒出当时一部分山东豪族之心态,以及统治集团为消弭隔膜所作出的努力和收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血细胞分析仪所用的血标本多是EDTA-K_2抗凝血,但是临床发现如用其制成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血细胞形态会有异常变化,难以准确分类计数。通过我们观察,在常温下,尤其是白细胞中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更为明显,并且在4℃或37℃条件下仍然不能避免该变化,所以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东北小鲵和极北鲵血细胞形态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东北小鲵和极北鲵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对细胞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对白细胞数量比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动物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较爬行类大,白细胞的数量比例有一定的种的特征,其中淋巴细胞比例最高,而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别在东北小鲵和极北鲵中比例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