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罗焕 《海外英语》2020,(7):228-229
词类也叫词性,表示英语单词的类别.学生习得英语的词类非常重要,因为词类是学习英语单词和语法的基础,也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英语中表示"可能"的词有形容词、副词、情态动词等不同的类别.要表达同一意思,不同词类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注意词的转化的英语构词法,这也是一种词类转换的特殊形式.建议学生遵循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入假设"理论来积累英语单词的词类,争取达到理解性的输入.  相似文献   

2.
康鹏 《现代语文》2006,(10):97-97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词类活用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汉字浩瀚多彩,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且复杂,一字多义现象更是极为普遍,以致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某个不十分明确的字词到底属于词类活用还是其他用法,确实难以判定.不能把"兼类"和"活用"准确的区分,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按"活用"现象来处理,这既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不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3.
“词类转换”题是历届中招英语考查的重点之一。所谓“词类转换”,就是根据句意,用句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进行填空,使该句意思完整,语法正确。现就如何做好这种题目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词类转换是英语主要的构词法之一。英语名词在句中转换为动词的用法较为普遍,本就英语人体部位的名词在句中转换为动词的用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壮语与英语的语法形态比较及其思维方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语法形态特征。壮语无词形变化、词类转换随意性强、组句灵活等特点体现了壮民族的概括性和整体性思维倾向.英语有形态变化、词类转换有章可循、组句强制规约等特点体现了英民族的明晰性和个体性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6.
三、词类的转换一个词由于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由甲词类变为乙词类叫做词类的转换。如英语名词beauty,作定语时变为形容词 beautiful,作状语时变为副词 bearltifully,作谓语时变为动词 beautify。有没有词类转换的现象,是汉英词类又一个重要的区别。英语一个词类能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多,不同的句子成分需要用不同的词类,这就是词类转换的必要性。如作谓语要用动  相似文献   

7.
词类转换的学习在初中英语中非常重要。掌握英语词类转换能更好地培养同学们掌握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词类转换归纳起来有;分号名词(人或事物的名称)如:gun、fire、dog、clock。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如:tall、ugly、thin。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如readwrite go。代词(代替名词或数词)如;we、one、you.等词的转换。在英语学习时,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习,第一,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二,判断所给词的词性;第三,确定该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最后按各类词的转化形式进行转换.现在将各…  相似文献   

8.
先秦汉语中,广泛存在着某词在此处用作甲词类,彼处又用作乙词类的现象。本文采用“词类转换”的提法加以分析,考察词类的转换,不能离开当时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古人构词写意崇尚功用、追求简省,是形成词类可以相互转换的重要原因。词类转换可分为依声转换和因义转换两种类型。依声着眼于语音的变换;因义着眼于意义的变换。而这两类转换都要受到联想性和区别性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没(有)"句虽然是"有"字句的否定形式,但是由于"有"字句的比较项一般是体词性的,"没有"句的比较项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有"字句多表示虚比,而"没有"句主要表示实比。因此,造成"有"字句与"没(有)"句在比较项性质、比较点、比较值"那么/这么"的省略、X的选用、相互转换上不完全对称。留学生由于不了解这两个结构的不对称而常常出现偏误。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个世纪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到现在已五十余年了,这期间,语言学界一直坚持着对词类问题的研究,这一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无论是从理论出发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词类的本质问题和区分词类的根本标准及各种词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讨论和广泛的探索.但汉语词类还存在着各种各样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且汉语词类体系各家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些都是有待深入讨论的.在此,我们在认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动词数据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来重新认识"名动词"的归属和地位问题及它的使用频率和功能.从实践方面来看,对于"名动词"这一问题重新提出并进一步研究,对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的自动切词和确定句法关系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朱德熙先生(1991)在《词义和词类》一文中再次强调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并举出两个例子来向大家说明"如果不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只从对词义的模模糊糊的感觉出发划分词类,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其中有一例是"出品".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词类取代传统的词性来描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使译文不受原文语法的约束;采用核心句以及句型转换的概念,译者能够摆脱句法的束缚;采用同构体的理论来克服社会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微话题"是指带有专用标记"#……#"的微博话题,这种话题在使用过程中发展出了说明化、语篇化、主观互动化的非常规用法。本文认为微话题的这种功能扩展与汉语"名动包含"的词类格局相适应,也与"指称并置"的流水句特征相适应。可以进一步指出的是,结尾的微话题是一种特殊的概述回指,发展出了言域功能,具有话轮转换的构拟特征和移情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文言文中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词类属性,不会随意改变,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会出现因语境的不同而由一种词性向另一种词性转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必须出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如果孤立地看待某个词,则构不成词类活用。当某个词被活用以后,其在词意上或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将英文的词类完全译成相应的中文词类是不可能的,它需要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将英文的词类灵活地转换,从而准确表达。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汉英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法。  相似文献   

16.
"词类通假"曾被看作是<马氏文通>机械模仿西方文法的"罪证",受到许多人的批判.本文以历史辩证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挖掘产生"词类通假"的根本原因,从汉语词类划分的实际困难出发,充分肯定马氏在毫无参考的情况下对汉语独特性的观照,从而发现"词类假借"说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创新精神,以期对这一理论作出更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词类转换题就是要求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要求考生词不离句,掌握词的各种变化形式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目,除了要有坚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8.
万静 《广东教育》2011,(11):32-33
一、考点分析 在近五年的广东高考语法填空中,每年都考查了词类转换题,这是一个必考点。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引起重视,根据该词在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五年来共考查了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论汉语中的"SL+A"和"A+SL"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同时进入"SL+A(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形容词)"和"A+SL(形容词+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结构的形容词有"重、高、长、宽、深、厚、粗"7个."SL+A"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补语、宾语、主语;"A+SL"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主语.两种结构可以相互转换,但"SL+A"比"A+SL"的使用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由于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英汉翻译工作的复杂性.为了更顺利地进行英汉翻译任务,必须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本文主要从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进行思考,简述词类转换定义及其特点,对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对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的具体体现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