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里程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本文主要论述五四青年学生怀着爱国情愫,立于运动的前沿,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张扬了反帝反封的彻底爱国精神,敏锐地迎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航向,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光明。  相似文献   

2.
香港小语教材《现代中国语文》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中华文化教育。教材里介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的课文有近30篇,这些课文,对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香港少年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对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激发其爱国之心,起到积极作用。二、重视文明礼貌教育。表现在教材里,便是通过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为了抗击侵略者,挽救祖国的危亡,为了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本文通过两个真实的战斗故事,深刻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反帝爱国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任何困难和考验,不仅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没,反而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个永恒的主旋律,也是调整个人和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为祖国的利益而奋不顾身地牺牲个人利益,为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品质,将永远受到人民的赞颂和景仰。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爱国诗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歌运动,它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主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画卷,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篇章。本文试从鸦片爱国诗潮创作主体、内容、风格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背景:中华民族一步步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迈进中华民族曾有过辉煌灿烂的过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但是当世界向近、现代迈进的时候,中国在闭关锁国中落后了,中华民族被迫走进倍受凌辱的历史。从那一刻起,中华民族便开始了苦苦奋争的复兴历程,期待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之情重在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讲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相统一的,爱国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必须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瑜 《成才之路》2013,(11):69-69
爱国是一种情结,爱国是一种责任,爱国更是一种自觉的行动。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子孙的骄傲,更是当代人们学习的榜样。学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传授的过程中,在学生的价值观还在形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  相似文献   

8.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异常丰富,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对当时和后世诗创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可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本文通过对《夜读兵书》的简析来概括其诗篇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论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李生平“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业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史诗。语文课应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根植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之中,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内容。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包含深刻的时代内涵,其中,中华民族拥有的丰富爱国实践构成了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了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逻辑,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解放理论和国际主义理论构成了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新时期的爱国爱疆精神,以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而且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将自己的毕生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他一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便以爱国思想为其整个政治思想和全部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以毕生精力来寻求救中国于危难之际的办法;爱国思想也是推动他向西方学习,变更旧法的动力。 一、爱国思想贯穿一生 毛泽东同志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决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86页)研究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同样不能脱离他所生活的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必定会激发全体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历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陶林辉 《学子》2014,(9):8-8
一、爱国民主思想的发展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一个内在因素 冯玉祥爱国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冯玉祥出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长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年代。由于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欺压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因此他对帝国主义主产生了强烈的痛恨情绪,“遂立志为爱国为军人,以御外辱而国耻”。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的视角对《中国佛教史籍概论》进行价值诠释,可以在对中国佛教典籍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典籍的历史“纪年”和佛教僧人评价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和道德文化传统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高度的赞扬,体现了陈垣先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条件下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在历史上曾发出灿烂的光辉,对世界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曾有过杰出的贡献。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处在外患连绵、国无宁日的状态。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因历届政府的腐败和综合国力的落后而失败,割地赔款,屈辱求和。古老而强大的中国一步一步陷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勤劳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痛苦中挣扎呻吟。近代中国人民的每一次反侵略战争,都激励着中华民族的觉醒,直到20世纪40年代,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力和自生力作用:“摩德载物”的凝聚精神促使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爱国报国的爱国精神谱写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爱国壮歌;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使解放区军民渡过了抗战困难时期。抗日战争炮火的洗礼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的熔炼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关节点.它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程中一次广泛动员的、全民性质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第一,革命的和爱国的政治力量在五四运动中都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精神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及重要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高中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可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可以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是历史上爱国主义的继续和发展。今天中国人民爱国,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重要讲话中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这是回顾我国四十年历史得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