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提到顾城,人们便会想起他“童话诗人”的称号,这与他诗中构建的世界是大体一致的。舒婷曾写下《致童话诗人》,这更坚定了人们对这一称号的认同。顾城自己也说过:“当我打开安徒生童话,浅浅的脑海里就充满了光辉。我走向他,我渐渐透明,抛掉了身后的暗影。只有路,自由的路。”  相似文献   

2.
向丽 《师道》2006,(6):28-29
有一次下课了,我发现坐在最后排的一个学生把脑袋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双臂里,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上课时我就某个问题让同学们举手自由发表意见,他说他也有好多想法,但是犹豫了很久都没有举起自己的手来,于是感到非常地懊恼。第二天恰好是我们的班会课,所以我就以“如何让自己成为最积极的人”为题让大家自由发言,下面是部分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3.
我想飞     
自打我还是一只小雏鹰的时候,我便产生了这个念头,我想飞。这个念头一直伴随着我,尽管我曾被人捕获,失去自由,也没放弃。那次灾难发生在一个早晨,当我和父母在河边饮完水,刚要飞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们,不祥之感笼上心头,很快地,我被人用网套住了。他把我关进了一个笼子里,一个限制我自由的笼子里。鹰是不许人类这样对待自己的。我撞击着铁笼,发出一阵阵鸣叫,试图撞破铁笼,或是靠自己的疯狂来震慑住那个人,我想飞。因为我是鹰。我顽强地冲撞着铁笼,一次比一次猛烈。但那个人,任凭我怎么冲撞、怎么嚎叫,他始终在一旁冷笑…  相似文献   

4.
宫陈 《幼儿教育》2003,(2):25-25
下课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上完厕所便在活动室里自由活动。而我则照例到卫生间检查水龙头有没有关好。进卫生间一看可把我给气坏了。不知谁把沙包扔进了小便池,那可都是家长和老师辛辛苦苦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我怒气冲冲地回到活动室里质问是谁干的,立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宏波……”于是,我把宏波“请”到了我的身边,可谁知不管我怎么“拷问”,他就是不承认,而孩子们的一再指认倒让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到底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因为老师平时经常批评宏波,让小朋友认为做坏事  相似文献   

5.
第六感     
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在玩耍。一个男生从眼前匆匆走过,没穿校服,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我还是觉得他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便叫住了他。聊了两句校服的事,他回答得很简单,态度还是挺诚恳的,也看不出什么问题,只是略有一丁点儿的支吾,但凭直觉我肯定还有什么更大事情在背后。于是,我在聊天的同时,也开始了更仔细的观察,我发现了他脖子上的红印子以及身上隐约的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6.
曹文轩 《教师》2012,(6):1-1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  相似文献   

8.
爱的幻觉     
《中学生阅读》2007,(12):53
“天才魔术师”大卫曾经说过:“我玩的是骗术,没有真东西。”在电视上,我看他在空中飞,又轻易地“移”走了自由女神像,还成功地穿越了长城……“在评价他的魔术表演时,我淡淡地说:高科技手段运用得还不错。  相似文献   

9.
笑看嫣然 《家长》2014,(Z1):65-66
正我要用耐心和爱心引导孩子,让孩子可以永远自由飞翔在属于她的那一片天空。去朋友家串门,没聊上几句,朋友便把我拉到她15岁女儿阳阳的房间,朋友指着那书桌上和书桌靠边的那面墙壁给我看,说:"快看看吧,怎么办啊,小小年纪居然喜欢上明星了。"接着,朋友告诉我,今年是她女儿"初升高"的关键一年,没曾想到,她突然追星了,现在家里到处是这个明星的贴纸,她挎的一小包上的吊坠也是他的头像,更有甚者,因为喜欢这个人的歌,她甚至于拿出了一直存着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  相似文献   

11.
上初三的时候,我的一个结拜兄弟当兵要走.我去送他,他坐在大轿车里一言不发.我想安慰他,便说,这下好了,你自由了.说完此话,他还是一脸苦相,便有些烦他.在我的概念里,只要不上学,不做功课,不被老师烦,便是最大的幸福.而能离家远走,不被父母管教,那更是天大的喜事.我由衷地羡慕他,所以不太理解我那兄弟为何总是沉默不语,并且低着头不拿眼睛看我们.  相似文献   

12.
林莹 《教师》2013,(29):118-119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部伟大且极具影响力的电影,它阐述了银行家安迪如何在自由意志的支配和鼓舞下,用了十九年的时间逃脱囚禁他的牢笼.如他所说:“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鉴赏》2010,(1):78-81,111
不可缠绕的心灵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  相似文献   

15.
张艳 《今日教育》2006,(12):21-21
自由活动时,婕婕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苇苇打我!”见苇苇这时候躲在其他孩子身后,我便叫道:“苇苇,为什么打小朋友?快向她道歉!”连叫了几次也不见他有认错的表现。于是,我快步走到苇苇身边,生气地问道:“为什么打人?快给小朋友道歉!”这时的苇苇双手捂着小脸,也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追问道:“你哭什么呀?快给小朋友道歉!”他哭得更厉害了,  相似文献   

16.
南非总统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的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少数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由的两种概念作了区分。虽然他们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含义上与伯林的阐释基本相同,但对二者的态度与对二者关系的处理则截然有别。张申府与吴恩裕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更为偏爱积极自由。张佛泉把自由分为两个指称,他虽然极力抨击积极自由,但也认为第一指称下的自由与第二指称下的自由并不冲突,二者毋宁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8.
邱海燕 《文教资料》2006,(13):149-150
伯林区分了消极自由与“自主”、理性的关系,结果是从选择能力的意义上来理解消极自由的,他又区分了自由与自由的条件如知识、平等的相互关系,致使他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理论陷入了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9.
乔纳森·弗兰岑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文坛中的一颗闪亮巨星。《自由》是其创作的第四部小说,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一上市便荣登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也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一场"我为《自由》狂"的热潮,弗兰岑也因此成为了美国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小说家。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小说进行简单介绍,并从自由、欲望与危机这几个主题层面来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0.
自我、自由、欲望是李白诗歌的三个主题,也是理解李白精神世界的三个关键词语.李白诗中的自我,由现实自我、幻想自我Ⅰ、幻想自我Ⅱ的三重结构组成,并通过这三种自我形象的连接,对其后的思想资源加以统合.李白在与人生困境的抗争中,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自由意愿,传达对自由经验的向往.这种对自由经验的向往,成为其诗歌感染力、震撼力的源泉.李白诗歌的欲望主题则包含了真实的生命冲动,指向他所向往的自由经验.诗人的其他政治幻想、超现实幻想都因与这个感性层次的联系,而有了活跃的源头.作为一个抒情诗人,李白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在一个总的来讲缺乏自由的时代,用一种非常强烈的形式表达了人类与生固有的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即使在环境强烈压抑下这种自由欲望如何搏动而不曾妥协.这正是李白诗歌的主题,也是人类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正是这一主题将李白与后代无数读者联系在一起,使李白成为人们心底里最喜爱、最倾倒的诗人.与这种自由主题相应,李白诗在形式上也具有最大的自由感(就古典诗歌范围而言).所有这一切综合起来,便构成了作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例的伟大诗人,一个无法模仿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