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而罹患癌症也往往影响患者的情感和社会功能,从而影响癌症的治疗,一些研究已经证实长期精神压力会促进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免疫抑制功能。所以文章主旨就是探讨长期精神压力与MDSC的肿瘤免疫抑制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向阳 《百科知识》2012,(18):10-13
正癌症的治疗现在已经有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生物疗法等多种疗法,而且在化疗方面还产生了癌症的靶向治疗。所谓靶向治疗,就是用药物准确瞄准肿瘤进行攻击的治疗,可分为器官靶向治疗、细胞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而分子靶向治疗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如蛋白质分子、基因片段等)进行攻击,以阻止癌细胞的分化。这些治疗方式在很多癌症上都得到体现。如果对近年来一种男性比较容易患的癌症——前列腺癌的防治进行深入了解,就可以比较深入地理解癌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癌症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不断涌现,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雷萍团队在肿瘤免疫耐受机制、肿瘤靶向治疗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鉴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将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癌-睾丸基因是一类代表着精子发生和肿瘤形成相似性的基因,它们对肿瘤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对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癌-睾丸基因的概念、癌-睾丸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污染、生活压力等各种因素,导致各种传染病和肿瘤疾病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国癌症死亡率已上升值世界第一位。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家CharlesA.Janeway教授指出未来肿瘤免疫的研究将为免疫治疗癌症带来很大的希望。中国工程院的三位院士也把征服癌症的希望寄托在生物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上。  相似文献   

6.
张洁 《科学中国人》2009,(11):110-113
刚过不惑之年的罗健教授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的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对普通内科疾病及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胃肠肿瘤、乳腺癌、淋巴瘤、骨及软组织肿瘤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他也是我国最早关注癌症疼痛,并系统从事癌痛,社会心理、姑息治疗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专家之一。在罗健教授看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高,而对抗肿瘤的治疗方法,却仍需更多的研究与探索。病理分析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最重要依据。目前,对肿瘤的病理分析从原来的细胞水平已经延伸到了分子水平,可以针对肿瘤基因进行研究分型,以便指导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任孙保存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的研究,从临床病理、动物模型、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深入分析肿瘤生长过程中血管生成模式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涉及的细胞分化、功能和信号转导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日渐成熟,技术原理和材料工程不断创新,基础科研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NGS在癌症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近,NGS已被用于临床肿瘤学以促进癌症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列举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上的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主要指导作用,并展望了其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户外有氧运动、户外环境中的负氧离子、自然景观等多重因素能够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起到综合治疗的作用,并能帮助癌症患者减少癌症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结果提示有氧运动可以成功地帮助众多不同性质种类的癌症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药免疫调节剂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简要回顾 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免疫系统的紊乱,不仅会产生多种疾病,而且与人体衰老及老年人的多发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精神病的发生均有密切关系。爱滋病(AIDS)的危害,使人们对免疫缺损的严重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寻找具有良好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已成为当代新药的发展万向之一。 八十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对植物多糖、特别对中药中的多糖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今已相继报道了100多种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的中药多糖,有的已在临床用于肿瘤、肝炎、心血管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和康复,其中最重要的药理作用当推免疫促进作用。众所周知,正常的免疫功能是人们保持健康、战胜疾病的重要保障,而肿瘤、肝炎等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低下,中药多糖的抗肿瘤、抗感染等功能就是通过机体免疫系统的介导才发挥其作用的。已有的大量药理和临床应用表明这些功能确切的多糖,其原生药大多属于补益类中药,如人参多糖、黄芪多糖的原生药人参、黄芪均是知名的补气  相似文献   

11.
在肿瘤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功能与红细胞免疫有巨大的关系,研究结果也证明红细胞具备免疫功效。着重对红细胞免疫研究的历史进展、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红细胞免于以功能的调控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深化着人们对肿瘤的发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尤其是肿瘤治疗技术途径正发生着根本的变革,它将改变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而正在形成一种更为癌症患者所接受的肿瘤治疗新模式——“肿瘤细胞改造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由于肿瘤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健康杀手,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问题,并且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很多治疗肿瘤的手段和方法被研发出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推广。IL-2活性在肿瘤免疫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肿瘤小鼠淋巴细胞IL-2活性的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想比较,说明淋巴细胞IL-2在免疫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4,(4):74-75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由哈佛大学韦斯仿生工程研究所领导的一个多机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实验室培养的小鼠乳腺肿瘤的癌变状态,遏制癌症发展,有望带来一种治疗早期癌症的新方法,而无需手术、化疗或放射治疗。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上。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也是唯一能够活化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DCs的表面分子能够处理提呈肿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始动者。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经典的肿瘤治疗的三大支柱,肿瘤的生物治疗也日渐在临床诊疗技术中崭露头角,本文从DCs的来源,抗肿瘤机制,DCs与杀伤细胞联合应用,DCs在各类肿瘤治疗中已取得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回顾,阐述和展望了DCs作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谈“癌”色变,绝非危言耸听,当今世界癌症几乎就是“死亡”的同义词。据统计,癌症每年造成世界上600万人丧生,超过各种原因死亡总人数的10%。于是,世界在向癌症挑战,探索防癌治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找到了降服癌症的新思路,那就是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自我治疗。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识别“自己”和“非已”  相似文献   

17.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第一杀手”。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二元靶向放射治疗肿瘤的方法,利用中子与硼发生反应产生的4He 和7Li 粒子来杀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该方法与现行的治疗癌症的方法相比,具有靶向性强、杀灭力强、分子尺度及保护正常组织的特点。当前,BNCT 已成为对抗癌症的一项新选择,而且正有望发展成为治癌的一种例行疗法。BNCT包括三大关键技术:中子源与中子束流、含硼化合物药物、患部剂量评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患部剂量评估技术已趋成熟。含硼化合物药物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三代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不仅靶向特异性明显,而且在肿瘤中滞留的时间也大为延长。因此,BNCT 三大关键技术的焦点在于开发一种能安置在医院内、由医生亲自控制的、成本可以接受且安全可靠的中子源装置。老研究堆不具备临床医疗的“亲和性”,一般又达退役年龄,难以成为推广例行治疗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4,(7):1-4
<正>我国学者提出肿瘤异常生长的"细胞核陷阱"观点[导读]他们发现新型小G蛋白分子RBJ,RBJ异常活跃则肿瘤生长恶化更快,而降低RBJ活性则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提出肿瘤异常生长的"细胞核信号陷阱"学术观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事关癌症患者治疗所需的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11日出版的《癌细胞》杂志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研究团队论文。他们发现新型小G蛋白分子RBJ,RBJ异常活跃则肿瘤生长恶化更快,而降低RBJ活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癌症已成为人类最常患的疾病之一,但人类至今尚未研制出有效的根治方法而使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第一大杀手,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癌症延长人类寿命显得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目前人类发现的癌症的主要产生机制进行分析,并在分析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各种研究成果对治疗癌症的方法提出新的设想。如果该设想能够具体应用到临床治疗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癌症将会很快被人类攻克。  相似文献   

20.
花粉与抗癌     
花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能被肠壁或肝脏加双氧酶降为两分子维生素A(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其中视黄酸有抗癌作用,主要是保证正常细胞(膜外侧寡糖链)的不断修复及更新,不让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致癌物质进入细胞而致癌。 β—胡萝卜素能消除机体产生的自由基。如自由基过多,能损伤细胞粒中的基因,造成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实验室内进行的动物实验,证实了β—胡萝卜素能消除幅照动物产生的自由基。 放疗和化疗是目前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副作用大,除周身毒性反应外,造血系统,尤其是白细胞大量损伤,致使白细胞下降。放疗、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选择作用,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机体的正常组织,使得标本俱伤。 机体免疫反应能力降低,使肿瘤发生、发展和更加恶化,患肿瘤时,T淋巴细胞机能和数量均有所下降。施行放疗、化疗,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玫瑰花形成试验证明:正常人周围淋巴细胞中形成玫瑰的细胞占69.4%,59例恶性肿瘤病人则占41.51%,而放疗后仅占34.17%,显然肿瘤病人放疗后玫瑰花形成的细胞值低于正常人。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原本就低于正常人,实施放疗后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