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我国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法治”,呼唤一整套法律制度的建设。而法治的关键在于民众心中怀有对法律的信仰。在当今中国,人们心中的法律信仰尚不完善。笔者试图从中外比较、历史和现状分析等层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探索当前我国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法治大厦的“软件”支持来自于民众内心的对法律的信仰。文章从法律信仰的定义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信仰在法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剖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的一种崇尚,它不但是法治的内在动力,也是法治实现的必要条件。西方具有悠久的法律信仰传统,然而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原因,尚未重视法律信仰,所以树立法律信仰应作为目前中国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法治极度信服和崇拜并以之为精神寄托和行动准则。法治信仰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师往往将其作为重点、难点讲授,可效果总是难以尽如人意。造成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笔者认为.不能科学把握法治、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性质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信仰     
当代世界各国纷纷踏上法治道路时,中国从掌握社会权力的官员到一般公民,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中,日益感受到法治的巨大价值。在我国,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针的提出,使法治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就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法律信仰问题。“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而“形同虚设”的法律,在于不为人们所信仰。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便很难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标志。要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目标,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不可或缺,然而农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抑制着法律信仰在农村的培育。通过对农民法律信仰缺失深层原因的分析,提出培育农民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旨在诠释培育农民法律信仰是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法治被作为一项政治正确的命题在中国普遍推行。但其实践的残酷现实却不得不令人深思:一方面,数千年的封建专制文化传统使得我国民众信仰法律的氛围严重匮乏,但这只是次要原因;另一方面,更主要地,信仰法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命题,法律至上的追求不等于法律信仰,法治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势,是一套使基本社会秩序得到保证的规则体系。法律信仰仅仅是民众信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主张真正的信仰多元化,才能使民众得到真正的解放,使其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其他信仰的生成和维护。  相似文献   

8.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重要精神基础,建设法治国家首先需要培养国民对法律的信仰。信仰的多元是中国的特点,中国当前面临着信仰危机。树立法律尤其是宪法的权威,使国民参与到法律治理的过程中,是培养国民法律信仰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的重要意义不容置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律信仰是其应有之义。鉴于法律信仰在中国的匮乏,更突显目前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法律信仰在中国匮乏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分析,试图探讨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律信仰制约因素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内驱力,而现在,公众法律信仰的虚无已日益突显。“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因此,要想把法治精神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必须努力去寻找法律信仰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藏族地区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立法权是实现藏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重要保障。藏族地区的民族立法取得的显著成绩,为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探讨当前藏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地方民族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一书的阅读,引发了对法律信仰问题的思考,进而分析在中国语境之下,对法律的信仰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信仰构筑民族的精神依赖,法律保障公民的人世周全。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首先明确其内涵,然后具体讨论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引入到当今人们的法律信仰当中,以解决我国法律信仰危机的现状、加快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步伐,最终实现现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振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12年间修正了8次,以为刑罚能解决一切犯罪问题。和谐社会决定刑法修改的方向,罪刑法定原则决定刑法修改的品质,立法技术决定刑法修改的科学性,民众的法律信仰和司法运行拷问刑法修改的效果。目前刑法修改模式仍为经验主义,刑法修改应逐步从多变性转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已形成一个基础的框架体系,但存在以下问题:民族法制建设观念过于保守;立法技术落后和法律协调机制不健全;民族法规的执法监督机制远未形成。加快民族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的三个关键是:民族法制观念由注重政治功能转为注重经济功能,经济立法成为立法中心;立法技术由笼统、简单,中央立法层面的稀缺和法律规范部分的缺失到立法的细化、完备、针对性强的技术提升以及协调机制的确立;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单行条例-从内蒙古自治区单行条例立法现存问题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行条例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法律依据之一,现行单行条例在立法实践中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单行条例立法总量少、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范围窄,具体内容缺少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立法程序不完善等。我们应加强单行条例立法工作,提高立法层次,扩大立法主体的范围,在单行条例中增加自治地方自治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加强单行条例立法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理念基础。法律信仰的虚无,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障碍之一。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工具主义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理念的生成。为了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中的作用,法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一方面,法学教育必须把法治教育作为重点,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作为培植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把培植公民的积极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抛弃法律工具主义。法学教育的路径在于陶冶公民的法治品格,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中国社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与复杂性日益凸现。现有社区自治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本文从该法的特点开始,分析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对该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了思考,认为它已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该法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自治县(旗)单行条例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起步、活跃、稳步发展三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出,新时期自治县(旗)单行条例的立法和实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为自治县(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也应看到,自治县(旗)单行条例立法在立法主体、立法内容、立法程序和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且亟待解决。应从澄清单行条例立法过程中的理论分歧、增加自治县(旗)单行条例中对少数民族利益和地方利益保护的内容、中央和上级国家机关切实履行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县(旗)的职责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的实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然而,近年来法学教育却鲜有涉及,即便是对在校的法科大学生也忽略法律信仰教育。本文基于法科学生法律信仰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的法律信仰认知现状,以及影响法律信仰的因素,并提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式、转换教育理念、转移教育重心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