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史料就无法进行历史研究。然而,有了史料,若不用马克思主义去加以鉴别,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写不出可靠的史学著作。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对史料不加鉴别信手拈来,发挥成章,或者把别人片面地运用史  相似文献   

2.
拓宽研究视野、转变研究理念和强化史料利用是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重要路径和方法。拓宽研究视野,重点是要由地方视野转向国际视野,由阶级视野转向民族视野,由战争视野转向综合视野。转变研究理念,需要坚持学术标准,注重现实关怀,立足正义立场。强化史料利用,特别要在突出史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全面性上下功夫,通过比较鉴别,尽量接近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的必要性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是不能够重现的。要了解和研究历史,就必须借助于史料。史料,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提出“史学便是史料学。”梁启超也提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历史学研究离不开史料,有合理的史料才会有鲜活的历史。为了使历史恢复原来的面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历史、想象历史和深化历史,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史料资源,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活动。史料教学不是单纯的史料堆积,而是从教学目标出发,借助史料来认识历史、感悟历史研究的过程。史料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在课堂上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史料进行选择,要注意史料选取的角度和对史料的取舍。  相似文献   

4.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前提,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对史料的分类,史料的搜集与鉴别作了详尽的表述,这体现了梁启超全新的史料观,为当今治史者的研究提供了极高的借鉴价值,也对当今史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和基础,要学习、研究人类历史,离开史料就成了无源之水,难以对历史作出全面的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老师们越来越注意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认识到史料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等。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88年本科毕业即升入研究生学习,虽然受过一定的基础训练,但是还不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比较欠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办法就是打好理论基础,占有充实的史料。 研究历史,必须纵观全局。这既关系到历史科学的严密性,又意味着历史研究的严肃性。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以占有大量的史料为前提。 我校中国近代史专业是广西重点专业学科。图书馆有大量的中国近代史藏书,系资料室和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亦有很多近代史资料和论著,我们具备占有史料的优越条件。但是,要快速有效地占有史料,就必须借助于各种性质的目录索引。  相似文献   

7.
(丁) 史料的鉴别: 史料收集之后,不能不加区别地拿来使用,还要做鉴别的工作。史料的鉴别,主要是要搞清史料的真伪和史料的年代。材料的真伪、年代搞不清楚,多好的材料也不能轻易地引用。一般地说,材料的真伪和作者、年代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通过材料所记载或反映的史实、思想源流、文体风格等方面的考察,发现矛盾,推究真伪,找到真正信实可靠的史料。在这个意义上说,史料的鉴别,是历史研究最必要的基本工作。我们说史料的真伪,首先是指古书的真伪。因为其它的史料,如甲骨文、铜器,虽然也有古董商的伪造赝品,但毕竟为数不多;解放前后,考古学家用科学方法发掘出来的甲骨和铜器等,当然不存在伪造的问题。古书的伪造却是大量的,所以我们重点谈一谈古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当前的高考试卷还是新课程教学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意识与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鉴别能力主要是鉴别史料真伪和价值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的局部探究和课后的专项练习是培养学生史料鉴别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们搜集、鉴别、著录和整理古代文学史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史料应当公用。要使用真实的、原始的和新发现的史料。避免断章取义、"抽样作证",注意选择、分析比较。要正确地阐释史料,把握史料所能证明的限度。引用史料应当遵守两个重要的规范:一是认真核对;二是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学生学习历史,主要是根据前人留下来的史料来获取知识,而且历史学科也是通过总结、梳理前人留下来的史料而形成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史料,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增添了很多史料,而且这些史料的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最佳素材,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地补充和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魏书·高句丽传》的口述史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高句丽建国传说,二是高句丽基本概况。魏收将上述史料纳入正史文献,增强了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凸显了史料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关于朱熹礼乐思想的研究总体来看并不充分。对朱子礼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经学和史学的考辨,如对《家礼》的真伪和历史影响的研究,对《仪礼经传通解》经学思想的分析。对朱子的"乐"学思想则以其音乐著述的史料学考证为重点,同时对其音乐思想的内涵与历史影响也有一定关注。从目前来看,关于朱子礼乐思想的哲学与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而这也正是朱子礼乐思想在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意义上,再现“历史真实”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述。历史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因为“历史”绝对客观的真实已经完全消弥。“影视史学”和“书写历史”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真实标准。历史影片的成功之处是“客观历史精神和主观艺术想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因受到时代的局限以及历史的变迁,而引起了文学史界评论界的“再认识”。但过去的“再认识”主要围绕作品的历史的真实性而展开。本文以李准的“李双双小传”作为不仅定性而且定量的分析标本。提出应该以“形象大于思想”“细节的真实”作为一种既衡量其真实性,又衡量其艺术真实性的评判方法,这就是“现实主义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中,古村落的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必然会进行文化的重构,并将其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真实"地搬上舞台向游客展示。以桂林市兴安县秦家大院为例,在旅游语境下古村落的文化重构是历史记忆的反映,是村民的文化自觉,是乡土社会的文化适应,并为旅游者提供一种"舞台真实"。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地看待旅游文化包括"地方"对自身历史解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塑造历史"真实性"(authenticity)成为呈现出色音乐表演的重要条件。本文从乐器采用、合唱风格和基本音乐特点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对如何塑造具有历史真实性的莫扎特《安魂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视域下的历史事实、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理论缺陷,以及历史的真实性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观点尽管各有其合理性,但是又各有缺陷;客观实证论者认为历史事实是等待着史学家去发现的客观的独立存在,历史事实等同于历史真实,这种观点排除了历史事实中的各种主观因素对历史真实性的影响;主观建构论者认为历史事实含有主观性与相对性,这一观点容易导致对历史知识的全盘怀疑主义;史学家的"自治"和"技艺"、共同的学术规范和学科训练以及相对客观的历史事件和史料的制约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维护和保证了历史的相对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他们的文化意义却可以不断地与时俱进。自晚明以来,学界曾将王徵前后诠释为"忠臣义士"、"科学家"、"天主教徒"等几种不同的历史形象,而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似乎更应被诠释为"跨文化传播者",因为其跨文化传播的活动对于当今文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评价的转变和王徵历史形象的再次变更,也说明了史学研究反映时代精神,并随时代发展而深入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叙事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教育叙事的首要原则是"教育性"。具有双重学科属性的教育史学,其叙事研究也兼有教育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特点。教育史叙事的"真实性原则"体现在"生活真实""、逻辑真实"以及"情感真实"三大层面;其"教育性原则"体现在"教育性的历史"和"历史的教育性"两大层面。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历史的"真实"叙事得以被重新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等先生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为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本科生的指定教材,印量甚大,影响甚巨,但直到1998年的修订本,仍然在作品复述与史料复述上存在一些瑕疵。本文指出其中的25条瑕疵,对其他学者提过的错误不再重复。之所以指出其错漏,是希望这都优秀教材日臻完善,不再继续给大学师生以负面影响,也希望著者能以更认真的精神对待史料的"多"与"真",让研究回到文本自身。但是瑕不掩瑜,该教材依然是同类教材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