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五代敦煌粟特人与归义军政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五代敦煌粟特人与归义军政权郑炳林唐前期沙州敦煌县有13乡,其中专门设置了以安城祆为中心的从化乡来安置粟特人。①吐蕃占领敦煌之后,从化乡的建置被取消。据池田温先生研究,其百姓多逃亡粟特及回鹘地区,留居敦煌者则依附寺院成为寺户。②陆庆夫教授则对遗留敦煌...  相似文献   

2.
晚唐五代敦煌康氏家族是敦煌粟特人中势力很强的胡人,他们是唐敦煌从化乡的主体,从石城镇迁徙而来,成为敦煌的豪族,从事商业手工业经营,同时还在吐蕃及归义军政权中担任各种官职,亦官亦商是他们从政的基本特点,敦煌文书中留下了他们很多丰富的记载。康秀华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吐蕃统治时期出任吐蕃部落使,并经营胡粉等高级奢侈品生意,归义军时期出任归义军使衙判官,最后升迁为瓜州刺史。  相似文献   

3.
归义军政权建立伊始,即恢复敦煌等十乡,取消悬泉、寿昌、从化三乡,新建赤心乡,形成十一乡建制,持续到张承奉时代。曹氏归义军初期,沿袭十一乡建制规模。到十世纪三十年代,归义军势力趋于鼎盛,建立通颊乡。但退浑是否设乡?尚缺乏直接材料。到曹元忠时期,则又反省通颊、玉关二乡,成十多建制,直到归义军政权覆灭。  相似文献   

4.
祆教起源于古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主要由粟特人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土,敦煌文书中不乏祆教尤其是祆庙的记载。从建筑形制上来讲,敦煌祆庙呈现出古波斯宗教建筑的特征,中央为四柱方形内殿,四周绕以柱廊;庙中既祭拜神像,又有圣火崇拜的痕迹,考虑到中亚祆教与波斯本教的关系,敦煌祆庙应同时继承了中亚和波斯两地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敦煌粟特研究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所关注的关于涉及敦煌的粟特问题研究状况的简要概述。对这些成果,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来分别论述:一、对敦煌所发现的粟特文文献的研究;二、对敦煌粟特人宗教信仰的研究;三、对敦煌粟特人聚落的研究;四、对敦煌粟特人社会活动的研究。通过这一概述,以期对敦煌粟特问题的研究状况有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李并成  解梅 《家教指南》2006,(6):109-115
荣新江、冯培红先生于《历史研究》2001年1期同时刊出大作,均认为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这一结论有商榷的必要.考之史籍早在秦汉之际中原曹姓就已入居敦煌,其子孙又在河西一带枝叶分布.据《曹通神道碑》等,唐初谯郡曹通家族又因官居于瓜州,且屡立军功,荫及子孙,遂成为瓜沙颇为显赫的大族.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很可能为其族属.此外从归义军曹氏之婚姻关系、曹氏统治时期粟特后裔的地位及其影响等分析,都无法证明曹氏为粟特后裔.莫高窟一些洞窟中绘有曹议金的大幅供养画像和题记,画面上曹议金丝毫没有胡人相貌特征,完全为汉族面貌.  相似文献   

7.
中古之时特别是归义军时期敦煌出现了许多新的节日习俗及祈赛风俗.新节俗和新祈赛的丰富一方面展示了本土文化之繁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敦煌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接纳.赛青苗神、赛祆、结葡萄赛神等定期祈赛之俗的异域来源分析,可探究西域胡俗经华化、变迁之后在敦煌之留存,从而观见中古之时敦煌与西域往来之繁盛.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把敦煌所出文字文本与天水所出隋画像石图像本对照研究的尝试.安城有祆教祈雨祭,诗云"更有雩祭处,朝夕酒如绳".天水隋石棺床石屏风原编号第9图,有酒自高处人工制造的牛头口中流出,酒流如绳如线,朝夕不辍,下有人跪拜.此图当为粟特等胡人以酒祭祆教雨神得悉神(Tir),此即"雩祭",所用之酒不排除有专用于祆教祭祀的豪摩(Haoma)酒.  相似文献   

9.
归义军政权一经建立就恢复了唐的县乡里制,张议潮将敦煌县划分为11乡.至10世纪30年代,曹氏归义军将原有的通颊、退浑二部落改编为乡,从而形成13乡制.曹元忠上台执政后并未进行乡制改革,通颊、玉关二乡也未曾被废省,13乡制一直存续于归义军中后期.  相似文献   

10.
敦煌所出粟特语古信札与两晋之际敦煌姑臧的粟特人刘波一、粟特语古信札年代学研究的新进展1907年斯坦因(A.Stein)在我国敦煌西北的汉代长城烽火台遗址中发掘出八封粟特文信札。作为粟特语古老丰富的历史见证,以及丝绸之路早期历史里未认识阶段的主要历史资...  相似文献   

11.
此文原载榎一雄主编的《敦煌讲座(2)·敦煌的历史》,全文分:一、导言——归义军节度使对敦煌的统治:二、归义军的行政统治机构;三、胡汉杂居的居民构成;四、归义军和敦煌佛教教团;五、莫高窟(千佛洞)和归义军;六、结语。本期刊登前三节,后三节将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材第二册所选的节度使出行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壁画《张议潮出行图》的一部分。 敦煌第156窟建成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也就是张议潮控制敦煌的时期。敦煌在唐代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前期(618—781年)直接受控于中央政府。随着吐蕃势力的强大与扩张,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强占了敦煌。吐蕃贵族的残酷统治,激起了当地人民多次强烈的反抗。张议潮趁此时机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率领当地军民驱逐了吐蕃统治者。唐中央政府于大中五年遣使至河西,设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敦煌自此进入归义军,也即张议潮家族统治时期(848—907年)。  相似文献   

13.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粟特妇女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粟特妇女生活很活跃,她们信仰佛教并参与建窟施舍等活动,经济上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农业等社会经济活动;粟特人还积极与敦煌地区的汉族及其它民族通婚,对于敦煌社会风气变化产生过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宝差科簿》中出现的"捉钱"与"市壁师",是与商业有关的色役。敦煌粟特人担任"捉钱"经营官营高利贷,推测也私自放高利贷获利;"市壁师"的任职使他们监督敦煌各行市场,以便商业活动有规范的顺利进行。这两种公务执事刚好反映出粟特人后裔在敦煌商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17.
归义军史一向是敦煌学研究的重点。由于资料残缺,要系统研究归义军史则困难重重,所以研究者单篇论文居多,专著甚少。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赵贞《归义军史事考论》一书。全书共6  相似文献   

18.
瓜沙归义军史,既是敦煌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又揭开了晚唐五代宋初西北史的新篇章。自敦煌遗书发现后,学术界对归义军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发表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大作。经过敦煌学专家、学者的钩沉稽伕、发隐抉微,归义军史已基本明朗。本文试图利用有关敦煌资料,并吸收前贤研究成果,对归义军的建立及其政权始末作一系统的综述。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西同考——附论六龙地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同考——附论六龙地望李正宇西同,一作西桐,又称西桐海,是吐蕃占领时期敦煌的一个地名,晚唐仍继续沿用。此地是古代敦煌境内一处天然牧场。晚唐时期,吐谷浑军及回鹘军多次侵入其地进行抄掠,归义军首领张议潮、张淮深叔侄数次前往清剿,发生过几次有名的战役,敦煌...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郑炳林,高伟酿酒业是汉唐以来敦煌地区的主要手工业之一,尤其到了唐五代时期,受饮酒风气的影响,发展成最具特色的地方手工业。关于唐五代敦煌酿酒业,敦煌文书中存有丰富的记载。在敦煌僧俗留下的酒帐、粟麦帐中,有大量归义军时期用酒的记录;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