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不仅是一名爱国者,也是一个忠诚体贴的丈夫.一位深爱子女的好父亲。分析他的家庭亲情诗,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儒者气概。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自传诗是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生动展示。杜甫在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始终与对亲人的深切关怀交结在一起;儒家“仁”的思想使杜甫把这种爱推向广大百姓,从而使他的自传诗具有一种“诗史”的性质;儒家的入世精神也激励着杜甫去建功立业,他的自我评价是以历代名臣自期,且对自己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4.
贺知章是唐朝诗人中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上场的就是他。贺知章和后面的"饮中七仙"比起来年纪是最大的。他比杜甫大五十三岁,差不多是杜甫的爷爷辈,比李白,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漂泊一生,忧国忧民一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其诗歌中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6.
我读杜甫     
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读杜甫,从他的《春望》到他的“三吏”、“三别”,然而对于杜甫的深刻理解却是在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日子里。一提到杜甫,人们总会想到他的爱国精神,想到他的作品风格是沉郁顿挫,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他少年时本也活泼好动,青年时本也裘马轻狂。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一个人从年少轻狂走向极端的沉郁,那说明他经历的一定是大悲大痛。正如杜甫,当他从一个翩翩佳公子成为一位逃难的老人,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几多悲欢离合,几多人情冷暖,几多世间沧桑。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悲,他的痛不是为他自己,不是为他的家人…  相似文献   

7.
安史之乱结束了一个时代,盛唐气象如云烟过尽。旧时的歌唱已趋冷落,新的诗苑尚待开辟。独立在盛中唐之交的伟大诗人是杜甫。在绝句史上,杜甫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即使那些认为杜甫“于绝句本无所解”的人们,也无法抹煞他在绝句史上的存在,以及他在唐代绝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不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精神如一条红线贯穿屈原全部诗歌.他是爱国诗人的典范,影响及于后人.作为一个爱国者,他还是仁人志士的楷模.屈原的爱国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彩.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精神如一条红线贯穿屈原全部诗歌。他是爱国诗人的典范,影响及于后人。作为一个爱国者,他还是仁人志士的楷模。屈原的爱国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彩。  相似文献   

10.
1962年,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就在这一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杜甫名列其中。我们平常提及杜甫,映入脑海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诗圣"的美誉。我们早已习惯了作为文学家的杜甫,习惯了从文学角度评价他的一生。但是,我们应该静下心来  相似文献   

11.
尽管在杜甫的少数作品中,或者在精神上或者在表现手法上曾经出现过浪漫主义的因素,但是,杜甫的绝大部分作品,像屈原的《离骚》,或者像李白的那些浪漫主义的名作,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都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是断然没有的。他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人类艺术两个主要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因素。然而,我们如果从杜甫一生对于现实的态度来看,从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主导倾向来看,从他大多数作品的创作方法来看,他却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艺术源于生活。杜甫的诗中之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杜甫之所以能用诗歌折射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其诗歌创作登上现实主义的顶峰,除了他的天才博学之外,和他生活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遭遇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由盛到衰的一个急剧转变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与杜甫及其晚年心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僧人的交往,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后徙居襄阳,因曾祖官终巩县令,遂世居巩县(今河南)。唐玄宗登基的先天元年,杜甫出生于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因此,他可以说是大唐开元盛世的同龄人。杜甫不是贵族,但也并非劳动人民出身,他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这一历史条件,也就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同情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他生活道路曲折多变,仕途也历尽坎坷。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文学思想是杜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杜甫的诗歌创作入手,以及其诗的有关论述,对其文学思想从文学价值观、文学审美观、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和文学借鉴观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杜甫文学思想的五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揭示了杜甫的文学思想和他的创作成就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杜甫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一生多舛,遭遇悲惨,饱经磨难。《兵车行》是杜甫写出的第一首直接为人民说话的诗,是其诗歌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现实生活转折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杜甫在经历了身后二三十年的寂寞后,经过中晚唐时代的渐为世重、宋代文坛对于杜甫的独尊,渐渐奠定了他在诗国中南面的地位。宋代杜学的极大发展,使杜甫研究成为历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宋元以来终身治杜的学者代不乏人。而历代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使得杜甫生平研究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得以澄清。可以说,历代杜甫生平研究的大部分结论到今天仍然是可以据信的。但有一个例外,就是有关杜甫之死至今还是一个纷纭聚讼的公案。杜甫晚年的流落与孤寂,杜甫卒葬的早期文献的相形简略与匮乏,成为以后异说滋生繁衍的根源。宋代杜学的空前繁荣与杜甫晚年…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闻一多称赞他是“中华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伟大的一道光彩”。杜甫是一个以大量诗歌抒写人民生活的诗人,他是诗歌之集大成者,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相似文献   

20.
一代诗圣杜甫,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位垂暮的老人,愁眉苦脸,面色凝重,满目怜悯。其实,杜甫也曾是一个活泼健壮的少年,也曾是一个裘马轻狂的青年;只是从35岁开始,他的人生才一直与沉重、失意、离乱相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