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美学涉及功能之美、科学之美与技术之美。功能不仅是实用功能,亦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功能美的因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特性的发挥联系着,另一方面标志着感性形式本身符合美的形式规律;科学与艺术是密切相联系的,科学家亦在探求美;技术美界于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它通过工艺材料、形式和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商标的基本功能是标识一种商品和吸引消费者。商标词的美可以通过商标词本身的词汇意义,词汇的拼写形式以及其具备的联想丈化等体现出来。所以,商标翻译中的美主要表现在音韵美、简朴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大都是“三美”主张的实践者,“三美”主张也成了新月派最突出的流派特征。过去我们一般都理所当然地重视主要倡导者闻一多对“三美”主张的实践。实际上,纵观贯穿新月派前后两个时期的徐志摩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徐诗对“三美”主张的实践更加尽善尽美。徐志摩在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方面尤其是音乐美方面都体现出了超完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功能美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形式美能给人带来美的精神享受。功能和形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美的设计产品应是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历史悠久的散文具有意境美、情感美、思辩美和形式美。深入挖掘散文之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散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美的实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美是在揭示自然界运动规律和内在结构的过程中用一定手段塑造的科学形象 的美。科学美作为美的一个子系统,包括科学品格形象美、科学形体形象美、科学风格形象美。科学美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都具有形象性、悦情性、创造性特征,但是它们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同。科学美是科学认识及适合表现这种认识的物质载体这些美的内容与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等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有的学者以传统美学为主要立论依据来否认科学美,是既有违客观事实又不符合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7.
在形式美上,唐代开国一百余年,人们还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发展,寻求更加符合内容表达需要的诗歌形式,这种探索着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对近体诗形式的最终确定,二是古体诗体形式的发展,它在诗歌的形式美方面体现了规范美和开创美两种不同的美学追求,李白在继承前人诗歌形式美成就的基础上,热情地探索与表现内容相符的形式,尤其是在古体诗体格,形式的发展方向对唐诗形式的开创美,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论述服饰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服饰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是服饰美之表象,内容才是服饰美之灵魂,形式服从于内容。服饰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使得视觉语言得以反映审美需求,共同传达美的讯息。同时指出服饰美的两个特质:1.服饰美依附于人体;2.服饰美的传达由着装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审美交流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视觉形式和听觉形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广告语言的音乐美。前者从对称、齐整和回环三个方面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均衡美;后者从平仄、韵脚、叠音、音步和重音等方面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声韵美。  相似文献   

10.
艾青借用从欧罗巴带回的“芦笛”,吹奏三十年代中华民族风雨与愁云交错的心曲,在艺术上体现出一种将深沉与奔放、雄伟与细腻、抒情与哲理、朴实与绮丽交融的“综合性品格”,最善于创造画意美、象征美与形式上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11.
RP技术能够快速成型得到实态模型,设计美学则使产品呈现美观的状态。RP技术在设计美学中的运用,就是利用RP技术的快速性和直观性,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以设计美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规避不恰当的因素。使产品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体现出形式美与技术美,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对加快设计与制造业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手机出版是一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出版过程。作为一种产品的数字化、流通的网络化、交易的电子化等特性的出版形态,手机出版较传统出版有独特的审美形式。手机出版存在审美介质非物质化、审美语言多元化、审美形式互动化以及审美模式个性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手机出版形式更为丰富,从而使其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长信宫灯是汉代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无论在审美与实用、造型与色彩还是理性与感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从该灯的功能、工艺、艺术性等方面对其设计美学加以诠释,以探讨我国古代工艺制品的设计审美,对现代设计艺术如何进一步发扬传统艺术不朽光彩的美学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报告文学的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报告文学文本的现实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表现在直接的无功利与间接隐伏着的功利性上;形象美在文本结构的巧妙安排、合理的想象和文学语言的运用等艺术感性形式中得以实现;新颖美要求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感染美既来自文本内容的真实,又来自文本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是文本真实的内容和完美、和谐的形式在审美高度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西方美学是一种更重视概念和逻辑体系的比较狭窄的"小美学",其作为知识论的极端形态则是"见科学不见人"的一套概念的或知识的"体系"。而传统中国美学则是生存论意义的美学,是相对诗化的、象征的和具有"人与天齐"的大口径、大边界、大尺度的"大美学",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本身,是更地道更正宗的美学。从"人天齐一"的人类追求自由、超越的本性来看,传统中国美学更接近"美学"的本质。因此,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正庶秩序需要重新调整,或者至少应该做到中西方美学"二美并尊"和"平等交辉",美学无疑应该走出"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念。  相似文献   

17.
诗歌具有意蕴美、意境美、形式美等美学特质,这些是诗歌朗诵的基础,也是诗歌朗诵过程中着意要突现的内涵。该文结合对诗歌美学特质的分析,从“把握诗歌意蕴,梳理诗歌结构——突出诗歌的意蕴美;发挥联想和想像,形成形象感受——突出诗歌意境美;分析诗歌形式,设计朗诵方法——突出诗歌形式美”等角度探计了诗歌朗诵技巧。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编辑审美的按近性具有三个特征:传统美学特征、时代美学特征和个性美学特征。审美的接近性使编辑产品更贴近受众,引起受众共鸣,从而更好地实现编辑传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詹姆逊把后现代主义视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它既是一种主导文化,也是一种美学风格.就其起源来说,它是资本主义独特的历史境遇的产物,有与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相对应的一面,也有相疏离的一面.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美学和文艺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