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视节目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单靠电视台自身的制作实力已不能满足节目播出的需求,从今年四月份起,中央电视台五套(体育频道)、八套(文艺频道)节目实行“制播分离”,这是中央电视台今年体制改革的一场重头戏。 “制播分离”的基本特征是:除了主体新闻等发挥导向作用的内容由电视台承担制作,其它一般电视节目则放手由社会上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承制,电视台只管节目的购买、审查把关和播出,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电视台日益增大的成本投入,同时也有利于发动社会力量,通过更激烈的竞争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酝酿之中的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正使越来越多的人动心。  相似文献   

2.
由制播分离引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制播分离,是相对于制播合一而言的,通俗地说,即指实行适度的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相分离,除了新闻、社教等发挥导向作用的节目由电视台自己制作外,其他一般电视节目则放手由社会力量制作,电视台负责对节目进行规划、评估、审核、收购和播出。二者各司其职,共同有效地完成电视节目的生产和播出程序。而如果把传输网络看作是电视节目得以播出的设备硬件,把电视台看作是电视节目的制作机构的话,那么现时广电业正着手进行的网台分离可看作是广义范畴的制播分离。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电视媒体模拟技术时代,新闻节目制作也开始使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电视台节目的自主化设计与节目的自动播出,以及标准MPEG格式的确立和新闻节目制作中引入非线性概念,改变了传统电视的剪辑概念。本文探讨了现代电视非线性新闻制播方法以及利用非线性编播制作新闻制播系统,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伟 《新闻传播》2005,(9):64-64
目前电视业制播分离体制正在启动。所谓制播分离制,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在我国电视业原有的体制下,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是由各级电视台负责,他们既是节目的生产者,也是播出者。这样的体制成为制播合一制。而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节目的编排和播出上。  相似文献   

5.
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近年来,制播分离成为电视业的热点话题.制播分离的概念首先来源于英国,原意是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电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制作.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指的是我国电视播出机构在保障正确舆论宣传的前提下,将一些非新闻、时政、舆论监督的节目放给社会制作单位来完成的一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肖叶飞  栾颖 《传媒》2010,(5):51-53
正根据电视节目的制作主体和播出主体之间的关系,电视制播模式可分为制播分离和制播合一两种类型。其中制播分离包括内部分离和外部分离,内部分离指播出机构把电视节目委托给隶属于自己的节目制作公司制  相似文献   

7.
周鸿铎 《视听界》2010,(1):34-35
制播分离的原义是“委托制作”,即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我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概念早在1996年就已提出,但十多年来,往往流于形式,搞了许多假制播分离。许多电视人不了解什么是制播分离,将之理解为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电视节目播出机构相剥离,  相似文献   

8.
从最初的纸笔和磁带并用完成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到方正新闻采编实现文稿的信息化,再到制播一体网实现编辑和播出的文件化,我们已经实现了数个飞跃。在今天这个媒介融合、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泛网络化的协同工作的新闻生产平台,实现新闻资源整合、编辑制作、审核和发布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9.
制播分离和中国电视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电视业的制播方式大体上有三种:制播合一,制播分立,制播分离。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制播合一指的是电视节目的策划、投(筹)资、制作、审查、播出等各个环节皆由一个电视台(公司)统筹完成的运作体制或机制。制播分立指的是电视节目的策划、投(筹)资、制作、审查、播出等各个环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某种关系的部门或机构分别完成的运作体制或机制,这种关系可能是一种领属关系,也可能是一种同属关系,还可能是一种契约关系或合作关系。制播分离是指电视节目的策划、投(筹)资、制作、审查、播出…  相似文献   

10.
“制播分离”可能算得上是新世纪中国电视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制作和播出是电视节目生产流程的不同过程。将制作和播出进行分离,不是简单地把它们割裂,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制作和播出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制播分离制度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11.
广播新闻节目编排是一门艺术。它追求最佳编排策略和最佳整体形象。较好地运用编排艺术,对于发挥广播新闻的传播功能,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以及创建广播新闻的名牌节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就是把将要播出的新闻内容,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和原则,听众收听的需要和习惯,编辑成播出流程的一个计划过程。就一档综合性新闻节目而言,上提要与不上提要,先播与后播,详播与简播,音响用与不用等等,是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改造的不断深入。采、编、播、存一体化的新闻制作网络已经被很多电视台所采用。未来的电视台里,信息的处理肯定要远远大于目前的数量,尤其是新闻类信息,这是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信息时代里.观众对新闻实效性的要求和新闻节目量的要求在逐渐增大.要满足观众的要求,提高收视率,必须对大量的素材进行甄选、编辑,得到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进行播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投入,还是制作,都可以说是"又叫好又卖座",但是这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节目并不是浙江卫视自产自销的节目,它的幕后制作团队是在隶属于星空卫视的上海"灿星制作",也就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不少业界人士把《中国好声音》誉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我国电视节目从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电视台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制播分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专业分工,是规模经济的产物,是信息化社会中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和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电视剧制播模式变革制作和播出是电视剧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大多数国家,"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是两种基本的电视剧制播模式。所谓"制播合一",是指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5.
丁凯 《传媒》2017,(6):43-45
民生新闻诞生于2 0世纪9 0年代末,早期较具代表性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有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等。此后全国各大卫视相继开始播出与此类似的电视节目,进而掀起了我国电视荧幕上民生新闻节目的争夺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产业已经完全过渡到“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无固定时间的新闻节目播出方式”?这种播出方式就是对新闻随到随播;有新闻时播新闻,无新闻时播文艺或者滚动旧新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现在许多县级电台新闻来稿量比较少。有份量稿件更是微乎其微,难以满足固定节目时间用稿的需求量。另外,开设固定节目,新闻往往要等到某个时间才播出,容易失去时效性。实行没有固定时间的新闻节目播出方式,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相似文献   

17.
刘勋 《现代传播》2004,(5):134-135
随着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 ,我国各级电视台在继续发挥喉舌功能的同时 ,也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 ,进行了大量有益的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探索。制播分离的大思路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分开 ,电视台主要管理节目播出 ,而节目的制作由市场来进行。这种模式在节目制作中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 ;同时可以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中 ,减轻各级电视台资金匮乏的压力。电视剧生产与部分栏目已经实行制播分离制度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等在上世纪 90年代就已经脱离电视台…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早期较具代表性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有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等.此后全国各大卫视相继开始播出与此类似的电视节目,进而掀起了我国电视荧幕上民生新闻节目的争夺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产业已经完全过渡到"互联网+"时代,这一变化给民生新闻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以民生新闻节目为代表的传统电视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制播分离是国内电视界一直追求的目标,学界对此讨论很多,广播电视系统内的改革实践也在摸索中前行。目前普遍公认的“制播分离”的概念为:“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1,(2):74
<正>1月18日,中央电视台对外宣布,将开启面向全球的新闻视频发稿业务,这是中央电视台在日常新闻节目播出之外,开辟的又一国际化新闻传播渠道。中央电视台建立"国际视频发稿平台",向全球推送中央电视台采集的中国和国际新闻素材,扩大央视的新闻传播能力和媒体影响力,帮助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增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