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启读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珊迪,因为他年纪小,所以叫小珊迪。(板书珊迪,再板书小)2.设疑: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3.先过第一关。(…  相似文献   

2.
《小珊迪》(人教版第七册)这篇精读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感人。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激发了读者对小珊迪悲惨命运的同情。学习本文,要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语境,理解“乞求“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在朗读领悟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感知他饱受饥寒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 .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 .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2 .练习给课文分段。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 .投影片。3.录像带。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二、检查预习1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2 .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三、范读课文四、学习课文(一 )学习第 1— 1 0自然段。1 .自读课文 ,完成下面的问题。1用“   ”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断定”“目不转睛”造句。3.学习通过人物外貌、神情、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三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而美好的童年,可有个小男孩,每天都在饥饿、痛苦中挣扎,幸福与他无缘。而他却有着纯洁而美好的心灵,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小珊迪。(板书课题:小珊迪)二、回顾课文,明确目标。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 《小珊迪》中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动人心魄,催人泪下,为让学生深切感悟,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学了课文,小珊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小珊迪是个诚实的孩子。他饥寒交迫,很需要钱,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1.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2. 引导学生在弄清各节节意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3. 会用“断定”、“不能不”造句。  相似文献   

8.
《小珊迪》(七册第24课)这篇课文以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为中心,以“找还零钱”这一中心事件为串线,具体叙述了小珊迪“饥寒交迫。邀买火柴”“为换零钱,轧断双腿”“临危之际,找还零钱”等内容。课文具有中心思想外露,中心事件明确,课后习题揭示了文章内容、重点、难点等特点,据此,可设计以下几种教法。教法A:中心突破中心思想外露,是课文特点之一。结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不妨直奔中心,再以  相似文献   

9.
1.联系实际语境,理解“乞求”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在朗读领悟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感知他饱受饥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体会小珊迪的不幸遭遇,感受他诚实、守信、善良的好品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3.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 深入研读课文 ,感受小珊迪“把诚实和善良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高尚品质。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 ,对诚实与善良美好品质的向往。一、听写导入1 听写 ,并把句子补充完整。(1)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 ,是因为……(2)因为 ,我断定珊迪不是那种人。(3)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那是……点评 :这种开放、互动的听写 ,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听写训练演绎成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 ,融词语检测、课文理解、语言发展等多维功能于一体 ,显示“立体教学”的特色。二、立体研读这篇课文老师已经教过四五遍了 ,课文也读过上百遍了 ,每…  相似文献   

12.
《小珊迪》是六年制语文第七册(24课)新选编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小珊迪卖火柴给人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残酷,热情地赞扬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贡。文章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感知课文,直奔中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要求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问:小珊迪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写了他干什么?他是怎样卖火柴的?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后,再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构想 《小珊迪》一文记叙了主人公小珊迪为了找零钱给顾客不幸被车轧伤.近乎死亡的故事。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催人泪下。教学中,我想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体会感知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4.
一、形象分析法教《小珊迪》《小珊迪》文章情节曲折,形象典型,事件和人物间关系明显,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是随着情节发展而逐渐显现出来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时,激发想象,有助于帮助学生感知小珊迪的美好心灵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学第一段时...  相似文献   

15.
加强考究重视朗读培养能力──《小珊迪》一课的教学设计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李平《小珊迪》一课是第七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小珊迪卖火柴被车轧死的经过的描写,表现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  相似文献   

16.
《小珊迪》是英国作家迪安·斯坦雷的一篇作品,讲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伤致死的故事。课文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守信、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我”对小珊迪的认识经...  相似文献   

17.
《小珊迪》(第七册)是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赞美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文章结尾告诉我们:是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打动了人们的心。那么,究竟是什么美好的品质打动人们的心呢?为什么这些美好的品质能打动人们的心呢?这正是阅读这篇课文应该知道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为此,我想谈谈如何围绕这个重点安排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8.
《苦柚》教案□河北承德市教研室孙晓飞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2.给课文列提纲,进行有条理地叙述事情的训练。3.学习本课生字词。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  相似文献   

19.
《小珊迪》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其训练重点是检验一下一学期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有一篇课文<小珊迪>,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