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2.
作文批语: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写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亦称之为“随笔作文”)。也许因为是随笔,也许因为没有繁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作文文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我不作精批细改,但对任何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我都要视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溢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许多批语竟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我的批语之后,竟然又写下丰富多彩的“续批”。许多学生反映:发下作文之后,他们…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中学生在临近大考(诸如高考或中考)时心慌意乱,打断既定的进程,如有的学生另起炉灶一门心思地补习曾经落下的知识,与老师的主旋律越离越远;有的学生则陷入茫茫题海,失去了复习的主动权;还有学生出现考试”失手”的情况,明明很熟悉的知识会做的题但在考场上却记不起来或做错了,事后懊悔不已。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反常”“失手”呢?先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也许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张师傅是一名杂技演员,脚耍大缸已有多年,可谓驾轻就熟。因为年龄偏大,他决定改行。在告别舞台演出的那天晚上,他把亲戚、朋友都请来观看。亲戚、…  相似文献   

4.
同一面山坡,蜜蜂看到的是鲜花满地,兔子的眼中却只有芳草萋萋;同样的行动,朋友也许夸赞你的热情,对手却当作是幸灾乐祸的嘲讽。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给学生布置点儿作业,有的认为你在关心他的学习,有的认为你是浪费他的时间;找学生个别谈话,有的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5.
    
“酷”是一个有许多含义的词。它最初的意思是温度低,但随着世界的改变,这个词也有了许多不同的意思。“酷”可以表示对各种事物感兴趣。当你看到街上的一辆名车,你也许就会说:“真酷!”当你看到你喜欢的足球运动员,你会想:“太酷了!”我们把“酷”这个词的意思扩大了。你会用“酷”,而不用“新的”、“令人吃惊的”这些词。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说明“酷”这个词的用途。一位教师要学生们描写一下他们参观过的瀑布,一个学生只在纸上写了一句话:“太酷了!”也许他认为这是表达他所见所感的最好方式。但是,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词汇的贫乏…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遭遇“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装模作样地操作,实际心猿意马;有的看似在讨论问题,实则嘀咕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有的高呼“学会了,不必再讲了”,却不会应用操作解决问题……以致教师总是被学生的种种假象蒙蔽。只有到考试时,许多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乍看此题目,也许有的人会说,学会学习是学生的任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师,他的任务是要“学会教学”,而不是“学会学习”,再说,教师还有不会学习的吗?其实不然。在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不短,学习班也参加得不少,但总感觉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帮助不大,结果导致“理论学了不少,方法了解不少,开展教学活动问题还是不少,说到研究烦恼又不少”,对于教师在职学习的意义、内涵及方法,许多教师在认识与实践上还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8.
曾听过一节《向命运挑战》,感触颇多。课前,老师让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霍金的资料。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学生发言给人的感觉是对课文理解透彻,认识也有高度。老师接下去会怎么做呢?也许会像“导读”中提示的:“如果在网上你跟霍金交流,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如是,就可以很好地考查孩子的表达及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一文中多次出现“师父”一词,如:“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等。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书写时经常会将“师父”写成“师傅”。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朋友,看到工人,你也许会想起隆隆运转的机器,平地耸立的高楼;看到农民,你也许会想起随风滚动的麦浪,硕果累累的果园;看到解放军战士,你也许会想到祖国边睡的安宁……那么,看到我——一个年轻的幼儿园教师,你又会想起什么呢? 朋友,不管你怎样想,我都会对你说:“我意味着未来,我代表着希望。”  相似文献   

11.
心灵的沟通     
在学校工作中,你也许会碰上这样的事:有的老师和蔼可亲,很少训斥人,学生很尊重他,他所教的科目成绩很高;有的老师总板着脸,一脸严肃,经常训人,工作很辛苦,学生不听他的话甚至和他顶撞捣乱,教学成绩也不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对此很长时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经过多方探求,  相似文献   

12.
谈到创新能力,举个例子,当学生读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后,老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有的学生会回答是罗密欧.老师就会接着提问:假如你是罗密欧的一个朋友,你会送他什么礼物?有的学生会回答,我会给他一部手机,这样也许就能避免悲剧.  相似文献   

13.
卢俊 《现代语文》2006,(10):67-68
坛巨匠巴金先生已离我们而去。在纪念巴金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起他晚年所提倡的“说真话,讲实话”的教诲。巴老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用真性情昂首走过他的101个春秋。他的这种精神不由得使我想起今天年轻的语教师,他们在接受时尚生活洗礼时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体温”,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仅仅是教参的冷眼、应试教育的酷刑,他们在解读教材时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巴老的“说真话,讲实话”的精神,没有自己的真性情,有的甚至懒于和本对话,借助各式教辅资料上演各种虚假的“语戏”。  相似文献   

14.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的“单位复习”一课,本节课是朱老师为了实践他的教学理念(“有的事情你不教他长大是会知道的,有的事情你不教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懂”;“数学就是一种模型,更要强调数学结构”;“结构要沟通,类型也要沟通”,这三句话是朱老师在课后向听课教师指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而设计的一堂复习课。  相似文献   

15.
书上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位地理教师讲到中国四大海产(墨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时,一个学生忽然问:“大小两种黄鱼有什么区别?”这位教师虽然教地理30年,可从没碰到这问题,只好回答“不知道”。有的人也许会想:这位教师也真够傻的,不会变通,竟然说不知道,在学生面前丢脸。我不这样认为。我以为他这种能够正视自我的品质是值得学习的。也许正是由于他能够正视自己,从不伪装自己,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30余年,才不被时代的  相似文献   

16.
寻人启事     
你是否感觉丢了什么?是否感觉自己少了什么?是否感觉自己在改变?或许你曾经感觉:在有的时候,会不知所措;在有的时候,会迷茫;在有的时候,会孤独无助;在有的时候,会自卑、自责……如果感觉真的那样,你一定是丢了某一样东西。这时请你不要手足无措,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丢了什么。——是“恶毒”伤害了“善良”?——是“怀疑”赶走了“信任”?——是“狭隘”打垮了“宽容”?——是“自卑”超越了“自信”?——是“虚荣”覆盖了“朴实”?时代在变,我们也许也会变。但要明白——我们正处于一个纯真美好的学生时代,它无需修饰,也不需打扮;它要…  相似文献   

17.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老师批改作文 ,为一篇文章开头而拍案叫好 :“一间教室 ,两个监考教师 ,十六张桌子 ,三十二个学生 ,一点声音也没有。”他想起了伏契克的《二六七号牢房》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 ,从窗子到门还是七步 ,”又想起了林嗣环的《口技》 :“一桌 ,一椅 ,一扇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教学复习课的理解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教师“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教师采用“练习一校对一再练习一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如果小学数学复习课就...  相似文献   

19.
四和二=?     
白灵 《课外阅读》2006,(9):56-56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系教授艾德恩.凯迪博士,教书已教了二十年,每学期在他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他总是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四和二。然后他问学生:“结果是多少?”许多学生都争相作答。有的说:“六。”他着头。有的说:“二。”他着头。最后有人得意地说:“我知道了,那是八。  相似文献   

20.
【分析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 ,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 ,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 ,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 ;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 ,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会认12个生字 ,认识“横”笔画 ,会写“一”、“二”、“三”这 3个字。3.知道诗歌大意 ,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 ,你们会数数吗 ?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 ,从 1到 10看谁数得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