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柳笛和榆钱》是语文S版第六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里的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相似文献   

2.
池塘边,柳树下,旋转的陀螺,脆脆的柳笛声声;和泥巴小人、攒糖纸,自制的滑车… 斑斓的童年,在甜甜涩涩的年代中悠然滑过,那饱满的生命感觉哦,简朴而温馨。 如今,己为人妻母;看着宝宝每日紧锁在钢筋水泥建筑中,与电脑、电玩、动漫结友,与题海为伍,一种失落与悲哀油然而生;窗外,再难见到捉鱼虾、“躲猫儿”的热闹,连那积存不多的名胜之泉亦日渐干涸,一种痛心的隔世之感……  相似文献   

3.
一样,不一样     
宝宝和爸爸面对面站立,根据妈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抬右腿,右手掐腰. 抬右腿,右手掐腰.抬右腿,举左手. 哎呀呀,怎么动作一样了? 谁抬错了腿?  相似文献   

4.
童年的春天     
童年的春天,最令我难忘的是柳笛。那时候,刚过了春节,我就盼着柳树快快发芽,因为柳树一发芽,就可以用柳枝拧柳笛了。盼呀盼,终于盼到柳树吐出了鹅黄的嫩芽,于是,如我这样的村童,就迫不及待地像猴子一样爬上村边的柳树,折下细.柳枝,拧柳笛。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课标卷Ⅱ与辽宁卷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和要求完全一致.比较近三年的试卷不难发现,从整体上来讲,二者的命题风格、结构、题型、题量、分值、难度、知识分布与覆盖上保持相对稳定,避免了大起大落,但是在试卷的命制上,各有其命题风格及特点.下面就对2012~2014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Ⅱ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那支遗落在童年高地上的柳笛,不知何时又让我在梦中拾起了.那散发着树脂清香的柔软的柳笛,一经贴近我深情的唇际,就发出了清亮如水的乐音.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课标版第三册一篇文美情深的课文.文中的小洁看到湖面上美丽的蓝天白云山峦的倒影之后,控制住要往水里扔面包纸的行为,之后她看到了水中游动的小鱼. 以下就以笔者指导句子"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朗读指导. 师:正是因为小洁控制住了正要撒开的手,所以她看到了更美的景象!(多媒体出示一群小鱼在水中游动,一条小鱼跃出水面的画面)多么可爱的小鱼啊,谁能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学生自由读第四段,找出文中描写画面的句子.  相似文献   

8.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课堂导入的益处主要表现在能够短时间内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导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把课堂导入设计好.课堂导入也并不是没有方法和模式的,同样有一些可以参考和仿照的技巧.本文要谈的就是关于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2014年语文全国新课标卷Ⅱ的试卷结构、考试内容与要求和分值比例与辽宁卷完全一致。辽宁卷的命制一直与新课标卷Ⅱ保持风格一致,但个别题型的考查方式有所不同,下面就新课标卷Ⅱ的总体风格与特色考点加以具体分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Ⅱ总体风格1.守正出新,稳中有变。近两年的新课标卷Ⅱ整体上保持稳定。试卷结构和试题设置与新课标卷完全保持一致,试卷分为第Ⅰ卷  相似文献   

10.
榆钱儿     
料峭春风一刮,榆树就开始返青吐绿了.进入5月,榆树们便争先恐后地在枝头吐出了一树的榆钱.榆钱是榆树的果实.那些嫩黄或嫩绿、心形的榆钱,在阳光下晃动着簇新的身形,将枝丫点缀得既臃肿又富有生机.  相似文献   

11.
板书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课堂中学生注意的焦点之一.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板书,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该怎样依据不同的教材,精心设计出不同的板书,使板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呢?  相似文献   

12.
从小学到大学,每位学生都会遇到诸多不同的班主任.本文从一个学生的视角出发,以笔者所亲身经历过的5位中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为案例,讨论班主任的学生观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4月2日这一天,一个从天而降的盘子把我的脚砸骨折了.去医院后,我的脚被石膏和胶布包得密不透风.幸亏天气不热,要不然我的脚一定会大汗淋漓. 从那天开始,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上厕所是最容易的事,三步两步就能跑进卫生间.现在要上厕所却是难上加难:如果爸爸妈妈在家,他们会背我;如果家里没人,上厕所就比登天还难了.这还是其次,学习成了大难题.没法去学校,我只好坐在床上学习.医生嘱咐我要尽量把脚抬高,这使得看书写字成了一大难题,不一会儿脖子就会疼.  相似文献   

14.
除了像张子晨同学一样生吃尝鲜,榆钱最著名的吃法当然是做成榆钱饭啦!问问爸爸妈妈,谁不知道大作家刘绍棠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榆钱饭》呀!再问问爸爸妈妈,他们还记得榆钱饭的做法吗?如果记忆有些模糊了,就和你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这天,我第一次跟着爸爸、爷爷去上坟.爸爸说,我们先要到太太爷爷(爷爷的爷爷)的坟墓上除杂草、填新土.我东张西望,分辨不出哪一个是太太爷爷的坟.爸爸指了指一座坟墓说:"这不就是?"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的?""看,立碑人刻着‘李修明’,这是你爷爷的名字."我仔细一看,那座坟墓已经除过了杂草,培上了新土,可能是大爷爷、四爷爷早来过了吧. 爷爷拿出黄纸、黄香、蛋糕和白酒,把香点上,用小石头固定住,又烧了一叠黄纸,接着铺上塑料袋,摆上蛋糕,洒了半瓶白酒.我们鞠了三个躬后,爷爷提起蛋糕和剩下的白酒向太爷爷(爷爷的爸爸)坟上走去.我奇怪地问:"爷爷,你拿蛋糕干吗?""放那个坟上."  相似文献   

16.
不一样的爱     
父亲和母亲的爱是不同的.(开篇点题,不错!) 母亲的爱,习惯用语言来表达.但父亲的爱都在他的一举一动中.(进一步阐述不同之处) 在我过生日时,母亲和几个同学陪我在昏暗的房间里玩着"灯棒大战"."啊"的一声尖叫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史弘宇被打中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此时的父亲一直在屋外,帮我白(摆)蛋糕、插蜡烛,布置房间.妈妈一直在对我说:"生日快乐","我爱你,宝贝",(,删除)之类的话.虽然爸爸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但从他的行动中,我已经但(感)受到了.(通过写生日时父母的具体表现,反应出父母之爱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绚丽、缤纷、纯真、快乐……形容童年的词语实在太多了.童年,在不同时候会放射出不一样的光芒,有橙色的、蓝色的,还有紫色的.有人将拥有它,有人正拥有它,还有人只能怀念它.我想,我只有怀念的份了.我那无忧无虑的童年似乎被埋在了时间土壤的最底层.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18.
图小图 《动漫界》2022,(2):22-23
这是海葵,它看起来像是一朵花,是生活在浅海中的一种无脊椎动物. 这是小丑鱼,身体上有着像京剧小丑脸谱样的纹路,它也生活在浅海. 海葵长得大大的,小丑鱼小小的.海葵长在石礁上,不能移动;小丑鱼虽然跑得很快,但经常被比它大的鱼类欺负.  相似文献   

19.
老爸是位英语老师,今年刚好教我.在别人看来,我老爸走的是文绉绉的范儿,带着个眼镜,瘦而不失风采的身形,颇有“翩翩白衣云端客”的感觉.又有谁知道,貌似弱不禁风的他竟藏有那么多趣味. 球迷老爸 “好球!”激动得快蹦起,还手舞足蹈.看到这场景,我也是无奈了,不知道咱班同学看到此景会做何感想?没错,看似文弱的老爸是个地道的篮球迷.  相似文献   

20.
“铺垫”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段,运用这一手法的文章,往往写得峰回路转,主题鲜明而又委婉含蓄,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有“盘马弯弓”、“千呼万唤”之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用了“铺垫”的课文,比如刘绍棠的《榆钱饭》,以“我自幼常吃榆钱饭”开头,接下去却写起了怎么吃杨芽儿、柳叶儿,借以突出榆钱饭“救命粮”的作用;而张洁的《挖荠菜》一直到第10自然段才真正开始写挖荠菜,却从第2自然段起用大量笔墨写“馋”,用痛苦的回忆烘托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对这类文章,以题目作为教学过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